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OU (臭名昭著!!修身养性!!如雄狮般精进!), 信区: People
标 题: [范文]蔡 元 培 的 人 格(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1日12:20:5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Board 讨论区 】
【 原文由 IOU 所发表 】
按:蔡元培是本世纪初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影响响深远,这一思想成为“五四运动”解放思潮主流。今天,谨以此文向
“五四运动”80同年献礼。
蔡元培从欧洲归国,不久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北大校长。所谓北京政府即北洋军
阀政府,这个政府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它任命的蔡校长却将流芳千古。
在中国现代的名人中,特别是如蔡元培这样的在学界、政界均有地位的名人中,
没有一个人如蔡元培这样得到各党各派不同政治势力的赞许和称道。这几乎是一个
奇迹。蔡元培固然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固然是有着菩萨心肠的忠厚长者,
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在新旧思潮较量中,在政党斗争中没有倾向性,其实他在重大间
题上是不会轻易妥协的。
蔡元培,字鹤卿,号孓民,浙江绍兴人,1868年生。在清末科举中由举人而进
士,做至翰林院编修。他1902年游历日本归来后,开始反对清廷的革命活动。1904
年他被推为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会长,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主盟
员(或称分会长),辛亥之役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24年初蔡元培被选为国民党第一届候补监察委员,这是孙中山提名的,当时
有人不同意把蔡元培入选中央。孙中山说:“蔡孓民先生在北方的任务很重大,北
方的政治环境与南方大不相同,他对革命的贡献是一般人所不易了解的。本党此次
改组,不提他参加中央亦不好;使他在中央的地位太显著,对于他的工作反为不便。
他不会计较这些的。我希望他由欧洲回国后仍然到北京去工作。”当时孙中山及国
民党主要在南方活动,北方则被北京政府控制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政府
对支持学潮的陈独秀、蔡元培等十分不满,拟罢免蔡的北大校长之职,蔡闻知后主
动辞职,悄然离京。
1940年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全中国不分政治派别,均表深切哀悼。国民政论发
布褒扬令说,蔡元培“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
万流景仰”。接着国民党各界在重庆举行公祭,蒋介石参加,下午又举行追悼大会。
当时的《中央日报》、《大公报》等报刊发表数十箱悼念文章。前中共领袖陈独秀
在悼念文章中写道:“一般他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不可的老好人;然有时有
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能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
和;这是他老先生令人佩服的第一点。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先生自己常常倾向于新
的进步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佩,甚至主张清帝复
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他们学问可为人师而尊重学术思想自由
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属罕有;这是他老先生更可令人佩服的
第二点。”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唁电中写道:“孓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延安各界也举行追悼大会,报上也发表悼念文章。中共派廖承志,国民党派许崇智
赴香港致祭。香港各界为蔡先生执绋者5000多人,后安葬在香港华人永远坟场。
蔡元培为什么会受到万流景仰?陈独秀的悼念文章已经点出,其一,他一生追
求进步革新的人格魅力;其二,他博大的胸襟,容纳百川,不拒细流。蔡元培一生
追求革新进步之事不胜枚举。他1917年把陈独秀引人北大任文科学长,就是他整顿
改革北大,提倡新思想的重要举措。陈独秀既没有在高等学府教过书,也没有教授
博士头衔,如果科举的成绩也算一种文凭的话,他也只是个秀才而没有中举,在官
场上一文不值。守旧派反对蔡校长的此项任命。他们说,陈先生只会作几篇策论式
的时文,连在北大教书尚且不够格,何以能主持文科?蔡元培针锋相对说:“当代
学者人格之美,莫如陈独秀,”十多年前陈独秀办《安徽俗话报》时的凌厉锐气和
刻苦精神就令他感动不已,今天陈独秀办的《新青年》更令他佩服。确实,从本世
纪初直至今天,哪一种杂志可以同《新青年》媲美呢?他对陈独秀的赞美是由衷的。
十年后的1927年,他对陈独秀的人格学品照样赞许,他所以选择了蒋介石,大概以
他认为当时的第一要务是消灭军阀,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或有此能力,而陈独秀及中
共尚无此能力。但他很快就看出蒋介石的独裁真面目,曾说“蒋介石是袁世凯第二,
万不可信他”。他对蒋政权也采取了不合作主义,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参与营救廖承志、许德衍、胡也频、丁玲、潘梓年、李少石等活动。他为
李季的《马克思》、沈嗣庄编的《社会主义新史》、《鲁迅全集》等书写序。当时
国民党不许“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蔡的这些序文正是对蒋介石所谓
“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挑战。他还为《新青年》重印本题词“新青
年杂志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为营救陈独秀、牛兰,1928年他向国民政府提
出辞呈,辞去政治会议委员,大学院长、国民政府委员、代理司法部长本兼各职。
此后国民党中央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委员及监察院院长,他也坚辞不就。
至于第二点,即他博大的胸怀,突出的表现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上,这也是本世纪对蔡元培常论不衰的美谈。他写道:“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
与唯物论,文学、美学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即经济学——引者)之干涉论与
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
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他还写道:“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
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
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学生时代的周
恩来,曾听蔡元培的讲演,他笔录并以《蔡孓民先生讲演录(思想自由)》为题发
表在南开《敬业》上,其中蔡元培说:“一已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
说,亦不束缚自己。诚如是,则科学、社会等等,均将任吾人自由讨论矣。”仅蔡
元培这三段话,足令一切文化专制主义者和学术霸权主义者自愧弗如了。在苏联及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中,曾经不准介绍研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在蔡先生主持的学府
绝不会发生这类咄咄怪事,学术思想史告诉我们,任何学说(当然是称得上学说者)
。都对学术发展起过作用(正面的或负面的),用一句反动或唯心,是不能把它们
打入十八层地狱的。
蔡元培不仅是这样说说,而是这样实践,他的兼容并包,不仅给旧派如辜鸿铭、
刘师培、黄侃、陈汉章、崔适、马叙伦等人以自由,他更给新派以自由。梁漱溟在
蔡元培逝世二周年时写道:“譬如蔡先生包容中,当时发生最大作用的人,第一要
属陈独秀先生,次则胡适之先生。……胡先生额脑明爽,凡所发挥,人人易晓。当
时的新文化运动自不能不归功于他。然未若陈先生之精辟广悍,每发一论,辟易千
人。实在只有他才能掀起思想界的大波澜。”蔡元培主持北大后,正是爱因斯但相
对论学说新兴起,他就请中国第一个介绍相对论的夏元*(王+栗)作理科学长,
震动了学术界和教育界,得到学生的热烈拥护。此外、李大钊,创逻辑学名的章士
刊,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都是他请进北大的。他还把既非旧派也非卜新派,年仅
二十四岁的梁漱溟引人北大教席讲印度哲学。梁漱溟对孔子的看法与胡适不同,蔡
元培就请他们各开一课,唱对台戏。当时北大学生曾做柏梁台体诗咏校内名人,咏
陈独秀的一句是“毁孔子庙罢其祀”,咏黄侃的一句是“八部书外皆狗屁”。当时
的北大真的是百花齐放。
胡适是陈独秀推荐经蔡元培批准到北大任教的,蔡对胡有知遇之恩。蔡元培旅
欧期间著有《石头记索隐》一书,19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1921年写出《红
楼梦考证》,其中很大篇幅就是对蔡著《石头记索隐》的批驳。胡适说,蔡先生
“这部书到底还只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从辩论的角度看,这话是非说不可的。
而有些话如“很滑稽”了,“笨谜”了,“大笨伯”了,也可以不说。据《胡适的
日记》,胡将《红楼梦考证》送给蔡,蔡回信说:“《考证》已读过,所考曹雪芹
家世及高兰野轶事等,甚佩。然于索隐一派,慨以‘附会’二字抹煞之,弟尚未能
赞同。弟以为此派之严谨者,必与先生所用之考证法并行不悖。稍缓当详写奉告。”
胡在日记中写道:“此老也不能忘情于此,可见人各有所蔽,虽蔡先生也不能免。”
后来蔡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中对胡适的批驳提出商榷。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要推倒‘附会的红学’,还引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爱真理过于爱朋
友”,然后说“我把这个态度期望于一切人,尤其期望我所最敬爱的蔡先生”,一
个青年教授,初露锋芒就向德高望重的校长挑战,且不说蔡先生的雅量,这样自由
的学术风气能不令人向往吗?历史证明,正是胡适推倒了旧红学开创了新红学。
蔡、胡经过这一次真刀真枪的学术交锋,彼此并未产生隔阂,翻阅北京大学出
版社出版不久的近150万言的《胡适书信集》(三卷)中胡致蔡信,可知这以后蔡
仍常以胡适为倚重,胡几次坚辞大学委员会委员、第一国语模范学校校董、中华文
化教育基金会董事,蔡均坚留不允。胡也几次将学校有关事宜向蔡陈述请示,在朋
友问尊称蔡为“孓丈”。在胡致蔡的这些信中,如他自己所说,或作披肝沥胆之言,
或作狂妄之言,可见他对蔡的尊敬和信任。胡也是劝蔡辞掉代司法部长之一人。这
期间他们的分歧也不少,涉及的事情也较复杂,不及叙说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175]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17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