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urndown (打家劫舍的和尚), 信区: People
标 题: 思顾准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14日11:53:0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它受到赞扬并饥寒而死——思顾准
铁笛书生
----------------------------------------------------------------------------
----
在这里,诸位将看不到我对顾准已出版或未出版任何文集所蕴涵的学术价值作任何
品评,无论是赞扬或批评。之所以拒斥前者,是因为我不想加入这场声势浩大的造神运
动,因为神的命运在我们这个国度是吊诡的,先是被高高举起,然后又被踩在脚下,如
此反覆。
另一方面,天才固然会在理性的探索中远远走在前面,但也如庸常我等一样会受到
一些不可避免的条件所局限,即使他本应当做得更好。上述这些,都是我的有限人生阅
历所启示的。
我的兴趣在于,虽然这种兴趣是我想竭力避免的,为什么顾准身后获得了巨大的声
誉而受到人们普遍尊重,但他的命运又何以如此悲惨。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因对共和国短
暂历史的反省而有了答案。但我仍想继续追问,因为在时下,我隐约感觉到了顾准的命
运有可能在另一些人身上重演。因此,我的真正问题是,如果还有人在继续追随顾准的
脚步,那么,他们追随的是什么?
有人说,顾准真正体现了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
一个精彩的说明,却不是一个精准的说明.历史是人类智慧所在,所以我们经常向历史
发问,虽然我们常常遗忘历史。当我们做一次时间旅行,向上追溯,在五千年历史长河
中往来求索,会发现有一种东西历久而弥新,它使我们捧读历史时不时不由自主地迸发
出景仰之情。它虽肇始于天地混沌之上古却延续至今。我们无法说明人类何以会拥有这
种奇怪的情感,却常常能感觉到它。它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正义,也是孔子的“
仁”,孟柯的“正气”
,朱熹的“天理”,王阳明的“良知”,虽然它经常受当权者霸占而倍受曲解。我
相信我已经找到了答案,即明白了追随者追随的是什么了。当我试图品评顾准的学术优
劣,一如品评先人留下的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时,是我力所不逮的。但即使愚鲁如我,
只要扪心自问,也知道什么是良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顾准一
生学术活动中,我们不仅仅看见了学者的严谨认真,智者的豁达,历史洪流下个体的无
奈,我们更看到了已久违的灿烂的人间正义。顾准究其一生是孤独的,但也不是孤独的
,因为它延续了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正气之歌,这首歌发于天籁,悠长而久远,如果你仔
细倾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
我们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未得到的,我们所珍惜的往往是我们所匮乏的,我们漠视
的往往是我们所麻木的,我们所攻击的往往是我们所畏惧的。我想,这也同样能解释顾
准身前身后命运反差为何如此之大。
绝对的完美及最高的善只能在天国寻找,而其反面则属于地狱,这些都是有限的人
类所不能证实也是无法达到的。但作为被抛在人世间的此在的我们,却可以选择在两者
之间靠近哪个更近一点。因此,我不但向逝去的先哲诸如鲁迅、顾准致敬,也向在世的
秦晖、何清涟们致敬;不但向伟人致敬,也向凡夫致敬。只要他们诠释了发于良知的正
义,我就毫不掩饰我的景仰之情。同时,我们也从混沌的人类情感中明辩了赞许和敬仰
。当一位法官明断了是非,我们赞许,因为他没有背离职责;当那位湖南老人数年来冒
着巨大的风险坚决走在反腐路上时,我们敬仰,因为他的行为发于良知,他是自由的,
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或期待他这样做。进而,我们也应向介绍了顾准的学界致敬,向给予
湖南老人支持的媒体致敬,向那些在张牙舞爪的邪恶面前沉默的大多数致敬。这时,我
们不能苟求太多,因为谋生的重负我们推之不去,但我们也不能要求太少,让受尽景仰
的一再饥寒而死。当暴力使顾准低下他骄傲的头,他的心灵依然高贵,现在,我希望的
是高贵的心灵仰起他骄傲的头。
有时,我们应当将良知和学问分开,尽管二者经常盘根错节,譬如海德格尔的哲学
与他的纳粹倾向。当我们一边欣赏王小波杂文的犀利,又掉头苛责他思想学识浅薄偏颇
时,是不是也一起扬弃了其字里行间蓬勃的正义?“子之道以一贯之,何也,忠恕二字
而已。”反求诸己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我们应当忠于自己的无知,宽容他者学识的不
完满,虽然原罪的我们难以首尾一贯。
今天我们在这里褒扬顾准或鲁迅,却没有对钱钟书、梁漱溟或钱学森等学界泰斗丝
毫诋毁之意。知识与良知都是我们所不应欠缺的,良知会因知识的洗礼而不致趋于狂热
,知识的进展若欲契合人类幸福应以良知为先导。因此,虽然两者遵循完全不同的路径
,却应指向同一个鹄的――人之何以为人。最后,我想引述康德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这并不是为了给这篇涂鸦之作增加什么文采。孟子有言:“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
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所以,引用的原因不仅在于这段话在以晦涩著称的康德著作中难得如此通俗易懂,
更在于这段话更恰当地表达了我笨拙文笔无法表达的: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
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我无需寻求它们或仅仅推
测它们,仿佛它们隐藏在黑暗之中或在视界之外逾界的领域;我看见它们在我面前,把
它们直接与我实存的意识连接起来。······。与此相反,后者通过我的人格无限
地提升我作为理智存在者的价值,在这个人格里面道德法则向我展现了一种独立于动物
性,甚至独立于整个感性世界的生命;它至少可以从由这个法则赋予我的此在的和目的
性的决定里面推得,这个决定不受此生的条件和界限的限制,而趋于无限。”
--
----------------------------------------------------------------
我们瞩目他人,我们关注自身
◎◎◎◎◎◎人物版〖People〗期待您的光临与参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5.23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