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战国第一高士--鲁仲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25日19:23:4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鲁仲连
朝代 春秋、战国
性别 男
身份 其他
事迹 &战国第一高士
描述 作为一代辩士,他的功绩在纵横捭阖的战国史中虽鲜有可比者,但其却从未
涉足官场;他的言行似乎是在赤裸裸地追求功利,却在高官厚禄面前从不动心。他
那传奇级的人生历程既向后入提供了建功立业的积极经验,也为世人留下了不为利
禄所诱的高贵品质。他就是被称为战国第一高士,不畏强暴,竭力奔走于危难之中
,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鲁仲连。 年轻气盛 生于七雄并争的战国末期的鲁仲连,文
称鲁连,其家本是齐国的世代布农家庭,只是到他的父亲时,通过在海滨煮盐而成
为富庶之家。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战国时代,要使家庭摆脱平民阶层,必须为官作吏
。为此鲁仲连的父亲不惜钱物,供儿子读书、游学,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够侍奉君
王,位居卿相。在父亲的谆谆教诲和不时的督促下,鲁仲连很快就凭借其渊博的知
识,敏捷的思维和能言善辩的口才,在齐地崭露头角。人们都对他另眼相看,认为
他一定会获取高官显位。 邻里乡亲们的厚望是有根据的。时逢兼并战争非常激烈
,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迫切需要网罗人才,扩大自已的势力、不仅“
养士”之风盛行,为怀才不遇的士人提供了暂时的栖居之地,而且游说之士,只要
使自己的主张、思想为某个国君所接受,一夜之间,便可由穷酸的文化人而变成权
巨卿相。 鲁仲连生长的齐国,有一个以“养士”知名的孟尝君。他凭自己任齐国
相国的政治权势和拥有薛(今山东滕县)地万户封邑的经济收入,供养了三千多名
食客,为他出谋划策,解除危难。 鲁仲连在齐地出名以后,孟尝君从手下食客的
口中得到了有关他的情况,不禁暗喜,便对他手下的食客说,“你们去告诉鲁仲连
,说我田文很欢迎他成为宾客。”食客像得到喜讯一般,急急忙忙地跑到鲁仲连家
。面对鲁仲连一家和前来看热闹的邻里,食客吹嘘了一番盂尝君礼贤下士的情形,
然后说明来意。当来人凝视着鲁仲连,脸上露出微笑时,鲁仲连没有表情,只是把
目光转向远处。那漫长的道路似乎绵绵不绝,永远没有尽头。刹那间,他有些茫然
,但似快地,他又坚定了信念,收回目光,对来人说:“请回去转告孟尝君,我不
想成为他的食客。”鲁仲连早就耳闻孟尝君并非真正爱好宾客,他门下的三千多食
客大多是些主活无依无靠的乞丐和游手好闲的无赖,而那些真正的士人,在他的门
下待遇很代低,有个叫冯驩的宾客,是当时难得的读书人,效力于孟尝君,却不能
养活自己年迈的母亲。只好击剑哀叹:“长铗(jia,音夹,剑名)啊!咱们回去
吧!我在这里没有东西可以养活家人。”后来他利用替孟尝君收取封邑租税的机会
,以孟尝君本人的名义,将财物散发给贫苦人家,并减免他们的租税,为孟尝君收
买民心,但却遭到孟尝君的责骂,几乎被辞退。而孟尝君的家妾却绫罗绸缎,所豢
养的狗都是以梁肉为食。 过了不久,孟尝君见鲁仲连还没有去他门下,便对手下
的一个心腹说:你去告诉鲁仲连,只要他愿意成为我的宾客,我一定待他如上宾。
“恰巧在这时,孟尝君门下的两个舍人,只因孟尝君本人看不顺眼,认为他们没有
什么作为,不能尽死力为自己效劳,准备驱逐他们。这件事在当地迅速传开,议论
纷纷,所以,当来人将孟尝君的意思转告绘鲁仲连以后,鲁仲连心想:“自己何不
去见见孟尝君,当面揭露他的虚伪面目,为那些贫穷苦难的知识分子请命呢?”于
是,他与来人一同乘车到了孟尝君的相府。孟尝君见鲁冲连来了,喜出望外,赶紧
出来迎接,握着鲁仲连的手显得特别亲热。哪知鲁仲连拨开孟尝君的双手,高声说
道:“猿猴可以自由地在树上攀援,可到了水中,却不如鱼鳖;日行千里的骏马,
大声一呼,就创造出百万大军难以达到的功绩,如果让他操持犁锄去耕地,还不如
一般农夫。所以即使像尧和舜那样的贤人,如果舍其长处用他们的短处,也会没有
什么作为。现在你使用人才,不用他们的长处,不为他们创造条件,不充分地发挥
出他们的能力,反说他们没出息,让别人去做不擅长的工作,做不好就说是笨蛋,
就要赶走他们,抛弃他们。你这样做合适吗?我始终认为:从来都是‘士可死不可
辱’,你难道不怕招来报复吗?”鲁仲连说到这里,望了一眼孟尝君,只见他脸上
已是红一阵、白一阵,但鲁仲连觉得还没有刺到孟尝君的痛处,便又接着说:“你
算什么贤人?只不过是靠矫揉做作,徒有虚名,有几个臭钱罢了。人们都传说你礼
贤下士,其实你并不好养士,只不过是善于弄巧罢了。古比真正好养士的人,与士
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穿戴没有什么两样,真正用心相交,所以才得到门下人尽
力效死。现在你的家财难以计数,梁肉喂养猪狗,后宫嫔妃成群,个个打扮得花枝
招展,吃的是山珍海味,而门客四处奔波,有些人还几乎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你却要他们尽死力为你效力,这像话吗?今天早晨我出来时,看见一个农夫拿着一
只猪蹄在田边祷告,希望上天保佑他田里的庄稼长得茂盛,收获的粮食堆满仓囤。
以少易多,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也是人,难道你们又是什么天生的贵种吗
?告诉你将相本无种,我们虽然贫穷,但不缺少骨气,虽然不得温饱,但不食嗟来
之食。”孟尝君哪里听到过如此严词呵斥,早已气急败坏,只是在鲁仲连连珠炮似
的话语下,插不上话。可鲁仲连说完之后,扭头就走了。 智勇双全 周赧王五十三
年(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军队在长于展开了战国时期最
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战争相持了三年,结果是秦军击
败了赵军,赵将赵括被杀。秦将白起活埋了赵国降兵四十万人。战争结束后,赵国
举国骇然,凄天惨地,遍地尽闻招魂之声。而秦军却乘胜又攻占了赵国的太原郡(
今山西太原一带),又派王陵率军攻打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西南)。邯郸
城危如累卵,情况万分危急。赵国君臣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过去自诩为智囊的平
原君更是木讷无言。最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赵孝成王决定派使臣到魏、楚两
国去求援。魏国的国王魏安 王派了大将晋鄙(bi,音比)率领十万军队前去救赵
。就在这时,秦国也派使臣来到魂国威胁魏王说:“魏国如果派去救赵国,秦国就
先调兵来攻打魏国。”魏王怕秦国来攻打,就只好命令晋鄙率军驻扎在赵魏交界的
汤阴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之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从前
和齐湣王争强称帝,齐国首先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比湣王时更加衰弱了,当今只
有秦国称雄天下,这不一定是要贪图邯郸,他的目的只不过是想要求得称帝天下。
赵国如果派使者尊秦昭王帝,秦王一定高兴,就会收兵离开邯郸。”平原君听了犹
豫不定,没有做比什么决断。 这时鲁仲连正巧在赵国游历,碰上秦兵围攻赵国,
听说魏国想让赵国尊秦王为帝,于是去见平原君说:“抗秦这件事打算怎么办呢?
”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平原君这时也是显得束手无策地说:“难办啊!
难办啊!我赵胜怎么敢谈抗秦这件事呢?上百万的军队在外面打了败仗,现在秦兵
又深人国内围困邯郸而不离开。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劝赵王尊秦王为帝,现在那个
人还在这里。我怎么敢谈抗奏这件事呢?”鲁仲连听了,立即愤然作色道: “先
前我认为你还算得上天下贤明的公子,从现在起才知道你并不是那么回事,根本就
没有什么能耐。魏国的客将军辛垣衍在哪里?请让我替您去斥责他,把他赶回魏国
去!” 于是平原君见到了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他来见将军。”辛
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品行高尚的人。辛坦衍是魏王的臣子,出使到
赵国来有自己的职责,我不愿意见到他。”平原君见此,只好如实他说:“我已把
您来的使命泄露给他了。”辛垣衍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了。 鲁仲连经平原君引荐
见到了辛垣衍。刚见面时,鲁仲连压住心中怒火,气字轩昂地逼视着辛垣衍,但并
不急于说话。辛垣衍也默不作声,双方都在沉默中对峙,在暗地里揣摩着对方的心
理。最终还是辛垣衍忍受不住这种难堪的局面,首先开口说:“住在这个被围的京
城之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高贵的先生,不像有求于平原君,为什么长
久住在这被围的城里而不离开呢?”面对辛垣衍咄咄逼人的问话,鲁仲连从容他说
道,“世人以为鲍焦是由于器度狭小而忧死的,都是错误的。现在一般人不了解他
,以为他是为个人打算。秦是抛弃了礼义而崇尚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来使
用他们的贤士,把人民当做奴隶来役使;如果让它自称为帝,不幸而控制了整个天
下,那么我只有奔向东海去死了,我不忍给它当老百姓!我所以要见将军,是想帮
助赵国。”辛垣衍心想,现在秦乘大胜之锐气,重兵包围了邯郸,赵国君臣失色,
一片误哀怨,悲痛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抵抗的力量呢?你鲁仲连哪有什么高招能救
赵国。于是反守为攻说:“先生打算怎样帮助赵国呢?鲁仲连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我将要让魂国和燕国帮助它,而齐国本来就是帮助它的。”辛垣衍带着怀疑的口
吻说:“燕国嘛,它是会听从你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我不知道你怎么能
使它帮助赵国。”鲁仲连凝目注视着辛垣衍,说道:这是魏国没有看到秦王称帝的
害处的缘故,假如魏国看到了这一点,魏王必定会帮助赵国。”辛垣衍急忙问:“
秦称帝,对魏有何害处呢?鲁仲连接过话题,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实行仁义,带
领天下的诸侯周王,周既穷又弱,诸侯没有谁去朝拜,而齐王偏偏去朝拜周王。过
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国的使者后到。周王大怒,派人把烈王
的死讯告知齐国说:‘周烈王驾崩, 天子离开宫室,寝在苫席上守丧,齐国的臣
子田婴后到,应该受头之刑!’齐威王变了脸色大怒说:‘啊!你的母亲,不过是
个出身低贱的婢子罢了,你有何高贵可言!’齐威王的非礼,终于被天下人所讥笑
。齐威王之所以在周烈王生时朝拜他,死后就斥骂他,实在是因为忍受不了周王对
他苛求的缘故。那天子本来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奇怪的。” 辛垣衍反问说:“先
生难道没有看见过奴仆吗?十个仆人跟随一个主人,难道是力量抵不过,智慧赶不
上吗?是因为怕他呀。”鲁仲连就势说:“魏国对秦国来说,就像仆人一样吗?”
“是的。”辛垣衍点头说道。鲁仲连紧接着说:“那么我将让秦国把魏王用酷刑杀
死!”辛垣衍的脸色立即变得阴沉下来,很不高兴,说:“唉,先生的话,也大过
分了!您又怎么能使秦王把魏王用酷刑杀死呢?”鲁仲连冷笑道说:“这不过是小
事一桩。等我说给你听:从前的九侯、鄂侯、文王,是纣王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
女儿长得美丽动人,所以进献给纣王。九侯之女不好淫,纣王便怒气冲冲地把九侯
剁成肉酱;鄂侯急切地为他争理,剧烈地替他辩解,结果纣王把鄂侯的尸体做成肉
于;文王听了此事,发出长叹,因此纣王把他在羡里(今河南汤阴县境)狱中拘禁
了一百天,并想处死他。这三人为什么跟别人一样都尊帝尊王,却终于走上被脯被
酿的地步呢?” 接着又说:“齐湣王将要到鲁国,夷维子拿着马鞭跟随着,对鲁
国人说:‘你们用什么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将用十太牢
款待你们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从哪里取这种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我们
的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地视察,诸侯要离开自己的宫室,而让给天子;把锁钥
缴纳给天子,提起衣襟,捧着几案,在堂下侍侯天子在堂上吃饭;天子吃过了饭,
他们才能退回自己的朝廷上去听政办公。’鲁国人听了之后闭关下锁,拒绝齐湣王
入境,使得齐湣王没能进入鲁国。齐湣王将要到达薛地,向邹国借道。正在这时候
,邹国国君死了,湣王想要去吊丧。夷维子对邹王的儿子说:‘天子来吊丧,主人
必须把灵柩移到坐南朝北的方向,然后请天子面向南方吊唁。’邹国的群臣说:‘
一定要这样,我们将要用剑自刎而死。’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到邹国。邹国和鲁国的
大臣,对国君生时不能侍养,死后也无力备饭含,然而当齐王想对邹国鲁国的大臣
们行天子的礼节的时候,邹、鲁的大臣还终于没有让湣王入境。现在秦国是一个有
万辆兵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彼此都具有万乘之国,都有称王的
名声,只看到秦国打胜了一杖,就想服从秦王尊他称帝,这是让三晋的大臣,不如
邹国、鲁国的奴仆婢妾呀!” 最后,又说:“况且秦王逞欲不止,自立为帝,将
来就要更换诸侯的大臣,他们将夺掉所谓的不贤的人的职权而给予他们所谓的贤人
,夺掉他们所憎恨的人的职权给予所喜爱的人;又要把他们的毁贤嫉能的妾妇,做
诸侯的妃子,住到魏国的宫室里,魏王怎么能够平安无事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
得到旧日的恩宠呢?”听到这里,辛垣衍站起身来,向鲁仲连再次行礼致谢说:“
开始我以为先生是平庸的人,到现在我才知道先生是天下品德高尚的人啊!请让我
离开这里,我不敢再谈尊秦为帝的事!” 秦国的大将听到这件事,便不敢加紧进
攻邯郸,相反向后撤退了五十里。正赶上这时魏公子无忌夺得晋鄙的军权来援救赵
国,赵军也乘机从城里杀出,内外夹攻,秦军像山崩似地溃败,死的死,逃的逃,
降的降,赵国终于得以幸存。邯郸之围一解,赵国便庆功论赏。赵王非常感谢鲁仲
连的侠义,要封他爵位,要任命他显职。他绝没有料到此时鲁仲连是何等的心情!
此时的鲁仲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各个诸侯国,上自国君,下至百官,除了鱼肉百
姓颇有能耐外,遇到国家危难之时,却一个个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自己怎能与这
些人一起使这个纷乱的世界变得更加纷乱呢?要是那样,不是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
驰吗?想到这里,他又不由自主地记起了孔子说过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的话,现在不正是天下无道的时候吗?自己不仅要独善其身,维护自己的人格与节
操,而且还要兼济天下……想到这里,他对赵王的表示再三推辞,始终不肯接受。
平原君见此,便站起身来,走到鲁仲连面前,赠送鲁仲连千金,祝福他长寿。鲁仲
连笑着说:“天下的贤士可贵之处,是能够替人排除忧患、消除困难、解除纷乱而
不取报酬;假如有取了报酬的,那是商人的行为,仲连我不愿意这样做。”于是辞
别平原君,离开了赵国。 愤世疾俗 大约在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齐国和燕
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燕国有个将军攻占了齐国聊城(今属山东)。聊城有人使用离
间计,向燕王进谗言,说燕将的坏话,燕将怕回燕国后被杀,就坚守聊城,不敢领
兵回去。齐将田单攻打聊城,双方交兵一年多,士兵伤亡很大,但聊城仍为燕兵占
领着。鲁仲连这时正好回到了齐国,见双方血战旷日,而没有结果,老百姓无故遭
受战火的侵害。于是,他决定劝说燕将,试图化干戈为玉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去。燕将得到书信,见信中写道: 我
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善于抓住有利机会的人才算明智;勇敢的人把名誉看得比
生命还重要;忠臣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得失而把君主放在后面。现在你逞一时的气愤
,毫不顾念燕王,这是不忠;聊城已在重兵包围之下,齐人正倾全国之力猛攻,城
池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城破之日,将军遭杀身之祸,成名不扬,这是不勇;事业
失败,身破名灭,后世对你无所称道,这是不智。目前是你生和死、荣和辱、贵和
贱、尊和卑将分明的关头,时机不会再来,希望你不要为凡人俗见所左右,犹豫不
决,而应考虑对策。 聊城为济北重镇,齐国必争无疑;而燕国国内祸乱纷起,民
心动摇,燕国不可能派出援兵,况且你还遭到燕王的猜疑、忌恨。在这样的情况下
,你仅凭聊城这一支困钝的兵力,抵挡住了整个齐国的进攻,坚持一年之久,可以
说是像墨翟一样善于守城了;物资缺乏,用人肉充饥、枯骨为柴,而士卒没有涣散
叛离,何以说你是像孙膑一样长于用兵了。你的才能已经显现于天下,处于这样的
境地,并非是你自己的错。虽然如此,为你打算、着想,倒不如保全兵力来答谢燕
国,使部队完好无损的回国,这样燕王必然高兴;百姓见于弟平安返回故国,必然
视你为重生父母;朋友们会振奋地推崇赞许。如果你无意这样做,就离开燕国,摈
弃世俗的议论来到齐国吧,齐国不会加害于你。希望你慎重地在这两条方案中选定
一条。 或许你还想不通。其实,拘守小节的人不能成大事;因小辱而觉耻的人不
能立大功。从前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这是犯上的行为,丢下公子纠不能为他
效死,这是怕死的表现;身受捆绑,被戴上脚镣手铐,这也受尽了耻辱。假使管仲
一直坐牢不能出狱,身死没有回到齐国,就不免要落个人人海辱、行为卑劣的臭名
了,奴婢也会感到羞辱。但管仲不以身遭囚禁为耻,而以不能使天下太平为耻;不
以不能为公子纠效死而耻,而以不能在威名之间伸张成名为耻。因此,他虽兼有犯
上、怕死、受辱三重过失,却终于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名扬天下,光耀邻国
。由此看来,管仲不是不知顾全小的名节、讲究小的操守,他只是认为一死之后,
身亡名灭,功业无以建立,不是聪明的做法,因而放弃一时的愤怒,建立一辈子的
威名;摒弃一时的愤恨,奠定累世不朽的功业,从而他的声名也就同天地长久。请
你三思而行吧!燕将读罢鲁仲连的信,痛哭流涕,犹豫不能作出抉择。他想:要是
回燕国,燕王对自己已产生了嫌隙,害怕被杀;要是投降齐国,自己曾杀死虏掠过
成千上万的齐人,担心投降后会受侮辱。最后,他长声地叹息说:“与其让人杀我
,不如自杀。”说完之后,竟拔出长剑,刎颈而死。 聊城失去主将,群龙无首,
骤然大乱。田单乘机进兵,攻破城池,并下令屠城,聊城顿时成为一片血海。聊城
被齐军收回之后,田单向齐王献功请赏时,将鲁仲连的事迹一并汇报了。齐王觉得
鲁仲连在收复聊城中拥有首功,应该予以高官重爵,便派人四出寻找他,想当面授
予他上卿的职务。鲁仲连听说田单血洗聊城,大惊失色,本以为通过说服打动燕将
,免动干戈,却万万没料到田单贪功,嗜杀成性,致使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生命
惨遭屠戮,为此而心中难过极了。这时,又听说齐王准备封自己高官显爵,觉得这
是在玷污自己的人格,让世人误认为自己为了谋求这一切,不惜牺牲无数生命,不
禁喟然长叹说:“我与其这样宝贵而屈身事奉别人,不如贫贱反可超脱世俗,使自
己的志向不受委曲啊!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浊;那些奸佞小人哪里还考虑百
姓的死活,只要对自己有一利而丝毫也不顾百姓的百害。追名逐利之人,飞黄腾达
,指日高升;正直的人,竭诚尽忠,为民请命,却如同临绝险境地,找不到路径。
”于是,鲁仲连像逃避瘟疫一般,急忙跑到东海边,操一叶扁舟,颠簸在浪峰波谷
之间,将这纷争无序的世界远远地抛在脑后。自此之后,关于他的事迹史无明载。
这样,被称为战国第一高士的鲁仲连,伴随着他隐居东海,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
小鱼说:你看不见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小河说;我能看见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18.2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