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OU (臭名昭著!!修身养性!!如雄狮般精进!), 信区: People
标 题: 庄子哲学与佛学意境之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2日16:17:1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庄子哲学思想内在的本质是"道"。他认为天与人同出一道,同遵一道,同归一道。认识"道
"的方法是"悟"。悟是主体在不借助任何中介情况下对世界本身的直接体悟,是通过"性情
自悟"的感知方式来达到"悟"的。同时,以"不用心"的心理状态去排除一切经验,闭视,闭
听,排除对自身的感觉和思想,"离形去知",使自己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最大的放松,宁静
和空虚,以此把握自我和世界(天、地、人)的本来面貌,使心灵达到"大清明"的自觉敞开
,自觉澄明和自觉领悟。
庄子以什么样的方法去体现"道"呢?他又是如何通过"悟"这个特殊的感知方式去体认存
在的生命价值呢?首先,庄周采取一种"弃世"态度,通过"弃世"来实现自我,使心灵之光通
过"虚静"来体认"天道"。其次,采取超然外物的"坐忘"形式,求得反省内求的"悟"。按庄
周的方法,通过"心斋"、"坐忘"才能开悟。庄子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虚者,心斋
也。""坠肢体,默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心斋"、"坐忘"的体验要求心
灵空明澄觉。洁净无尘。要达到这一境界,只有通过"虚静"、"心斋"、"坐忘"三者的统一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明,明则能使人心之静和天地之静冥然相契,一览"道"的底蕴。
人一旦悟出道的这一存在真谛,人也就此获得了真正健全的自我和获得与宇宙万物相通的
大我。达此境界,人也就超越了生死,时空,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
人格-- "天人合一"。此时,人也就体悟了"道"的全部真理。
庄子通过"虚静"、"心斋"、"坐忘"之法体悟天道,这在中国历史上并非唯一的,同样
,佛家基本方法也有相类似之处。
佛学之境,如同庄周悟道之境,它以重悟重意,立于自觉,自悟,觉行圆满,默坐专
念和"心专一境"的思想为其宗,以自然之法为明辨之理,立天地于上"心",求人坐于其间
,悟其性为佛,自得"天年"为本。在佛学观念里,人生的境界,就是依照上述思想为宗法
,求得心静空明,去除躁心、干扰,立地成佛,这是佛教修得的最高果位。然而,佛教的
基本方法是"修禅定"。也就是说,它在排除后天的感觉经验,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达
到身心的一种"入定"状态,在入定中体验"万物皆空"的心境,最后感受到我与佛的同一。
这种"悟"的方法,正是佛境所表现出"自识本心""自见本性"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追求。以
此同时,更能体现佛学直觉思维内涵的悟,是要求"不立文字"。真正的悟是不要文字的,
皓首穷经仍不是悟,即使是为了教化,也万万不可执著文字经论。这样,反省内求的悟,
在佛境中,便以"佛性之理,非关文字"为法,通过"来去相因",超越语言表层,来取得深
涵之义。因此,佛教重悟的修行乃是排斥文字,甚至毁弃文字就自然成了"自识本心","自
见本性"的一种重要开悟条件。同时,由于轻视言语文字。佛经可以不读,但求超越言语而
达教化之"悟"。这正是佛的"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的独特体悟方法。为此
,以不立文字,主张性情自悟,以日常生活为现成佛理,便成为佛学精神开悟的归趣。
庄、佛、禅的悟,很容易被人理解为神秘主义。其实,悟的方法并非神秘,它是在直
觉经验中把握自我,实现人的觉醒。虽说,悟本身属非理性哲学思考,但是,悟的根本并
不失去其理解的意义,还可以体现出审美的价值。因为,它突出的是本在于"人"去遇上的
生命冲动,圆融自在,自然无为,直达天地的原旨。这种审美的历程,却能从"我思故我在
"中,体悟出自我超越和如何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使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自然地通过审
美的体验,来重新确立"新的自我",实现新的人格价值。
(哲学社会学院九七哲学)
(原载《求索》第十二期)
--
██████████████████████████
█ To make friends means to share something with █
█ your partners █
█ Welcome to the People █
█ —— IOU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17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