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veller (小游侠), 信区: People
标  题: 隐士:东方朔(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14 02:16:23 2003) , 转信

正直无敌 

  东方朔出语诙谐,性格放纵,游刃于上层社会之中,但并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相
反,他的眼睛里夹不得半点沙子,对于违背常理,侵害人民利益的事却敢大胆直言,敢谏
敢阻。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率领大批人马,假称是平阳侯的人,微服外出猎狩。
而且,往往是深夜出去,平明回来。在追杀各种野兽的过程中,常不顾及地里的庄稼。农
民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到收获的时候就全被糟蹋掉了,能不心痛吗?于是,纵
声谩骂,并成群结队地把平阳侯的这些恶行告到鄠(今陕西户县)、杜(今陕西长安县西
)县衙。县吏们听到这种胡作非为的搞法,也很气愤,便要去找平阳侯说理。不料走到半
路上反遭猎手的袭击。于是,激起了县吏极大愤怒,才强行扣下几个猎手。经过一番审讯
之后,这几个人才吐露实情,并拿出他们身边所带的"舆物"来证实自己的身份。县吏弄清
真象以后,也无可奈何,只得把他们放走。从此,南山之下便知道皇上在微行狩猎。虽然
蒙受了损失,谁也不敢吭气了,还在各地为皇上设置行营,让这批人有休息、寝宴的地方
。尽管是劳了民、伤了财,而汉武帝仍觉得这样太劳苦、太不方便,便打算在离长安近一
些的地方开辟一个范围更大、规模更宏伟的上林苑。吾丘寿王就是这项计划的献策者和规
划者,因而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东方朔却与此人持相反的态度,便直言进谏汉武帝有"奢侈
越轨"的表现。他认为在京郊扩大上林苑是"绝陂池水泽之利","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
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的愚蠢作法。还指出扩大上林苑之后,徒使麋鹿、
狐兔成群,也只会给虎、狼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这些野生动物为了找东西吃,还会破坏生
产,也会挖冢啃尸、吃人的家蓄,这样就会伤害人们的感情。何必为了一时一事的欢乐去
干有损手国富民强的事呢?他顺便向汉武帝推荐了《泰阶之符》的建议。《泰阶之符》是
什么呢?它分上,中、下三台,共设六个星座,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并说:"三阶平
则阴阳和,风雨时,岁大登,民人息,天下平。……"这大概是那时观测天文的一种设备。
汉武帝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正式拜他为太中大夫,成为了亲近的侍从官员,以备顾问
应对、奉诏出使等职,秩比千石,还赐给黄金百斤,表示谢意。但是,迷恋狩猎的汉武帝
,并没有放弃上林苑的扩建工程,这给东方朔的心灵上投下了一个阴影。 

  有一次,上林苑里有一只鹿被人杀了,武帝听后大怒,下令有司将杀鹿的人处死。群
臣们为了讨得皇上的欢心,阿说一番之后,都说此人该杀,天大的胆子,也不能把上林苑
里皇帝的宠物杀害。东方朔站在一旁暗想:为了一头鹿,竟忍心杀一个人,皇权之极,实
在太可怕了。他灵机一动,挺而进谏道:"这人不仅该杀,而且应该让他死三遍。首先,是
诱使陛下因鹿杀人,这是一大罪;其次,使天下人闻之,都说陛下重鹿、轻人,这是第二
大罪;再次,当匈奴来侵犯时,便可用鹿去驱杀敌人。现在,鹿死了,人也死了,谁去边
关守隘、抗敌?"经他这么一说,汉武帝知道自己盛怒之下所作出的决定,是不得人心的。
于是,便下令释放了这个错杀了鹿的人。东方朔运用自己机敏的辩词,不仅救护了一个无
辜者,无形中也匡正了皇帝的一个错误决策。 

  古代中国素被称为礼义之邦,而封建朝廷总自命是推行"礼"、"义"之道的司令部,声
称要按礼、义、廉、耻的最高标准来衡量臣民的思想言行。但在统治阶级内部是否也有违
法乱纪的行为存在呢?如果有,又该怎样呢?东方朔在这个方面是敢直言不讳的。隆裕公
主的儿子昭平君因犯法关押在死牢里。后来公主患了重病很思念孩子,花了大把大把的钱
把儿子赎了回去。但这个桀骛不驯之徒,在母亲死后,劣性不改,甚至敢杀"内官",于是
再次被投进了死牢。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形成了两种看法:有人想讨好皇帝,说什么"既然
上次可用钱赎罪,这次也可以这样作"。另一种看法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汉武帝面
对这个公案,有心袒护,又怕引起议论,想起姐姐临终时的嘱托,不禁潸然泪下,悽切地
源蠹宜担"姐姐老来才有这个儿子,临死时将他托付给我,然而"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
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因此,"哀不能止"。许多大臣见汉
武帝这样伤心,也跟着流眼泪。唯独东方朔举杯上前称颂说:"皇上赏不避仇,诛不避骨肉
","天下幸甚!"正在悲戚中的汉武帝觉得他的话太不近情理,便拂袖进宫。不久,便把他
传进宫中训斥道:"讲话要讲究时间地点,我正在难过的时候,你向我祝贺进酒,这难道是
合适的吗?"东方朔巧妙地宽慰汉武帝道:"我听说:'乐太甚则阳溢,哀太甚则阴损,阴
阳变则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精神散则邪气及,消愁者莫过于酒。"经过这么一说,汉
武帝的气全消了,不仅没有惩罚他,还赐帛百匹,以资鼓励。 

  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母,堂邑侯陈舞的妻子。陈舞死后,年过五十的寡妇不甘寂寞
,豢养了一个比他小十三岁的男幸--董偃。开始是教他读书、识字、相马、射击,到了十
八岁便"出则执辔,入则侍内",成了须臾不可分离的人物。因为是长公主的宠幸,人们也
另眼相看。长公主又怂恿董偃用钱财去结交朋友,达到了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
"帛满千匹"的境地。董偃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又采纳了一个名叫爱叔的人的建议,设法
讨好皇上,接近汉武帝。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之后,馆陶公主把自己的领地"窦太主园
"改为"长门宫",献给汉武帝,讨得了皇上的欢心。然后,又装起病来,引得皇帝前来探亲
。佯病中的长公主装出十分思念的样子道:"希望皇上路过我家,一定进去叙谈,一定要好
好接待。"既然是病人的愿望,汉武帝也不便拒绝,便满口答应了。不久,汉武帝从长门宫
回来,果然来到她家作客。馆陶公主热情接待,亲自下厨,并设法引见了董偃。这一来,
董偃的身份便合法化了,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有时还可以陪同皇帝在北宫游戏,或到外面
骑马、观看斗鸡等,竭尽阿谀之能事。 

  为了答谢皇姑的盛意,汉武帝还在宣室设宴款待馆陶公主。宣室是未央宫的正室,是
大臣们朝见皇上的地方,汉武帝还派人想把董偃也召来。这天正值东方朔执戟值班,他觉
得皇上这样做太失体统了,便"辟戟"进谏,严肃地指出董偃以一介平民私侍公主,搞乱了
婚姻关系,败坏了伦理道德,助长了男女之间的不正常气氛;而且董偃千方百计引诱皇上
游玩,"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狂之道,径淫辟之路",是"国家的大贼,人主之大
蜮",应该及早地处死他才对,怎能让这种人来宣室作客呢?汉武帝觉得东方朔言之有理,
表示以后要疏远他,但酒宴已经摆好,就让他混过这一次算了。东方朔却坚决反对道:决
不能让这种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踏进这庄严的殿堂,并引古证今把董偃比成古之奸贼
竖刁、易牙、庆父之流。汉武帝没法驳倒他,只得下诏撤宴,改置北宫。从此,也不再宠
信董偃。得意一时的董偃又过起了提心吊胆的日子来了,刚过三十,就一命呜呼了。 

  东方朔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言极谏以阻止歪风的人物。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29.128.161.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