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ujialun (水过无痕), 信区: People
标 题: 陈少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1日14:10:2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陈少游
朝代 隋唐五代
性别 男
身份 文臣
事迹 &贪婪的野心家
描述 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和贞元年间(785—805年),属于安史战乱及藩镇动乱
之后,稍稍平定的时期。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削弱,统治集团不稳固,因而刑政失措,制度
废弛。尤其是唐德宗喜聚敛、广积货,政风随之腐化,利禄之徒奔竞于各种官场,刻下奉
上,又挟私渔利,出现了一大批趋势逐利的官员,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人民头上,对人
民狼吞虎噬,其中那些直接临民的地方官更为人民所深恶痛绝。陈少游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先后暴发于东南地区,由州县官位至藩帅,坐霸一方,采取各种手段,贪婪地吮吸民脂
民膏,朝廷诏拜他为宰相,也不为之动心。其贪欲过甚,野心膨胀,发展到割据自立。终
因逆潮流而动,导致事败名裂身亡财没有的可悲下场。(一)行贿求迁 陈少游,博州博平
(今山东博平县)人。祖父陈俨,为唐安西副都护;父陈庆,曾任右武卫兵曹参军。陈少
游自幼聪明,口齿伶俐。攻读《庄子》、《列子》、《老子》等书,曾于唐玄宗时期,入
崇玄馆读书,被馆内众儒生推为“讲经”,专门在馆内定期举办的讲筵上讲经答难。同列
当中有人暗自准备了许多疑难问题,等“升坐日,相问难”。及“升坐”那天,陈少游“
音韵清辩”,对答如流,出言皆引经据典,“问穷而对有余”,满座叹服。当朝大学士陈
希烈对他十分赏识。又因为二人同姓,“遇之甚厚”。后来科举考试,“擢第”,补为渝
州南平县(今四川巴县)县令。陈少游由此步入仕途,在南平县令任上,他读书时期的聪
明才智转为治政有方,精明能干,颇为时人称颂。但是,不久,陈少游在地主阶级的官场
上,就混入贪官污吏的行列,与之同流合污,他的精明能干转化为“长于权变”。他玩弄
权术,贪污纳赃,“厚敛财货,交结权倖,以是频获迁摆”。唐肃宗至德中(756—758年
),累迁大理司直、监察殿侍御史、节度判官。宝应元年(762年),人为金部员外郎。不
久,改授侍御史,回纥粮料使、检校职方员外郎,第二年,仆固怀恩奏任为河北副元帅判
官、兵部郎中兼侍御史。后来,又历迁为晋州(今山西临汾)刺史和郑州(今属河南)刺
史。未隔多久,泽潞(今山西阳城、长治县一带)节度使李抱玉上表,请任陈少游为节度
副使,陈少游受任并负责担任陈(河南淮阳)、郑二州留守。陈少游做官时间不长,任职
流动了很多地方,每改任一职,都千方百计巧取厚敛,然后从搜刮来钱财中抽出一部分,
用以交结权贵,因而得以迁官。他的为官特征就是六个字:敛财、行贿、迁官。如此循环
,官越做越大,钱财越贪越多。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陈少游被任为桂州(今属广
西)刺史、桂管观察使。官职虽然不低,但是桂州地处边远地区,陈少游“不乐远去,规
徙近镇”,希望能重新改换一个官职。于是陈少游妙用故伎,继续以行贿的方式,以求改
迁。 狡黠的陈少游看到当时朝中宦官董秀得宠贵倖,掌管枢密要事,便设法去交结董秀。
陈少游访知董秀的住处,便在董秀住宅附近投宿,等候董秀办完事下朝回家,于傍晚时候
谒见董秀。陈少游见到董秀,故作亲切而恭谨地询问董秀的生活情况,称董秀为“七郎(
排行第七)”,用鄙语谄谓董秀说:“七郎家中人数几何?每月所费复几何?”董秀谢道
:“久吞近职,家累甚重,又属时物腾贵,一月过千余贯。”陈少游见董秀家庭负担很重
,便趁机说道:“据此之费,俸钱不足支数日,其余常须数求外人,方可取济。倘有输诚
供亿者,但留心庇覆之,因易为力耳。少游虽不才,请以一身独供七郎之费,每岁请献钱
五万贯。今见(现金)有大半,即请受纳。余到官续送。”陈少游的俸禄远低于董秀,随
口即答应每年供钱五万贯,相当于董秀的年收入五倍,而且立即可以交付现金一半。如果
不是贪污纳赃,哪有这么多钱财?董秀连想也不敢想,听陈少游一说,大大超过自己本来
的愿望,十分欢喜,因此和陈少游厚相交结。陈少游立即流着眼泪说:“岭南瘴疠,恐不
得生还见颜色。故我这次到岭南,真担心回不来了。”董秀一听,即会意,表示愿意想法
调换,说:“公美才,不当远出,请少待。”陈少游满心欢喜。又恐董秀力量不足,回家
后又暗中交给朝中权相元载,携带金帛十万贯,纳于元载之子元仲武,同时答应每年向元
载“馈赠金帛十万贯”。这样,元载和董秀内外配合,不数日,陈少游即改拜宣州(今安
徽宣州)刺史和宣、歙(She,音涉)、池都团练观察使。唐代宗大历五年,陈少游又迁升
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道节度观察使,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为颖川县开国子。陈少
游每到一处,都“悉心绥缉”,安抚当地,然后玩弄权术,“任数为政,好行小惠,胥吏
得职”,下级官吏都用心为他办事,他同时又利用权势,拚命搜刮,以饱私囊。 当时,宣
州(安徽宣城)、越州(浙江绍兴)、扬州皆是东南地区富饶之处,也是全国有名富饶之
州。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藩镇裂地为兵,对中央的号令阳奉阴违,爱理
不理,中央唯有依靠江淮、江南广大地区,其中东南八道:宣歙、福建、浙东、浙西、淮
南、江西、湖南、江东则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支柱。陈少游在董秀和元载的庇护下,一直任
职在这一地带,“十余年间,三总大藩,皆天下殷厚处也。”陈少游占据这一方宝地,“
征求贸易,且无虚日,敛积财宝,累巨亿万。”除了每年遵守“协定”,向董秀和元载分
别馈遗“五万贯”和“十万贯”外,又“多赂遗权贵”,广泛交通货赂,所到之处,以贿
开路,以钱说话,借以固宠保位。时间长了,反倒看不起那些清廉自守之士,“视文雅清
流之士,蔑如也。”他贪婪地吞噬民脂民膏,十年之间一变而为腰缠“巨亿”的一方财神
了。(二)狼子野心 陈少游在东南地区捞足了油水,其贪欲并未遏止,相反地他又开始追
求升大官发大财的新循环。私欲不断膨胀,其狼子野心也不断暴露。 他的触角进一步向后
宫伸进,向皇帝身边试探。除了大肆贿赂宦官董秀以外,他“又多纳赂于用事中官骆奉先
、刘清潭、吴承倩等,由是美声达于中禁”,不断地传进皇帝耳中。陈少游通过内官宦官
的耳目了解到宰相元载渐渐被皇帝猜疑,于是陈少游即疏远元载。元载的儿子元伯和贬官
到扬州,陈少游这时正好也在扬州,却乘机玩弄两面派手法,“阳善”元伯和,“外与之
交结,而阴使人伺其过失,密以上闻。”唐代宗收到陈少游的密疏,认为他有忠心,“待
之益厚”。 唐德宗即位,建中初年(780年),朝廷经费不充,财政十分困难。陈少游通
过宦官,刺知这一情报以后,乘机献媚取宠,上疏奏请在他辖治的淮南“本道税钱千增二
百,盐斗加百钱”。本来,安史之乱以后,江淮以南租税就十分沉重,元载曾不顾人民的
死活,一次累征安史之乱时期因失控漏征的八年租税,江南比屋嗟叹,怨声冲天。现在又
按百分之二十的比率加税,食盐价格激剧上涨,广大百姓更加深了困苦。陈少游自身贪赃
纳私不算,还穷凶极恶地为统治者进献刮骨吸髓的新税制、新盐法,充分暴露了其贪官只
顾自己升官发财的狠毒嘴脸。朝廷接到陈少游的奏疏,果然十分欣赏。度支部门根据陈少
游的提议,又奏请唐德宗批准,按照陈少游提出的增税和盐价,推行全国,“请诸道并增
。”淄青节度使李纳“拒命”,举兵反抗,陈少游出师进讨,收复徐(今江苏徐州)、海
(今江苏连云港市)等州,然后又领兵退屯肝胎(今安徽泅县东)。由此,陈少游更加获
得唐德宗的信赖,加检校尚书左仆射,赐实封三百户。建中三年加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当时朝中宰相关播、卢杞都是陈少游的故交,陈少游又善与他们交结,因而官秩激骤提
升。但是陈少游是一个有奶就是娘的官,不断趋势逐利,一旦无利可图,即使是皇帝老子
,他也不买帐。 唐德宗建中四年,藩镇叛乱愈演愈烈,以至发生“径原兵变”,唐德宗被
迫出幸奉天(今西安乾县)。这时,度支的下属官吏汴东西都使包佶正在扬州,手中掌握
东南地区新征集的赋税钱帛约八百万贯。有人向陈少游透露了这一经济情报,陈少游利令
智昏,政治短视,认为“贼据京师,未及收复,遂协取其财物”。陈少游先派判官崔颈(
ping,音乒)去见包佶,强索赋税文簿,并提出借贷二百万贯钱物以助军费。包佶不同意
,回答说:“所用财帛,须承敕命。”言下之意,没有皇上的命令,谁也不准擅动库财。
崔颈勃然大怒,要胁包佶说:“君善,得为刘长卿,不尔,为崔众矣!”刘长卿原任租庸
转运使,和包佶一样,掌管赋税征调转运,被藩将吴仲儒所回。崔众在转输财物供军时,
刻薄克扣,结果为李光弼所杀。包佶大惧,不敢继续坚持,又去直接面见陈少游,欲当面
说明道理并加劝阻,但陈少游不予理睬,“于是财用悉为少游所掠”。包佶害怕生命危险
,逃跑到白沙(今江苏扬州东),等陈少游派人追赶时,包佶已过江逃遁,其妻子躲藏在
案读之中,免于受难。包佶所领专门守御财货的三千兵士,也被陈少游全数夺为己有。陈
少游由此狼吞了一笔八百万贯的丰厚财货。 包佶在逃命途中,写好奏表,具言陈少游掠财
越货之事,用蜡丸封藏,托人兼程奔赴唐德宗的行在,上奏唐德宗。当时,唐德宗正处在
流亡之中,“祸难煽结”,难以控制,为了稳住陈少游,唐德宗故意发话,说;“少游国
守臣,取(包)佶之财,防它盗耳,庸何伤!”陈少游得到这一消息,“果自安不疑”,
以为得计,继续在东南一带成福肆行,劫人财货,横征暴敛,以充厚其永远填不满的兽欲
巨壑。(三)由贪致败 唐德宗建中四年,唐政府与地方藩镇军阀的战争推向空前的高潮。
淄青镇的镇将李纳和淮西镇的镇将李希烈联合起来,向东南运河进逼,迫使唐政府漕运改
道。这一年十月,朱泚据长安称帝,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今开封市)自立为帝。唐
政府失去了对运河的控制权,漕运中断,物资供应陷入绝途,唐政府又流徙在外,处在风
雨飘摇之中。 陈少游面对形势的急骤变化,他手握重兵,占据东南财赋的重要出口——扬
州大门,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制止战乱和平息战祸,而是忧患于自己的前途安危和财产得
失,由贪赃发展到贪生怕死,当李希烈“声言欲袭江淮,少游惧”,断然采取了背叛唐政
府的态度。陈少游派遣自己的参谋副官温述由寿州(今安徽寿县)送款给李希烈,表示投
降,并说明寿、舒(治今安徽安庆市)、庐(治今合肥市)、濠(治今安徽蚌埠市)四州
,已经收戈卷甲,听候调遣。陈少游又派遣另一巡官赵诜(shen,音身)携带财货,奔赴
郓州(今山东郓城),厚结李纳。李希烈既自立为帝,接到陈少游归顺的降表以后,立即
以皇帝的身份下赦受降,并委任陈少游任原职。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形势又发生
了新的变化,唐政府大将李晟收复京城长安,十一月,刘洽击退李希烈收复汴州。镇海军
节度使(今江苏镇江)韩滉武装护送大批漕运物资入京,唐政府渡过了一段险风恶浪,局
势又逐渐缓和下来。这时,善观风向、看风驶舵的陈少游又首鼠两端,听说韩滉输“贡米
”入京,自己又厚敛百姓,“亦贡米二十万斛”送至京城,助王师平定叛乱,以图争宠保
位。正在这时,包佶入朝,亲自向唐德宗面奏陈少游强夺财赋事状。狡猾的陈少游还上表
抵赖说:所取包佶的财货,皆是供军急用,为当时平定战乱急需,现在愿意如数偿还。 当
时,东南地区经过藩镇战争,数次骚扰,已经处于“州府残破”,经济凋敝的状态,地方
财政根本无力偿还“八百万贯”的钱帛物资。但是,陈少游为了保官、保位、保禄及保住
自己巧取豪夺来的巨亿资产,“乃与腹心孔目官等设法重税管内百姓以供之。”企图在辖
境之内重税厚敛来偿还这笔被他吞噬的巨财。陈少游再次不顾人民死活,把负担转嫁给人
民,“民皆苦之”,无不对他深恶痛绝。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任何玩弄权术的人都不可能
永久得逞,陈少游以重税厚敛搜括百姓的办法弥补了掠夺包佶财货的亏损,新的问题又暴
露出来,有人把他背叛朝廷、投降叛将李希烈、李纳的事揭发出来,并把缴获的证据送到
朝廷。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李希烈兵败,汴京被收复后李希烈称帝的伪《起居注》中记
载了某月日陈少游上表归顺的条款。铁证如山,陈少游无法抵赖,又急又怕,“惭惶发疾
,数日而卒”,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
为什么不做梦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