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ujialun (水过无痕), 信区: People
标 题: 孙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1日14:18:00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孙武
朝代 春秋、战国
性别 男
身份 武将
事迹 &著有《孙子兵法》,古代杰出的军事学家
描述 孙武,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
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大致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同时而略晚,主要
活动在吴王阖闾时期和吴王夫差前期。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学家,所著《孙子兵法
》一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兵书,历来被视为“兵经”、为古今中外军事家
所尊崇。 孙武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
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向奴隶主贵族展开斗争,战争就是其中的主要手
段之一。他们为了在战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都高度重视对战争经验的总结,急切需要有
本阶级的军事学家为自己提供从事战争实践的理论指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武应运
而生,崭露头角。 孙子所出身的齐国田氏家族,是当时齐国新兴势力的政治代表,也是一
个具有兵学渊源的军事世家。孙武的曾祖父陈无字和祖父田书都是齐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名
将,略早于孙子的司马穰苴也是田氏后裔,一代名将。孙子的故土齐国,亦具有悠久的兵
学传统,堪称为培育兵家将星的摇篮。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孙子自幼受到良好的军事文
化熏陶,潜移默化、感化挹注,在父辈的教育督促之下,孙子开始接触兵学的学习和研究
,为他日后从事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孙武学有所成,准备一
显身手之时,齐国内部发生了“以田、鲍四族谋为乱”的重大变故。孙武不愿置身于这种
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以至成为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牺牲品,于是在公元前520年左右,
作出了南下吴国。以求一展抱负的决定。 孙武辗转来到吴国以后,在吴国都城姑苏(今江
苏苏州)附近安居了下来。在那里,孙武一面灌园种田,过着隐居式的生活;一面研读兵
书,撰写兵法,冷静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等待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时机。他还结识了出身
楚国贵族、深谙韬略的伍子胥,与之切磋学术,进一步开拓视野。此时,孙武的兵学思想
已基本趋于成熟,他脱颖而出、一鸣惊人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公元前516年,吴国内部
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战功卓著、韬略过人、素孚众望的公子光指使勇士专诸刺杀
吴王僚,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他即位后,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改良吏治,整军经武,立志战胜宿敌强楚,进而争霸中原。为了实现这一
夙愿,阖闾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将帅来统率军队,指挥战争。这时已任吴国“行人”要
职的伍子胥便连续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盛赞孙武是真正可以“折冲销敌”的人选。阖闾
因此决定召见孙武,而孙武也认定英武的阖闾正是自己择主而仕的合适对象,便欣然应召
,携带着他的兵法十三篇赴吴宫晋见阖闾。 在吴王宫中,阖闾怀着浓厚的兴趣将孙武所呈
兵法阅读一遍,连连称妙。于是便留孙武在宫中,同他继续讨论治军、作战大计。孙武藉
此而将其兵法的原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那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
一心图霸的阖闾的共鸣,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位杰出的将才而深感欣幸,但同时阖闾还希望
看到兵法十三篇的操作可行性,便对孙武说:您能不能对您的兵法作一次小型的操演呢?
孙武给了阖闾以肯定的答复。于是就在吴宫中用180名宫女当着阖闾的面进行操练。在这
次操练教战过程中,孙武为了严肃军纪,体现信赏明罚,以法治军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申
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坚决处死了两位担任队长、但却藐视将令不遵
守军训纪律的吴王宠姬,从而使这次军事操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吴王阖闾也通过此事
加深了对孙武将才的认识,于是克服了个人失掉两位宠姬的不愉快,果断地委任孙武为将
军,让其与伍子胥等人一起担当起军国重任。从此历史向孙武提供了一个任他纵横驰骋、
大展军事天才的广阔舞台。孙武拜将后,与伍子胥等人一道辅佐吴王,积极图强,与楚争
战,他曾参加指挥了吴伐徐国和钟吾国的战争,很快灭亡了这两个小国。徐国和钟吾国是
楚国的羽翼,它们的覆灭,为吴国下一步伐楚扫清了道路。 当然,此时从整体实力上来说
,楚对吴还占有相当的优势,所以当阖闾出于速胜心理提出大举攻楚战略计划时,睿智的
孙武即以“民劳,未可,待之”的理由加以劝阻。不过孙武等人并不是消极地守株待兔,
他们厉害的战略思想,就在于能积极不懈地运用谋略,主动创造条件,完成敌我优劣态势
的转换。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运用“疲楚误楚”的战略方针。在这一方针的实施过程
中,孙武作为吴军的主要统帅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506年,给楚国以致命一击
的时机终于到来了。这一年的秋天,不堪楚国侵凌的唐、蔡两国主动与吴国通好,要求联
吴击楚。唐、蔡两国虽是兵寡将微的蕞尔小国,但位处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相当重
要。吴国通过和它们结盟,便可以实施其避开楚国正面,进行战略迂回、大举突袭、直捣
腹心的作战计划了。 同年冬天,吴王阖闾御驾亲征,委任孙武、伍子胥,伯嚭等人为将军
,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兵力水陆3万余人,并联合唐、蔡二国,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
惫,东北部防御空虚薄弱之隙,进行深远的战略奇袭,揭开了自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
场最广、战线最长的柏举之战帷幕。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是孙武等人预先制定的,它以袭
占楚国郢都为目的,以实施远距离战略袭击为作战指导方针。 在这场战争中,吴军遵循孙
武“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和“以迂为直”的作战指导思想,溯淮水西进,进抵淮(今安
徽凤台附近)后,舍舟登陆,在唐、蔡军的配合下,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
厄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信阳一带),挺进到汉水东岸,楚军仓碎应战,一开始便陷入战
略上的被动。 吴军夹汉水同楚军稍相对峙后,即采取了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对策,主动
后撤,诱使楚军渡过汉水,前来会战。吴军见楚军中计,即在小别(今湖北汉川东南)至
大别(今湖北境大别山脉)间与楚军进行周旋,屡次挫败楚军的兵锋,造成其军队疲惫,
士气低落。尔后孙武等人当机立断,集中吴军主力同楚军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县北)进行
战略决战,取得了击溃楚军主力的决定性胜利。 接着,孙武协助阖闾指挥吴军对溃败西窜
的楚军残部实施战略追击,先后在清发水(即涢水,今湖北安陆西)、雍 (今湖北京山西
南)等地追及败退中的楚军,给以毁灭性的重创;并一举歼灭前来增援的楚军沈尹戌部。
至此,楚军全线崩溃,郢都(今湖北江陵)完全暴露在吴军面前,孙武等人挥师挺进,直
捣郢都。楚昭王见大势尽去,仓惶出逃。吴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五战五捷,胜利攻占
郢都,柏举之战终于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 柏举之战是孙武亲自参与指挥的最重要
一次战争,也是孙武军事生涯中光辉的一页。这场战争给长期称雄的楚国以十分沉重的打
击,从而改变了春秋晚期的整个战略格局,为吴国的进一步崛起,进而争霸中原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同时经此一战,孙武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也从此名闻逻遐。其战略战术思想,如
“兵者诡道”、“上兵伐谋”、“避实击虚”、“以迂为直”、“因敌制胜”、“致人而
不致于人”、“示形动敌”、“任势造势”等等,均在此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
。司马迁曾高度肯定孙武在破楚入郢之战中的地位,予以充分的评价。 柏举之战后,孙武
继续辅佐阖闾的事业,曾在对越国作战中发挥过作用。因此司马迁称誉他和伍子胥一起为
吴国“南服越人”作出了贡献。 10年之后,吴王夫差继位,孙武又辅佐夫差,为吴国的强
盛而不懈奋斗。吴军在公元前484年的艾陵之战中战胜齐国的军队,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会
盟之后,吴国终于取代晋国成为霸主。在这些活动中,孙武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司马
迁说:“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的晚年情况史载不详,很有可能是
有鉴于夫差骄横好战,好友伍子胥被迫自杀等状况,而激流勇退,飘然高隐了,这样一代
兵圣史迹就从历史的大屏幕上渐渐隐没了,但所幸的是,他的伟业却凭藉《孙子兵法》一
书而获得永生,使他在军事学术史上享誉中外,名播千秋。 《孙子兵法》今存本共十三篇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除十三篇外,还有吴问、四
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五篇佚文。另外,在《通典》、《北堂书钞》、《太
平御览》等政书、类书中也有少量真伪性质尚难确定的《孙子》佚文。它们合在一起,就
成了孙武天才军事思想的主要载体。 《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短5900余字,但却是一部深
刻阐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兵学杰作。它理论体系体大思精,军事哲理深邃精博,
文学语言辞如珠玉,堪称为当之无愧的“兵学圣典”。孙武在其书中,对以往和当时的战
争经验和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并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对战争、战略,战术和治军
等问题,作出了系统、精辟的论述。通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朴素唯物主义理性本质、
朴素辩证法思想思维特征以及民本主义思想精神,作为深厚的哲学基础,贯穿于孙武整个
兵学理论体系。 具体他说,在战争问题上,孙武重视政治清明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主张慎
重对待战争,反对那种缺乏政治目的和战略目的而轻启战端的愚蠢做法,提倡“安国全军
之道”。同时主张加强战备,重视对战争规律的研究和驾驭,做到有备无患。在战略上,
孙武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主张在战略谋划上做到胜敌一筹,在力量对比
上争取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战争准备上做到周到细致,在战略指导上重视“伐谋”和“伐
交”,在作战行动上强调先发制人、进攻速胜、突然袭击。在作战指挥方面,孙武主张“
知彼知己”、“造势任势”、“因敌变化”,善于做到奇正多变、“避实击虚”,利用地
形,集中兵力,主动灵活、出奇制胜地打击和消灭敌人。在治军方面,孙武提倡“令之以
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主张明法审令,恩威兼施,刑赏并用,爱护士卒,善待俘虏
,重视对将吏队伍的建设。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武的思想也存在着某些糟粕
,如鼓吹“愚兵”等等,但同它丰富的精华相比,这不过是白玉微瑕,并不影响孙武思想
的伟大价值。 《孙子兵法》问世后,对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
代兵学家、统兵将帅无不从中汲取养料,寻求启迪,用以帮助构筑自己的军事思想体系,
指导自己的战争实践活动。孙武本人也由此而被人们誉为“兵学鼻祖”、“百世兵家之师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这乃
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孙武崇高历史地位和《孙子兵法》一书不朽价值的普遍认同。 《孙子兵
法》作为中国优秀军事文化的卓越代表,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约在公元7世纪,它首先被
传到东流日本。 18世纪以后,《孙子兵法》先后又被译成英、法、德、俄、捷、意、荷兰
、朝鲜、越南、希伯莱等多种文字。众多外国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给予孙武和《孙子
兵法》以高度的评价,《孙子兵法》的影响也已超越军事领域,而深入到政治、外交、企
业经营、体育竞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所共同珍视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于孙
武本人亦因此而立足于世界伟人之林,万古流芳!
--
为什么不做梦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