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ujialun (水过无痕), 信区: People
标  题: 吴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1日14:19:0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吴起 
朝代 春秋、战国 
性别 男  
身份 武将 
事迹 & 
描述 吴起,是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4O年左右,
曾先后在鲁国和魏国担任将军。郡守等要职,治绩突出,战功卓著,是当时政治、军事舞
台上一位名闻遐迩的风云人物。晚年辗转来到楚国,出任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辅
佐楚悼王进行变法改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整顿财政,奖励耕战,富国
强兵,使楚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一跃而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头等大国。公元前381年,坚决
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对变法一直心怀不满的旧贵族乘机反抗,发动叛乱。吴起死
于乱箭之下,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 (一) 作为一员杰出的将帅,吴起具有鲜明的个
性,超凡的毅力。他意志坚韧,事业心强。为了追求功名、抒展抱负,他可以蔑视传统的
道德规范,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如自己母亲病故身亡,他就没有按礼俗的规定回家
奔丧,守孝三年,而是继续在外闯荡,寻求事业上的发迹。又如在鲁国当将军期间,为了
争取鲁穆公对自己的信任,掌握统率鲁军对齐作战的指挥权,吴起竟不惜杀死妻子(齐国
人)以表明自己忠诚于鲁国的心迹。这些做法虽有极不合人情的地方,显示了吴起性格上
冷酷残忍的一面,但也同时说明他为了施展抱负而我行我素的个性特征。正是这种坚韧不
拔的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才使吴起终于崭露头角,功成名就。 当然,吴起之为名将,首
先在于他治军严整,驭众有方,这是他区别于先秦其他名将的最大特色。吴起治军号令严
明,军纪森然,任贤用能,信赏必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
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而是背负干粮,
坚持与士卒一道步行,从不搞特殊化。他关怀体恤普通士卒的疾苦,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莫过于“为卒吮脓”一事。据《韩非子》等有关文献记载,当吴起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时
,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脓血满身,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发现这一情况后,便
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吸吮出来,解除了这位士兵
的痛苦。吴起这种率先垂范、爱兵如子的行为,极大地感动了全军上下,增强了部队的凝
聚力,魏军官兵士气大振,斗志高昂,听从吴起的号令,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夺得了一
个又一个胜利。 吴起在治军上的又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十分注重对部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
练。他主张“教戒为先”,曾提出了由单兵到多兵、分队到合成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训练过程之中。他还在魏国普遍推行征兵制,首创武卒制度,通过严
格的遴选和认真的训练,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常备军——一“武卒”。它以骁勇善战
而著称于世。《苟子·议兵篇》中曾提到:齐国的“技击”部队根本不是魏国武卒的对手
,一旦交锋,非大败亏输不可。这正是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崛起、称霸中原的一个重要因
素。 (二) 吴起英勇善战,早在他在鲁国任将军期间,就为鲁国抗击齐军进犯立下了赫
赫战功。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派遣大将项子牛率军进攻鲁国的宫及安
阳等地,鲁穆公见形势危急,就果断任用吴起为将军抵御强齐。吴起到任后,具体分析了
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既充分估计到齐军强大的一面,也深刻察知齐军固有的薄弱环节。
认为齐民性情刚烈、国家富裕,君臣骄横奢侈,不体恤民众的疾苦。政令松弛而俸禄不均
,所以军阵人心不齐,前阵兵力强,后阵兵力弱。针对这一情况,吴起制定了正确的作战
方针,将鲁军分兵为三路,两路攻击其左右翼侧,而以主力逼迫齐军后阵撤退,一俟成功
,便乘势追击之,以扩大战果,夺取胜利。在吴起的指挥下,鲁军终于打乱了齐军的阵势
,大获全胜。而吴起本人也正是在这次战争中创造了小国打败大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的战绩而崭露头角。 吴起来到魏国后,贤明的魏文侯惜才爱将,便任命吴起为大将。周威
烈王十七年(前415年),吴起奉文侯之命,统率魏国雄师向西挺进,攻打秦国。魏军连战
皆捷,一举夺占了洛阴、部阳等五座秦国城池,魏文侯将其地置为西河郡。这是魏国自对
秦作战以来,从未取得过的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吴起作为军事家的杰出才能。 接着,吴
起又协助魏将乐羊攻打中山,经过两三年的作战,终于灭掉了中山国。凯旋回师后,魏文
侯看到吴起善于用兵,屡建战功,又有政治才干,为人廉洁,深得军心,就委任他担任西
河守这一要职,独挡一面。吴起不负文侯所望,在任职期间,统率魏军与秦军多次交锋,
不断给对手以重创,使骄横好战的秦军不能东进一步,保卫了魏国的西部领土。周安三十
四年(公元前388年)吴起又率魏军攻伐齐国,一直打到齐国的灵丘。在这些战事中,吴起
均料敌制胜,用兵如神。据《吴子》的记载,吴起在魏国任将20余年,曾统率魏军与其他
诸侯国进行大战共达76次之多,其中魏军获得全面胜利的有64次,其余12次也与对手打了
个平手,未尝败绩,使得魏国向四面发展,拓展土地千余里。从此,吴起声名显赫,威震
天下,成为魏国生存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楚国主持军政大事期间,吴起的军事才能同样
有出色的发挥。他出将入相,文武双全,曾统率楚国大军驰骋征战,所向披靡,并吞了南
方五岭一带的百越族诸部落,北上占领了陈、蔡两国,向西攻略了劲敌秦国,同时还相继
打败了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次战绩就是公元前381年的救赵攻魏之战
、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赵国被魏、卫联军打得大败,失掉了刚平、河东之地,中牟
遭到围攻。次年,赵国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求救于楚。吴起奉命率军攻魏救赵,与魏军激
战于州西,大破之,井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黄河边上,为楚国立下了“饮马黄河”的煌赫
战绩。三国时期大军事家曹操曾对吴起的军事才能赞赏备至,称道吴起在魏,威镇秦人,
使其不敢东进一步;在楚,则低服三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这话的确毫无虚夸的成份,
吴起指挥高明,出奇制胜,战果累累,为世瞩目,堪称为战国前期的一员著名“战神”。
 (三) 吴起杰出的军事造诣和成就,还表现为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所著的《吴
起兵法》(即《吴子》)一书,是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优秀的兵学名著。《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四十八篇”,属“兵权谋类”。现存《吴子》仅六篇,篇名为
《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是经过唐代陆希声
整理编定的,虽掺杂有一些后人附益的成份,但基本上是吴起原著的集粹,是我们今天了
解和研究吴起军事思想,领略他卓越军事天才风采的重要文献。 吴起优秀的军事思想,概
略言之,大致有三个主要层次,首先,是进步的战争观。《吴子》的战争观较之于《孙子
兵法》的有关论述,有了明显的丰富和发展。它初步探讨了战争的起因,并在此基础上将
战争划分为五大类,即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主张行“义兵”,反对“强兵”
、“刚兵”、“暴兵”、“逆兵”。提倡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强调要对战争采取谨慎的
态度,并认为人心向背是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关键。所有这些,都是《吴子》进步战争观的
具体表现。 其次,吴起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治军理论,这是其军事思想
中最具有特色的内容。吴起认为,军队不在于数量上的多少,其有无战斗力,关键在于治
理的方法和效果。为此他提出了治军的基本原则;以治为胜。具体做法是:在军队中实 行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的奖惩之法。做到令行禁止。统一意志。主张“简募良材”,组建能
征惯战的特种精锐部队,充作军队的骨干,以防备突然事变的发生,并夺取兼并战争的胜
利。提倡“教戎为先”,既重视开展部队的军事训练,又加强对广大官兵的道德品质教育
,把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等贯注于军队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使广大官兵
树立起为新兴地主阶级而战的效死精神和英勇气概。同时,吴起还非常重视将领在战争中
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加强对优良将才的培养,使之满足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迫切需要。 其
三,吴起的作战指导思想也相当精辟,颇有其独到的地方。其中心内容,是强调正确分析
战争形势,掌握敌我双方的虚实,灵活变换战法,避实击虚,出奇制胜,歼敌有生力量夺
取作战的胜利,即所谓“审敌虚实”、“因形用权”。吴起认为巧妙用兵的前提,是正确
了解和掌握敌方的虚实优劣,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敌情采取不同的谋略和作战方法,选
择有利的时机发起猛烈的进攻,制敌人于死地。为此,他在《吴子·料敌篇》中列举了13
种可击的战机,还列举了6种应该暂时退避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对孙武的“避实击虚”思想
的具体化。在战法运用上,吴起反对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做法,而提倡根据战局的进展
随时调整的战术。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孙武“因敌制胜”原则的进一步阐发,不无重要的军
事学术价值。 

--
为什么不做梦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