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实证主义部分) 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3日20:28:1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sun20 (Turbo Insecticide),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实证主义部分) 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10 13:25:09 2000)
  原文来源 : http://grwy.online.ha.cn/chinasophia/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3.0  引言
    实证主义虽然在理论上也是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扬弃,但事实上是两种思想
传统之间的分歧。如果说经验主义的和科学的传统在德国是相对沉寂的,那么
在当时的法国和英国则是十分活跃的。实证主义的开山鼻祖奥古斯都·孔德以
12年时间苦心经营出六卷本巨著《实证哲学教程》,他既受到培根和整个英国
经验主义学派的影响,也受到18世纪杜尔哥和孔多塞历史进步观的影响,而他
的直接思想来源则是圣西门,圣西门本人已经说过,过去是神学的时代,现在
是实证的时代。密尔是从培根到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地地道道的传人,他从幼
年起就在其父老密尔的审慎保护下,接受了一种严格系统的理智训练,最终融
经验主义哲学、联想主义心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归纳主义逻辑学、自由主义
政治学和古典经济学于一身,堪称英国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孔德大讲实证主义,而密尔则倾向于谈论精确科学;孔德长于体系,而
密尔则长于综合;孔德虽反对亚里士多德式的形而上学,但也热衷于营造关于
科学的必然发展阶段和等级的体系,而密尔身上的人文主义情怀使他几乎没有
染上形而上学的气息,他的理智兴趣在于广博的知识、精细的逻辑、敏感的洞察
和清醒的自由观念。不过,他们都体现了所谓“实证”的基本原则:首先,正如
孔德所说的:“凡是不能严格缩简为某个事实(特殊事实或普遍事实)简单陈述
的任何命题都不可能具有实在的清晰含义。”[1]其次,我们应该考虑到认识可能
性的界限,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只能接近理想的直线,但永远达不到真理。最后,
遵循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然后“观察,以便预言”——这是孔德的著名口
号[2]。
        马赫主义是一座桥梁,在科学上促进了从古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的
突破,为本世纪科学革命的范式(paradigm)奠立了基础,在哲学上沟通了以
孔德和密尔为代表的老实证主义与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19世纪
末的古典物理学在许多物理学家看来已臻完善,似乎牛顿力学、电动力学、热
力学和统计力学就足以解释一切自然世界的奥妙,物理学大厦的主要构架已经
搭起,剩下的只是提高精度和推广应用的问题了。然而实验的发展却使这一过早
的乐观陷入了危机。[3]马赫以其精深敏锐的科学洞见,“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
和独立性”[4]打破了古典物理学的“力学神话”:用力学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是一种偏见,甚至任何特殊类型的自然现象的规律都没有资格作为解释其他现象
的基础,而应该寻求对各种现象的统一解释。马赫进而提出了他的要素一元论的
哲学思想,对现代物理学、尤其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彭加勒继承了马赫的科学哲学传统,他作为“20世纪初的科学全才”、“敏锐
而深刻的思想家”,在世纪之初就洞察到物理学的危机,危机在他看来恰恰是
而深刻的思想家”,在世纪之初就洞察到物理学的危机,危机在他看来恰恰是
物理学革命的前兆,而要摆脱危机就必须在新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改造和重建
物理学。由此他提出了约定主义,一方面把实验作为真理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
又注重自由创造、大胆假设。他的约定主义和马赫的经验主义无疑为新实证主义
即逻辑经验主义开辟了道路。
        不过,问题并不仅仅出在古典物理学的危机上。马赫和彭加勒的科学
背景使我们强调了科学范式的危机,但他们之所以与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不期而遇,关键在于“拒斥形而上学”这一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奥斯特
瓦尔德的唯能论、维歇特等人的电磁自然观等自然哲学,还是福格特、毕希纳、
海克尔等人粗疏的唯物主义,抑或是奥伊肯等人的生命哲学,都是应予以拒斥的
形而上学。因此,从这科学和哲学这两个方面看,从休谟和康德转向批判的经验
主义或实证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
----
[1] 孔德:《论实证精神》,中译本,第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参见鲁道夫·哈勒:《新实证主义》,中译本,第31页,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8。
[3] 参见董光璧、田昆玉:《世界物理学史》,第四篇“概述”,长春,吉林
教育出版社,1994。
[4] 这是爱因斯坦对马赫的评价。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10页,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7。
       回到目录
----------------------------------------------------------------------------
----
Copyright 韩东晖 1999
--
 以上完全属于个人偏见,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来哲学版 !
 philosophy : 内容涉及哲学, 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56.15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rof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