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青年黑格尔派) 1    zcm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4日12:23:1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Wisdom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青年黑格尔派) 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11 16:38:35 2000), 转信

发信人: sun20 (Turbo Insecticide),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青年黑格尔派) 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y 12 13:15:26 2000)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1.0  引言
  1831年,黑格尔与世长辞。对他那些最忠诚的信徒来说,哲学也应该很自然
地终结了。福斯特(Friedrich Forster)在黑格尔墓前的颂词中把他比作理智
世界中的亚力山大大帝,要他的追随者们去“确证、宣传和加强”他们刚刚从“
思想王国”中继承的财富。另一位信徒则断言,今后的哲学家只有两种选择,要
么成为黑格尔的掘墓人,要么去为他树碑立传。[1]他们说得都没错。亚力山大
病逝之后,帝国立即陷入了混战和分裂状态;黑格尔的大厦倾覆之后,信徒们立
刻分裂为老年和青年两派,他们都认为黑格尔哲学业已终结,只是老年黑格尔派
恪守师教,深入发挥,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青年黑格尔派则最终成为他的掘墓
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分裂验证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其思想本身就包含了
对立面的冲突;他既然不能被超越,就必然要被扬弃。或者正如黑格尔本人对
启蒙之分裂的评论一样:“一派所以能证明自己是胜利的一派,只是因为它本身
又已分裂成为两派……因此,在一派中发生的这种分裂,表面上是一种不幸,其
实倒反是这一派的一个大幸。”[2]结果,鲍威尔的自我意识扬弃了上帝;费尔
巴哈的人本学扬弃了绝对精神;施蒂纳的“唯一者”扬弃了费尔巴哈的“类哲学
”;马克思则转向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更为激进地扬弃了头脚倒置的精神辩证
法。
法。





--------------------------------------------------------------------------------


[1] Simon Critchley and William Schroeder (ed.), A companion to Conti
nental Philosophy, Maiden: Blackwell Publisher, 1998, p107.
※ 修改:.zcm 于 Oct 11 16:38:14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