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转载)               zcm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4日12:23:2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zcm (西门吹血##杀了你好么?), 信区: Wisdom
标  题: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0月11日16:48:32 星期三), 转信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史
1.3  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终结
        如果说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兴起标志着黑格尔派的解体,那么也可以
说,就思想史而言,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超越标志着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终结。
如果说1848年革命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哲学都撇在一边,连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
到后台去了,那么思想上的批判和超越早在1845年就完成了:首先是施蒂纳的
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批判,其次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的超越。

        1845年,施蒂纳(Max Stirner,1806-1856)发表了《唯一者及其
所有物》一书。他直接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中两个最受瞩目的观点,即对宗教
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否定的颠倒。费尔已哈说,只要将宗教和上帝颠倒过来,
我们就会得到人:我们将黑格尔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唯物主义感性优
先的真理。这一点正是大部分左翼青年所肯定的自然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而
施蒂纳说,将主词与谓词颠倒过来,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这种颠倒只是一种概
念的替换:用“人”的概念代替神的概念,用“感情”的概念代替“精神”的
概念,仅仅如此,神与绝对观念就仍然存在,并且“固定得更加令人困惑”,
因为“如果只将神驱逐到人的胸中,并以不可消除的内在性相赠,于是这就意味
着:神的东西即是真正的人的东西”。[1]所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关
着:神的东西即是真正的人的东西”。[1]所以,“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关
于‘人’的问题,在刚刚剥去旧宗教的蛇皮之后,却又重新披上一层宗教的蛇
皮”。[2]


        在施蒂纳那里,真实存在的“我”、“唯一者”,“既非神亦非人”。
[3]在“我”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非现实的、虚幻的,唯一者的行为准则就是利
己主义。从这一点出发,施蒂纳要反对一切现实的个人之外的形形色色的“类”、
“普遍”和“总体”的压迫。因此,他几乎与当时欧洲存在的和正在发生的所有
思潮论战,包括基督教神学、启蒙精神、经济学的市民意识、激进的人道主义乃
至共产主义;他把所有意识、宗教、道德、法律、真理国家、社会、人民、民
族、祖国、人类乃至世界本身统统打倒,他要让“我”彻底地自我解放,“回到
你自己那里去”。

        施蒂纳的“我”击败了费尔巴哈的“人”。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正是
施蒂纳的批判使费尔巴哈的进一步影响到了尽头。但是几年之后,施蒂纳本人
也被更激进的左派们抛弃了,因为他的“自我崇拜”也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宗教,
而彻底的无神论者是完全不需要信仰的。


        施蒂纳文风玄奥怪诞,同时又锋芒毕露,犀利逼人。他的许多批判是
相当深刻的,但他所倡导的许多理论又是十分荒唐的。他的利己主义、虚无主
义、无政府主义对“自我”的凸现,使他成为尼采的“思想武库”,并成为许多
义、无政府主义对“自我”的凸现,使他成为尼采的“思想武库”,并成为许多
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先驱。

        真正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是马克思,而马克思的超越又与施蒂纳不无关
系。施蒂纳对青年马克思的批判是后者从哲学上最终告别人本主义类哲学直接
原因之一。因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十分之七的篇幅回应并批判
了施蒂纳。施蒂纳从绝对自我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而马克思则从革命
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和唯物史观出发超越了费尔巴哈和施蒂纳。他们以各自的方
式一直延续到下个世纪,但青年黑格尔运动就此终结了。

        1866年,老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学家艾德曼半带幽默地称自己是“最后一
个莫希干人”。很明显,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黑格尔派,无论是老年的,还
是青年的,都一去不复返了。





--------------------------------------------------------------------------------


[1]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第51页。

[1]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第51页。

[3]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第35页。

--
存在,是为了一些承诺......

※ 修改:.zcm 于 Oct 11 16:45:39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166.111.26.73]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zcm.bbs@melon.gznet.]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9.1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