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only (郁闷鬼~~~hoho),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秦汉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2:26:3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de (懒得说话),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秦汉哲学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ue Oct 13 20:23:30 1998), 站内信件
秦汉时期的哲学:
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
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
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
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
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
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
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
性等问题展开。
①天人关系。汉武帝时出于巩固封建统治,论证儒家纲常
伦理绝对性的需要,董仲舒以儒学为宗,吸收阴阳五行学
说提出天人感应论。称天为百神之大君,天人相类,人副
天数,天人感应。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天人感应论为基础形成了流行于两汉的谶纬之学。王
充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提出天道自然的观点,对天人感应
论和谶纬之学进行了批判。
②宇宙生成。在先秦天道观的基础上,汉代哲学家提出了
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
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周易乾凿度》提出“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汉代哲学还普遍使用了“元气”这一概念说明宇宙的生成
。如董仲舒提到“元气和顺”;王充认为天地万物“俱禀
元气”;何休指出:“元气者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
”西汉后期京房易学出现,形成以象数解释宇宙的形成的
新的见解。
③形神关系。先秦哲学已有形神关系的讨论,《管子》提
出“天出其精,地出其形”,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
汉代哲学继续这一关于肉体与灵魂,生理与心理关系的讨
论,桓谭提出烛火之喻,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
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王充主张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
脉竭,竭而精气灭”。他还通过论证阐释了人死不为鬼的
道理。汉代哲学对形神关系的讨论对后世唯物主义哲学形
神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古今之变。汉承秦制,但比较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即司
马迁所说“通古今之变”。汉代学者对此的认识差别很大
。董仲舒主张历史在形式上按三统循环变迁,但实质上“
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朝代的更替在于天意。《淮南
子》认为历史是因时而变的,故应制宜而适,不一定要废
先王之道,也不必法古。扬雄也认为历史有因有革,“可
则因,否则革”。司马迁否认“天道有知”,力图从人事
解释历史的变迁,但未完全摆脱历史循环论。王充提出今
胜于古,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规律,称之为“时数”
,提出“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国家的治乱有其经
济的原因,但对历史必然性的理解有宿命论倾向。东汉末
年,仲长统否定君权神授,面对社会危机他提出各王朝由
盛转衰是历史的“大数”,期冀大乱过后“来世圣人”重
整社会。汉代进步的思想家承认历史是进步的,并注意到
经济因素和百姓的作用对历史的影响,从而发展了先秦的
进化历史观。
⑤人性学说。汉代学者在先秦天道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
了人性问题,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自然资质
,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种,主要讨论对
中民之性的教化问题,认为情与性相联系,主张养性制情
。扬雄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者则为善人,修其
恶则为恶人”,主张以封建道德标准来修养善性。王充从
元气论出发,认为人“禀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也”,至
善至恶的人性一般不可变,“中人之性,在所习焉”。汉
代将人性分出等次是同社会的等级制度一致的。
--
(((())) ☆ 注明:
(|@ @|) 这是鬼鬼,
★ \v/ 不是任何鸟类和爬行动物
| | ☆ 更不是喷水!!!
m m \_|\ ft again,也不是南瓜
☆ \___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