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only (郁闷鬼~~~hoho),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魏晋南北朝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2:27:2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de (懒得说话),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魏晋南北朝哲学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ue Oct 13 20:24:50 1998), 站内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经长期混战,形成魏、
蜀、吴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全国不久,又出现南北朝分裂
的混战局面。近400 年的社会动荡中,儒学的统治地位被
打破,新的富于思辨性的玄学应运而生;佛教在中国逐渐
传播,道教体系逐步建立;上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哲学思
想极为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
①有无。何晏、王弼继承老子思想,倡以“无为本说”,
认为一切有形的物质存在(有)都源于一个没有任何具体
规定性的本体(无),称为贵无论。裴著《崇有论》反对
“贵无”思想,肯定作为物质存在的“有”是根本性的,
认为贵无贱有必然会“遗制”、“忘礼”,造成社会的混
乱。在向秀影响下郭象作《庄子注》,一方面否认“有生
于无”,另一方面也反对裴“始生者自生的”观点,提出
“独化”概念,认为“物各自生”,“独化于玄冥之境”


②名教与自然。有无的争论引申到社会问题,就形成了名
教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讨论。王弼从“以无为本”出发提出
“名教出于自然”,为名教的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理论根据
。向秀主张“以儒道为一”,郭象进而提出名教即自然,
自然即名教,有圣人“游外(崇名教)冥内(任自然)”
之说。嵇康、阮籍则强调名教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提出
“越名教而任自然”,对名教有所否定。
③言意。言意问题原为易卦的象、辞、义理的关系问题,
魏晋学者将其引申为物象、语言与思维、真理的关系问题
。王弼发挥《易传》“言不尽意”观点,提出“得象忘言
”、“得意忘象”之说。强调对义理的实质的把握,但对
言、象的作用缺少充分的认识。而欧阳建则作《言尽意论
》反驳,认为“名”用以指“物”,“言”用以明“理”
,言与意是一致的。主张言能尽意,但对言、象的局限性
认识不足。
④形神。魏晋南北朝学者继续了先秦、两汉对形神关系的
讨论,佛教、道教传播发展的现实,使这一讨论同宗教观
念与无神论的冲突相联系,导致了神灭神不灭之争。佛教
主张因果报应说,认为精神不随肉体的毁灭而消灭,即形                      
灭,神不灭;道教主张炼形养神,以达到形不朽神不灭的
境界。南朝范缜主要针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和神不灭论展
开批判,他著《神灭论》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因此“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
                            (((()))  ☆             注明:
                            (|@ @|)                 这是鬼鬼,
                       ★     \v/                   不是任何鸟类和爬行动物
                             |   |        ☆        更不是喷水!!!
                              m  m \_|\             ft again,也不是南瓜
                          ☆   \___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