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only (郁闷鬼~~~hoho),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隋唐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2:28:0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de (懒得说话),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隋唐哲学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ue Oct 13 20:25:42 1998), 站内信件
隋唐时期的哲学:
隋唐两代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儒
、释、道兼宗的政策,提供了三教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的
条件。佛教哲学关于心性、理事问题的讨论;韩愈的道统
说;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哲
学的中心问题。
①心性、理事。佛教哲学讨论心性、理事问题的目的在于
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解决成佛的问题,但各宗派的观
点有很大不同。主张印度佛教唯识学说的唯识宗强调境不
离识,“万法唯识”,认为凡夫只有转识成智才能成佛。
具中国化特点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则认为人心即“真
心”,其自性本觉,只因妄念所蔽,故为凡夫。如能息灭
妄念,使觉性复原就可成佛。尤其禅宗,创顿悟学说,立
无念为宗,主张见性成佛,在唐代后期广为流传。与心性
问题相联系,在理事关系上天台宗主张三谛圆融,华严宗
提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涉及对本体与现象、现象与现
象关系的认识。上述讨论对宋明时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②道统与法统。中国佛教各派形成后,都宣称本教派有一
由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传法系,称道统。为与佛教抗衡,
唐代中期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韩愈认为儒家道统所
传之道即仁义道德,此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传至孔、孟,孟子以后道统中断。他认为自己的使命
就是继承孟子,延续儒家道统。他主张佛教为夷狄之法,
唯儒家道统才是正统。韩愈复兴儒学的努力对后世中国哲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天人关系。柳宗元、刘禹锡继续了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
系的讨论。柳宗元提出天无意识,不能“赏功而罚祸”,
天地起源于元气。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天与
人不相预”等观点,反对天人感应论。
--
(((())) ☆ 注明:
(|@ @|) 这是鬼鬼,
★ \v/ 不是任何鸟类和爬行动物
| | ☆ 更不是喷水!!!
m m \_|\ ft again,也不是南瓜
☆ \___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