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only (郁闷鬼~~~hoho),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宋代至清代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2:28:5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ide (懒得说话),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宋代至清代哲学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ue Oct 13 20:27:19 1998), 站内信件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
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
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在思想领域也有表现。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
特征,理学兴起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元、明、清时期成
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清代中叶逐渐衰落。理学以儒家哲
学为基础,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理气、道器、心性、知行、
两一、古今等问题展开,承上启下,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
的时期。
①理气、道器。理气、道器是探讨世界本原的一对哲学范
畴。北宋张载提出“太极即气”,以气的变化说明世界的
万事万象。把气看成是物质性的客观存在,称气的变化为
“理”,认为理是“物之理”。程颢、程颐认为理是万物
的本原,理具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的双重涵义,二者是
同一的。朱熹进而指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
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主张“理
在事先”、“理在气先”。明代的罗钦顺反对程朱的观点
,肯定理在气中,理是气运动变化的规律。王廷相也提出
“理载于气”,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王夫之进一
步发展了张载的思想,称“天下惟气而已矣,道者气之道
”,明确指出道对于气的依赖关系。清代的颜元认为“理
气俱是天道”,戴震也把道解释为气运行的规律。
②心性、心物。心性、心物问题源于先秦哲学,受佛教的
影响,理学很注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张载认为变易为万
有的本性,为人所禀受,称“天地之性”。人由于身体的
结构而形成的性称“气质之性”,“心统性情”。程颢也
区别“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认为天命之性就是理
,程颐提出“性即理也”,认为性的内容是仁义礼智。朱
熹进一步指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就是理与气的关系,又
指出心之体是性,心之用是情,心中有性,理具于心。心
学代表陆九渊提出心即是性,性即是理,“心即理”,“
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否认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存在。明清之际的颜元和戴震也
主张“理在气中”,戴震还对心性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
认为性的内容就是血气心知,外在的客观之理是心认识的
对象。

③闻见、知行。宋元明清哲学所讨论的闻见、知行指的不
仅是一般的认识和日常行为,还包括道德认识和践履。张
载将知分为“闻见之知”即对事物的认识和“德性所知”
即对天道的认识,认为后者来自道德修养。程颐接受了张
载的上述看法,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对自身和万物的研究
体认天理。他主张知先行后,“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朱
熹则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行是知的工夫”,以知为行
。王夫之则主张行先知后,认为“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
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
④两一、变化。宋元明清哲学发展了先秦哲学的辩证法思
想。张载提出“一物两体”说解释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
系,并将事物的变化区别为“变”、“化”两种形式。程
颢认为“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颐提出“物极
必反,理须如此”,指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及其发展
变化的规律,朱熹发展了张载的思想,指出“天下之物未
尝无对”,“凡天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王
夫之用“大辨”和“至密”进一步说明了事物的对立统一
关系。
⑤古今、理势。宋元明清哲学继承了中国哲学评古论今的
传统。朱熹推崇夏商周三代,尊古卑今,批评现实,认为
秦汉以后先王之道“未尝一日得于天地间”。陈亮则认为
汉唐的成就说明了汉唐之君的作为。王廷相提出“道有变
化”,“理”与“势”统一的思想,承认历史发展有其客
观规律。 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上理学家注
重封建道德的教化,而陈亮、叶適、颜元、戴震等则注重
功利,强调“事功”,“实用”。王夫之认为“势之顺者
即理之当然者已”。“其在势之必然处见理”。肯定了历
史规律即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中。这是中国古代历史
观中最深刻的思想。

--
                            (((()))  ☆             注明:
                            (|@ @|)                 这是鬼鬼,
                       ★     \v/                   不是任何鸟类和爬行动物
                             |   |        ☆        更不是喷水!!!
                              m  m \_|\             ft again,也不是南瓜
                          ☆   \____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6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