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现象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20 18:04:23 2001) , 转信



发信人: sk (◆落叶),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现象学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2001年11月18日15:04:5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现象学 
phenomenology 
20世纪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具有狭义和广义两 
种解释。狭义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 
派,创始人为德国哲学家E.胡塞尔,其学说主要由胡塞 
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广义现象学 
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 
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其次它还 
指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 
的体系。 
  “现象学”的词源可上溯至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兰伯 
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的著作,但其含义 
均与胡塞尔的用法不同。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 
义,是指意识界种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 
象是前逻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 
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所说的现象既不 
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 
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 

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学思潮从20世纪初以来,按时序可分为三个阶 
段,即:胡塞尔现象学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存 
在论现象学时期(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和综合研究时 
期(40年代以后)。三个时期互有交叉,各时期均包括 
一些主要代表人物。 
  胡塞尔现象学时期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德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F.布伦塔诺(1838~1917)意向性心理哲学的影 
响下创立的,但布伦塔诺认为心理行为的意识与该行为 
对象的意识是同一现象。胡塞尔则认为二者有分别,意 
识经验的内容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与二者相关 
的意向性结构,从而离开了主张主体内在性的传统唯心 
主义,返回到原始的“现象”,即各类经验的“本质”。 
在他的倡导下所形成的早期现象学运动,旨在使哲学关 
注的重点,从当时新康德主义的“批判唯心主义”的主 
体概念,转向意识经验中的实在对象。这一运动的主要 
成员除胡塞尔和对意识中的情绪及价值结构进行现象学 
描述的M.舍勒以外,还有所谓哥丁根与慕尼黑小组的A. 
赖那赫、A.普凡德尔(1870~1941)、M.盖格(1880~ 
1937/1938)、H.康拉德-马修斯以及R.因加尔登等。他 
们分别在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学、心理学、自然 
哲学、文学理论等研究中,运用现象学描述法探寻研究 
哲学、文学理论等研究中,运用现象学描述法探寻研究 
对象的“本质”,在对象中寻找不变的“先天”因素。 
胡塞尔的追随者们当时认为,现象学是一种实在论哲学。 
早期现象学运动兴起不久便由于胡塞尔转向先验现象学 
而趋分化。胡塞尔通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 
分别研究不同层次的自我、先验自我的构成作用和诸主 
体间的关系以及自我的“生活世界”等等。他认为,现 
象学的根本方法是反思分析,在先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着 
意向对象和与其相应的“诸自我”之间盘结交错的反思 
层次。胡塞尔指责其追随者们误解了他的“事物本身” 
的概念,并由于囿于客观主义和实在论而无法达到先验 
意识水平。其追随者们指责胡塞尔重返侧重主体概念的 
唯心论老路。现象学研究的胡塞尔时期,最终由于M.海 
德格尔学说被提出以及舍勒去世(1928)和纳粹上台而宣 
告结束。 
  存在论现象学时期 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在20年 
代末改变了现象学研究的方向,开创了侧重探讨存在问 
题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研究基地 
也从德国移向法国,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海德格尔 
认为,反思的意识尽管重要,但必须首先研究意识经验 
背后更基本的结构,即所谓前反思、前理解与前逻辑的 
本体论结构──此在 (da-sein)结构。只有通过对这一 
基本结构的研究,才能了解意识和先验自我的可能性及 

其条件,从而揭示隐蔽的“存在”。由于海德格尔探讨 
存在的意义问题,因而其学说又被称作是解释学的现象 
学。然而,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无论是从对象还是方法 
上看,都与现象学越来越疏远了。 
  20世纪中期,在胡塞尔哲学和海德格尔的早期哲学 
影响下,形成了法国现象学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创始 
人是J.-P.萨特和M.梅洛-庞蒂。萨特批判了胡塞尔的先 
验自我与反思意识,认为胡塞尔未能区分意识的反思过 
程与前反思的意识结构,遂导致现象学还原成为无穷尽 
的倒退。他还指出,先验自我概念是毫无必要的,现象 
学还原不仅应把世界放入括号,也应把自我本身放入括 
号,从而使自我与世界居于同一侧,因为自我和世界同样 
都是意识的对象。这就从意识中排除了任何内在性内容 
和本质,而使之归于“虚无”,并由此产生了充实的“自 
在存在”与虚无的“自为意识”之间互相对立、互相依 
存的关系。萨特的现象学还原不是对意识的反思,而是 
使意识虚无化,以达到纯粹的意识。在他看来,由于意 
识所具有的意向性,使虚无的意识不断向外,它在显现 
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显现了自身,而我的意识所显现出来 
的就是我的本质。所以,萨特认为人们存在是先于人的 
本质的。此外,萨特还把现象学还原理解为一种自由过 
程,即人通过自我设计“中止”与其过去的因果关连,并 
程,即人通过自我设计“中止”与其过去的因果关连,并 
从未来(目的)返回现在。萨特的现象学由于扩大了意 
识与意向关系概念,并使主体不只限于理智活动,而是 
指进行着各种心理体验(包括想象与情绪)的具体生存 
的人,从而使现象学研究的对象扩大到人类生存的外在 
方面,即历史、文化、政治等等方面,并由此开创了相 
对独立于现象学思潮的法国存在主义运动。 
  ∶仿?庞蒂是法国现象学最主要的代表之一。 他也 
认为意识结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也既不同意胡塞尔 
把人最终还原为先验意识,也不同意海德格尔把人的生 
存还原为神秘的“存在”,同时也反对萨特把自我的生 
存还原为自我对生存的意识。他认为“我思”必然把我 
显示于历史情境中,现象学还原的结果是先验性的“知 
觉世界”。他强调知觉世界是人与世界的原初关系,因 
而主体必然“嵌于”世界之中,与世界和他者混同,以 
此否认唯心主义与实在论的界限。梅洛 -庞蒂是现象学 
意义论的重要研究者,认为知觉世界是一切意义的源泉, 
但意义始终是含混性的,其结果是意义与无意义混杂难 
分,现象学还原也就永无完成之日。 
  这一时期法国其他重要的现象学者还有G.马塞尔、 
E.莱维纳、杜甫兰和P.里科尔等。一般而论,法国现象 
学者倾向于调和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分 
析,同时把研究对象扩展到人类历史、社会、文化、政 

治等各领域,造成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与人生观的泛滥。 
  综合研究时期的现象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 
利时、联邦德国、美国、法国分别建立了胡塞尔研究中 
心,对胡塞尔的思想重新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少精通胡 
塞尔哲学的现象学者,如比利时的梵布雷达,联邦德国 
的兰德格里伯、芬克和比麦尔。50~70年代在美国更出 
现了很多介绍研究现象学的学者,除早先的法伯、肯恩 
斯外,还有考夫曼、古尔维奇、舒茨、艾迪、伊迪、斯 
皮格伯格、泰美涅茨卡和 商 森等。在欧洲战后较具独 
创性的现象学者还有瑞士的精神病理学家宾斯方格、心 
理学家闵考夫斯基等。这一时期的现象学者尽管在研究 
的原则对象和方法论上具有更大的综合性,但其学术地 
位一般而言尚不及前两个时期的主要现象学者。然而, 
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学思潮,在当代西方人文科学领 
域的影响却比以前大得多。它的突出特点是:①研究活 
动扩展到东西欧、南北美以及亚非各洲,研究人数与学 
术活动均较前增加。②与其他哲学流派如分析哲学、实 
用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西方马克思 
主义等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增强。③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 
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宗教学、 
精神病理学、文学理论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中。 
  
?
精神病理学、文学理论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中。 
  
  
-- 
  ▁▁▁▁▁▁▁▁▁▁▁▁▁▁▁▁▁▁▁▁▁▁▁▁▁▁▁▁▁▁▁▁▁▁▁▁▁▁
 
  ▏        ▁▁  ◢  ▁▁▁▁▁▁▁▁▁▁▁▁▁▁▁▁▁▁▁▁▁▁▁ 
  ▏◇∞◇  ▏   v█◤ 秋风起,人间几片落叶     ◣◢                ▏◇∞◇ 
  ▏§心§  ▏◢█◥◣    席坐的青尼           惃帹◤     ◥◣◢◤ ▏§语§ 
  ▏◇∞◇  ▏  ◤◥             说起舞的伽叶  崹╲           ▎   ▏◇∞◇ 
  ▏                                            ◤ 
  
※ 来源:·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伽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