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德勒兹的世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20 18:05:45 2001) , 转信

发信人: sk (◆落叶),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德勒兹的世纪(转贴) 
发信站: 交大兵马俑BBS站 (2001年11月18日15:07:2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安 
  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是法国影响巨大的后现代哲学 
家,是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复兴尼采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德勒兹正是通过激活尼采 
而引发了对差异哲学和欲望哲学的法兰西式的热情。如今,德勒兹的影响遍布人 
文科学的各个角落,他的《反俄狄普斯》和《千座高原》业已取得世界性的声誉 
。鉴于德勒兹还远未在我国学术界获得应有的重视,我们特意刊发以下文章,以 
期引起知识界对德勒兹的兴趣和重视。 
  在德勒兹的早期哲学生涯里,他也卷入了哲学的压制性同谋中,他也生活在 
斯宾诺莎、休漠、康德、柏格森等伟大的哲学姓名的阴影之下,总之,他也在哲 
学机器中运转。但是,很快,他就开始迷恋那些溢出哲学史之外的人物和思想了 
。他和尼采的相遇给了他深深的一击。尼采,这个被福柯称之为“从哲学的深山 
里突然杀出来的农夫”,将德勒兹(和福柯)从哲学史的泥淖中拉出来了,尼采 
不仅仅让那个久远的哲学――形而上学传统终结,他还使之根本性地扭断。他用 
片段性来对抗哲学机器的总体性,用警句对抗逻辑,用笑声和反讽来对抗严肃和 
伪饰,用隐喻对抗换喻,用文学对抗哲学,用谱系学对抗形而上学。尼采的这种 
反哲学姿态给予德勒兹决定性影响:如果确实存在着某种哲学家的话,那么也断 
然不是形而上学家。德勒兹的雄心就是要作一种尼采所谓的“新型哲学家”或“ 
未来哲学家”,也即是一个实验哲学家,一个摆脱哲学史恐怖的哲学家。 
  德勒兹的着眼点是欲望,他修正了通常的欲望概念。在拉康和弗洛伊德这里 

,欲望是由于欠缺而引起的一种主体心理状态,因而它是匮乏式的、收缩式的、 
否定式的。德勒兹则将欲望看成是生产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非中 
心性的,非整体化的,欲望是和尼采的意志类似的一种创造性力量,它具有革命 
性、解放性和颠覆性,它应该充分地施展出来。对于尼采和德勒兹来说,主动、 
积极和肯定性的力量都应受到鼓励和释放,世界因此才能处于永不停息的更新和 
变革状态中。但是,欲望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封锁,后者在不停地对欲望 
进行编码和领域化,使其生产能力静止、停滞 吞被尽 为此,德勒兹(和伽塔里 
)不停地对资本主义机器进行攻击,他们寄希望于欲望机器,他们充分发掘欲望 
的生产本性,他们倡导一种游牧思想,一种永不停息的欲望生产,一种无所顾忌 
的本能冲动,一种驰骋高原的身体奔突,一种混乱不堪的力比多流。对德勒兹而 
言,资本主义的禁忌、律法、体制、契约,都应被欲望冲毁;任何编码,都应被 
无情地解码;任何领地,都应被游牧所践踏;任何整体,都要为根茎所穿透。 
  德勒兹的政治学是一种欲望政治学,他并不排斥阶级政治,但是,要颠覆资 
本主义国家机器,阶级政治是不充分的。霸权式的法西斯主义不仅仅存在于希特 
勒式的政权政治中,它还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的各个角落中,存在于每一个人隐 
秘的心灵深处,个人身上的自我可能是培育法西斯主义的温床,因为一个固定化 
的、内敛的完整主体都可能埋藏着法西斯主义的人格种子,因此,德勒兹的主张 
是反 淼 浦斯,即反自我,因为自我正是欲望的首要编码机器,这样,他的批判 
矛头直指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学家扮演的是牧师般的角色,他们试 
图调教和驯化盲乱而积极的欲望,企图将非分之想纳入秩序和理性的轨道,企图 
建立顺从而完整的主体自我,总之,他们成为资本主义秩序的帮凶,是对资本主 
义秩序的巩固和整合,是不折不扣的编码大师。德勒兹的主题之一就是攻击弗洛 
义秩序的巩固和整合,是不折不扣的编码大师。德勒兹的主题之一就是攻击弗洛 
伊德的这种精神分析,他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精神分裂分析,他对精神分裂症 
者大加赞赏,将他们称为资本主义的真正欲望英雄,正是精神分裂才可以拆毁资 
本主义的伦理界线,才可以将资本主义机器冲得四分五裂,才可以清除那种稳固 
的结构性的法西斯式的人格主体。 
  德勒兹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企图都发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攻击,无论这种总 
体性是哲学式的,还是机构式的。只要是禁区、结构、压抑,只要是权威、机构 
和暴君,德勒兹都难以容忍。他总是求助于一种外溢式的突破、对任何禁锢之地 
的穿越、对所有框架的逃离、对一切中心性的拆毁。他对静寂主义持有一种本能 
的反感,他对尼采的推崇,是对权力意志的推崇,对卡夫卡的推崇,是对变形的 
推崇,对福柯的推崇,是对政治变革的推崇。这一切都和一种旺盛的变化活力有 
关,都和一种积极的欲望政治经济学有关。可以将德勒兹恰如其分地定位于僵化 
及僵化所引起的压抑的反面,不论这种僵化采用的是树状思维、国家思维,还是 
再现思维、总体性思维;不论这种僵化是全盘性的、宏观性的,还是局部性的、 
微观性的;哪里存在着压抑性的僵化,哪里就存在着德勒兹式的永不停止地对之 
进行摧毁的欲望之流。 
  德勒兹的文本也不例外,他反对秩序化的章节安排模式,他也想清除掉书本 
固有的形而上学残渣。在《差异与重复》中,他将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这两种体 
裁巧妙地嫁接起来。在《反 淼 浦斯》中?他试图清除艺术和哲学的界线,并有 
意使其成为一种杂乱的分裂话语,成为一种疯子文本,成为一种布满文学意象的 
艺术品。德勒兹有意地发明大量的新奇、怪异概念,从而抛弃传统的哲学要素, 
但是,正如福柯所言,不要在这些概念中寻找哲学,最好将《反 淼 浦斯》当作 
一门艺术来对待。在《千座高原》(这是德勒兹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中,德勒兹 
更加彻底,他运用了随机式的拼贴,他尊重即刻性和偶然性,他抛弃了理论陈述 
和哲学推理,书的等级制和中心性被颠覆了,在后结构主义者这里,德勒兹对书 
籍的这种姿态不是孤立的,德里达的《丧钟》、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都是 
德勒兹式的书的终结的同道。 
  但是,德勒兹与这些后结构主义同志不同的是,他从来不是一个结构主义者 
,在结构主义如火如荼的六十年代,德勒兹已经是一个激进的后结构主义者了。 
德勒兹的后结构主义色彩直接来自尼采,而不是来自于索绪尔,他似乎是少见的 
未受索绪尔影响的后结构主义思想家,这使得德勒兹的身影显得孤立而突兀。即 
便是福柯,也曾在当时的结构主义阵营 信腔病N 受结构语言学洗礼的德勒兹, 
确确实实,从一开始就有政治和历史抱负,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尼采式的激进的责 
任意识和革命意识,在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德勒兹的确与众不同,为此,对于“ 
这个法国数一数二的哲学才子”,福柯由衷地表达了他的敬意:“二十世纪将是 
吉尔.德勒兹的世纪。” 
  
  
  ▁▁▁▁▁▁▁▁▁▁▁▁▁▁▁▁▁▁▁▁▁▁▁▁▁▁▁▁▁▁▁▁▁▁▁▁▁▁
 
  ▏        ▁▁  ◢  ▁▁▁▁▁▁▁▁▁▁▁▁▁▁▁▁▁▁▁▁▁▁▁ 
  ▏◇∞◇  ▏   v█◤ 秋风起,人间几片落叶     ◣◢                ▏◇∞◇ 
  ▏§心§  ▏◢█◥◣    席坐的青尼           惃帹◤     ◥◣◢◤ ▏§语§ 
  ▏◇∞◇  ▏  ◤◥             说起舞的伽叶  崹╲           ▎   ▏◇∞◇ 
  ▏                                            ◤ 
  
※ 来源:·交大兵马俑BBS站 bbs.xjtu.edu.cn·[FROM:伽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