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gs (小松),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科学(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0日13:28:5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原子论者

    恩培多克勒认为,设想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便可以解释人类所知的种类
无穷的不同物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把问题更加简化。他们把另一更古老的单一元素
假说发展成为一种原子说。
    希腊人的原子说所依据的基础,同道尔顿、阿伏伽德罗(Avo-gadro)和坎尼查罗
(Cannizzaro)提出今天的原子说和分子说时所知道的明确的实验事实大不相同。现代
化学家对于各种化学元素结合时在重量上和体积上的比例,都有精确的定量计度。这些
有限的和确定的事实使人们不能不形成原子的观念和分子的观念,并且断定原子和分子
都具有相对的原子量和分子量。人们发现,这样形成的学说,同构成科学的共同遗产的
许多其他孤立的或相互关联的事实和关系,都是相符的,也得到别的连续的经验的证明,
并且可以当作一个有用的指针,来研究,甚至预测新的现象。虽然象一切其他科学概括
一样,它也有其哲学意义,但是,这种哲学意义并不是从任何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
中推导出来的,甚至也并不是和这种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件不那么高贵的事情,
然而却更加有用。
    希腊人首先既没有确定的观察所得的事实,可以据以建立一个精确的和有限的理论,
而且在理论成立之后,也没有力量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理论的推论。希腊人的理论是建
立在一个哲学的宇宙体系之上,并包括在这个哲学的宇宙体系之内的。象古代和现代的
各种形而上学的学说一样,它一直是一种决定于创始人和信徒的心理态度,因而也很容
易为敌对哲学家的新学说从根本上加以推翻和取代的理论。事实经过也正是这样。
    爱奥尼亚的哲学家按照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的观念,根据当代的一般知识,进行推
理。在物质被分割又分割之后,它的特性会保持不变吗?不管怎样分割下去,土还是土,
水还是水吗?换句话说,物体的特性究竟是无法再加解释的最后的事实呢?还是可以按
照更简单的观念加以描写,从而把一无所知的范围再缩小一步呢?
    希腊人解决物质问题的努力在科学思想史上所以重要,正是因为他们企图这样用看
起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求得合理的解释。按照他们的学说提出以前的观念和原子哲学衰
落以后的观念,物质的特性被认为属于物质的本质;食糖的甜和树叶的色彩,同食糖和
树叶本身一样是一种实在,无法联系其他事实加以解释,也不能解释作是人的不同的知
觉。
    探讨一下希腊原子说的起源,是很有趣的。基本元素,泰勒斯以为是水,阿耶克西
曼德以为是气,赫拉克利特以为是火。阿那克西曼德的元素——气——可以凝缩和稀薄
起来,但其本质不变。赫拉克利特的无尽流动说说明他以为有一些看不见的粒子在运动,
表现为水的蒸发和香气的弥散。再往上推,毕达哥拉斯派的理论认为同数的法则相符合
的完整的单子是终极的实在。毕达哥拉斯派还认为在空虚的空间里,是没有物质的,不
过,他们把这种空间和空气混淆起来。这一看法受到巴门尼德的抨击,但是,原子论者
由于难以解释粒子怎样在一个塞得满满的空间或充满物质的空间中运动,又重新提出了
这一看法。这时已经知道空气是有质体的,因此,在原子论者看来,一无所有的空间就
变成了真空。
    正是这些思潮启发了原子说:物质是由散布在真空中的终极粒子组成的。这个学说
解释了当时已知的一切有关事实——蒸发,凝聚,运动和新物质的生长。诚然,根本问
题依然存在,其他希腊哲学家也强调指出过这个问题。原子本身能够无限地分割下去吗?
原子论者逃避了这一逻辑上的漏洞,认为原子从物理上来说是无法分割的,因为原子内
部已经没有真空。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原子论者是留基伯(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前者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一个身世不明的人物,据说在色雷斯(Thrace)
创立过阿布德拉(Abdera)学校;后者于公元前460年生于阿布德拉。我们从亚里斯多
德等后来的著作家的著作中以及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270年)的著作中,
知道了他们的见解。伊壁鸠鲁采纳了原子说,并且在雅典讲授原子说,作为他的全面的
伦理、心理和物理哲学的一部分。这个学说二百年后又在罗马诗人卢克莱修
(Lucretius)的诗篇中提了出来。
    留基伯提出了原子论的基本观念,还提出了因果原则——“没有什么事情无缘无故
而发生,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他和德谟克利特继爱奥尼亚哲学家之后,
继续努力用比较简单的要素来解释物质特性。他们看出,承认物体特性是根本的和无法
解释的,就是杜绝一切进一步的探讨。与这一观点形成对比,德谟克利特说:“按照通
常说法,有甜有苦,有热有冷,按照通常说法,有色彩。其实,只有原子和虚空。”毕
达哥拉斯有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衡量尺度”,例如,蜜在我为甜,
在你也可为苦。德谟克利特虽然反对毕达哥拉斯的见解,却也看出,单单通过感官,是
达不到实在的。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无前因的,从永恒就存在的,并且永不毁灭——“保有刚体的
单一性而坚固”。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因此,
特性的不同是由于具有同一终极性质的质点在大小、形状、位置和运动方面的不同而产
生的。在石头和铁中,原子只能颤动或振动,而在空气或火中,它们就能在较大距离中
跳跃。
    原子在无限的空间中向四面八方运动,互相冲击,引起了直线运动和旋转,这样就
把类似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组成元素,开始形成无数世界。这无数的世界生长,衰颓,
以至于最后毁灭,只有与本身环境相适应的体系才能存在下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
星云假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的微弱的前兆。
    在原来的原子说中。并没有绝对的上下轻重的观念。而且,运动非经反抗不会停止。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这些正确的见解是不可置信的。后来,似乎就有人按照他的意见对
这个学说加以修改。这个真理还得伽利略来重新发现。在天文学方面,原子论者开了倒
车,以为地球是扁平的;但是,在其他方面,他们都走在他们的同时代人和后来人前面。
    卢克莱修告诉我们的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把过去人们心目中的自然界的画面巧妙地
加以简单化。事实上,这个画面是太简单了。原子论者竟不自觉地把两千四百年后还不
能解决的一些困难,轻轻放过。他们大胆地把这个学说应用于至今仍然无法从机械角度
加以解释的生命和意识的问题。他们满怀信心地自以为把一切奥秘都发现了,对于围绕
着一切存在的那个巨大奥秘,视而不见。这个奥秘至今仍然和最初提出原子说时一样奥
妙无测。
    原子论者和他们的对手所争论的哲学问题,也就是十八世纪牛顿的法国信徒把他的
物理学当做一种机械哲学的基础时重新出现的那个哲学问题。自然界背后的实在究竟是
一种在本质上同人类心灵所见的自然界相似的东西呢?还是一种对人和人的福利漠不关
心的巨大机器呢?一座山实际上是拉着树木的绿袍,戴着永不溶化的雪帽的一堆岩石呢,
还是实质上是一批没有人的品质的小质点、一批不知何故能使人类心灵产生形式和色彩
幻觉的小质点的集合体呢?物理学家把物质分析为质点,发现它们的力量和运动可以从
数学角度加以描写。唯物主义者把这一科学结果引到哲学中来,说除此之外,别无实在。
唯心主义者反对把宇宙看做是非人的,而在希腊,原子哲学就因此持有这种看法而遭到
反对。到十八世纪,牛顿的科学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推翻,于是不能不在笛卡尔
(Descartes)的二元论中或贝克莱的唯心主义中别求出路。
    不管它在哲学上的价值怎样,在科学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要比它以前或以后的
任何学说都更接近于现代观点。它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摧毁性的批判下,实质上遭
到压制。从科学观点来看,这应该说是不幸。后来几个时代竟让各种形式的柏拉图主义
代表希腊思想,这个事实实在是科学精神从地球上绝迹一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柏拉图
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是在实验科学史上,我们不能不把他算作一个祸害。

    希腊医学

    希腊医学中包含的东西有很多是直接或间接从埃及得来的。希腊的两个最著名的学
派是柯斯(Cos)学派和克尼多斯(Cnidos)学派。前一学派把疾病看做是正常健康身
体的错乱,因此依靠自然疗法;后一学派研究每一疾病,并寻找对症疗法。
    关于最早的有史时代,一件有趣的事,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准确地叙述了不同创
伤的后果,其中描写的治疗方法也简单而直截了当,说明了荷马笔下的英雄们所属的种
族在医学和外科方面具有理性精神的健全传统。不过,看来这个传统并不是普遍的。在
《奥德赛》里,巫术就出现了,在希腊境内的大多数人民中间,正象在别的南方和东方
的国家一样,符咒和驱邪成了流行的治疗方法。就是到了较晚的时代,这两种思想也是
同时并存的。到古典时代快要结束时,希腊医学知识已经达到最高峰,埃匹道拉斯
(Epidaurus),雅典和其他地方的爱什库拉匹(Aesculapius,医神)庙所提供的医疗
中,仍然有很多巫术和符咒的成分。但是,即令到今天,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也还有些
地方依赖符咒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希腊人所十分珍视的演绎方法也应用到医学上来,关于人的本性
和生命起源的许多先入之见被当作医疗的基础,而且毫无疑问,也使很多病人送掉性命。
在理论不越出范围时,医学也就取得长足的进步;医师的地位也相应地提高了,而且还
采纳了一个极好的医师法典,后来列入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中。誓词中宣布,医师要
处处为病人的福利着想,要保持自己的一生和自己这一行业的纯洁和神圣。
    大多数希腊哲学家都谈到过——至少是附带地——医学理论。毕达哥拉斯派把他们
的特殊信条也应用到医学理论上来。克罗顿的阿尔克莽(Alcmaeon of Croton,公元前
500年左右)是苏格拉底以前的主要胚胎学家,首先进行解剖的大概就是他。他发现了
视觉神经,并且认识到,大脑是感觉和理智活动的中央器官。阿那克萨哥拉用动物进行
实验,并且用解剖方法研究它们的构造。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流向心脏,并由心脏流出,
健康有赖于人体中所谓四种元素的正确平衡。
    希腊医学到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20年左右)的学派而登峰造极。他
们的理论和医术部和今天流行的有几分相似,远远走在现代以前的任何时代的见解前面。
他们研究生理学时并不象亚里斯多德和盖伦(Galen)那样去追问“最后因”;他们多
问“怎么样”,而少问“为什么”,因而具有现代精神。实验的方法出现了;例如,希
波克拉底派研究胚胎学的著作家建议观察者每天打破一个鸡蛋,去观察孵化的过程。他
们认为疾病是一种要服从自然法则的过程。他们坚决主张进行精微的观察和周密地解释
症候,从而指出了走向现代临床医学的道路。他们还对许多疾病作了准确的描写,指示
了适当的医疗方法。他们在相当程度上进行了解剖,但是,直到后来。大概是在托勒密
王朝的统治下,才在亚历山大里亚进行了系统的人体解剖,第一次给人体解剖学和生理
学提供了事实确凿的可靠基础。

    从原子论者到亚里斯多德

    原子哲学标志着希腊科学第一个伟大时期的最高峰。其后就是一个停顿时期,甚至
可以说是一个倒退时期,可见用哲学的先验方法研究自然是多么危险。雅典成为一个民
主邦以后,人们的主要精力或许都转到词藻和政治方面去了。流利的言词成为飞黄腾达
的唯一道路,哲学家转而去研究经济学和伦理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就有无人问津之慨。
    知识的下一次进步见于早期史学家的著作中。最早的或许是赫克特斯(Hecateus,
公元前540-475年)。后来又有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他游历极
广。在他的著作中有不少有关人民和国家的宝贵记载。他具有值得钦佩的求知欲,这从
他对于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的探究和思考中,可以看出。在修昔的底斯(Thucydides,
公元前460-400年)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更精确的批判精神。他本着一个科学的历史
学家的精神,批判了希腊历史的神话时期,以目击者身份描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并且
记载了雅典的大疫和公元前431年的日食。
    原子论的影响还可以在一部分反对者的怀疑中看出来。反对者象原子论者一样,怀
疑感官是否能够向我们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是,他们提出了相反的结论。原子论者
认为实在在于物质,而不在于心灵;反对的学派认为感官传达的关于实在的信息虽然是
可疑的,但是感觉的确存在,因此,感觉才是唯一的实在。后来一个时代,也出现过从
机械论到现象论两种对立的哲学。
    在苏格拉底身上,出现了这种反动的富于批判精神的典型。他以查问者的姿态,对
诡辩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无不加以诘难,一遇到无知、愚蠢和自命不凡,就加以揭发。
他主张心灵至高无上,因为心灵能领悟真正的“形式”或理想,感官对象只不过是有接
近这种“形式”的倾向而已。道德的完美是一种理想;平等是一种理想。但是,两块石
头也只能是接近于相等,因为相等是一个极限。苏格拉底认为心灵是唯一值得研究的对
象,并且认为真正的自我不是肉体,而是灵魂和内心生活。这样,由于他的影响,人们
的注意力就往往离开了对自然界的考察。事实上,从某种观点来看,苏格拉底领导了一
次反对爱奥尼亚自然哲学家的唯物主义态度的宗教反动,虽然群众的叫嚣给他加上了无
神论者的罪名。柏拉图为什么反对机械决定论,可以在《斐多篇》(Phaedo)描写的著
名场面中得到解释。那里叙述了苏格拉底在狱中等待饮毒时刻到来的情景。据柏拉图说,
苏格拉底告诉他的朋友们说,在阿那克萨哥拉看来,他的筋骨的本性可能就是他坐在那
里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是:
    由于雅典人觉得给我定罪比较好,所以我也觉得坐在这里比较好,留下来接受他们
所定的惩罚比较好,因为我可以发誓,要是当初我不认为接受这个城市给我的任何判决
比起溜之大吉来是一个更正当、更体面的办法的话,我的筋骨早就按照有人所说的最上
策办法,到了米加腊(Megara)或波奥提亚(Boeotia)了。
    苏格拉底在这里表现了一种对不成熟的机械论哲学的自然反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
还表现了对于科学态度的误解和敌视。可以肯定,他使得哲学界不再去研究过去和现在,
而去考虑未来——所以要创造世界的目的所在。不过,据亚里斯多德说,有两种科学成
就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一些普遍的定义和归纳推理。
    他的学生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是唯心主义的最伟大的代表。在他的身上,
怀疑论和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柏拉图对于自然的看法是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先验地推
导出来的。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本原物质和延展
的空间是同一的;四种元素并不是自然界的字母表上的字母,甚至不是自然界的单词的
音节。为了标志时间,才有在圆圈中运行的天体,天体所以作圆运动是上帝使然。柏拉
图显然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形式和数的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他在把这个理论运
用到天文学上去的时候,不及毕达哥拉斯派具有现代精神,但是他认为星星是自由地在
空间中浮动的,靠它们的神性的灵魂而运动。把柏拉图的一些圆圈联合起来,就可以得
到太阳绕地球运转的视轨道。这个天文学学说后来由希帕克和托勒密加以详细发挥。不
过,据说柏拉图到了晚年又认识到,如果假定地球是运动的,就可以更简单地说明天文
现象。
    柏拉图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带有拟人观的色彩,甚至带有伦理的色彩。爱奥尼亚派认
为宇宙是进化而来的,柏拉图却以为宇宙是创造而来的。他的宇宙是一个有形体,有灵
魂、有理性的活着的有机体。在《蒂迈欧篇》(Timaeus)中,他根据宇宙和人,即大
宇宙和小宇宙的异想天开的类比,从这个学说中,推演出一种关于宇宙的性质和结构的
见解来,甚至推演出一种关于人体生理的见解来。大宇宙和小宇宙相似的说法也为阿尔
克莽所持有,一直流行到中世纪末。
    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柏拉图的科学,大半是荒唐的。他严厉地非难实验是渎神
的,是下流的机械技术。另一方面,他却对数学这种演绎科学,给予高度评价。柏拉图
亲自阐明了负数的观念,把线看做是从一点“流出”的——这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
(Leibniz)所发明的“流数法”的萌芽。在数学方面,他把或许是由观察而得、但却
由理性加以净化的心理概念,拿来加以逻辑的分析,并展开其推论。这的确是一件值得
哲学家去做的既有无限乐趣又十分辛苦的工作。
    这些见解引导柏拉图把“理式”说加以发展。这种理论认为,只有“理式”或理念
才具有充分的存在和实在,个别的东西是没有充分的存在和实在的。这个学说后来又被
应用到分类问题上去。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有无数集团多多少少是类似的;比方说,
一方面有各种三角形,另一方面有动植物的“种”。希腊人和中古时代的人从来没有把
问题的这两个方面区别开来,也从来没有认识到,要给自然界的种种活的对象分类,有
种种困难。他们认为“类”是互相截然分开的,象用来给它们命名的词一样,因此,他
们就着手去先验地研究组成类的各个个体的类似点。
    为了解释这种类似性,柏拉图以为有一个原型,各个个体都同这个原型有几分符合
或接近。柏拉图发现,当心灵开始制订定义并且用适用于任何具体情况的一般性术语来
就这些定义进行推论的时候,定义和推理都是同这些假设的类型联系着的。自然界的一
切对象都处在经常变化的状态;只有类型是实在的,和保持一成不变的。由此,柏拉图
就形成了他特有的那种唯心主义,后世称之为唯实论。这个学说认为,这些理念具有实
在的存在,事实上是唯一的实在。个体,不论是死的物质也好,活的东西也好,都只不
过是影子。在心灵把握住它们的本质,从而发现类或共相以前,它们之中是没有实在的。
只有理念或共相才是理性分析的真正的和适合的主题。
    雅典学园的柏拉图的学校一直维持了九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529年,罗马查士
丁尼大帝(Emperor Justinian)才把它封闭了。

    亚里斯多德

    亚里斯多德于公元前384年生于卡尔息底斯(Chalcidice)的斯塔吉拉(Stagira),
公元前322年死于欧比亚(Eubcea)。他是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待医的儿子,自己也做
过亚历山大大帝的师傅。他师事柏拉图,学习多年之后,自己创立一个新的哲学学派,
后世称为逍遥学派(the Peripatetic)。因为当时,先生和学生习惯于在雅典吕克昂
(Lyceum)的花园里散步。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现代欧洲的学术上的文艺复兴以前,虽然也
有一些人在促进我们对自然界的特殊部分的认识方面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在他死后
的数百年间从来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那样系统的考察和全面的把握,所以,
他在科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中世纪早期知识界的任务之一就是从一些不完善不完备
的撮要中尽量吸收他的研究成果;在西方出版亚里斯多德著作全集以后,中古时代后期
的著作家们就尽其全力去重新发现他的原意。亚里斯多德的著作是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
全书,而除物理学和天文学外,他在他所接触到的各种学术方面,大概也真正有所改进。
此外,他还是归纳法的创立人之一,还是主张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第一人。不过,他所
以享有盛名的原因,仍在于他在科学方面和知识分类方面的劳绩。
    在留传下来的他的许多著作中,《物理学》(Physical Dis-course)讨论了自然
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外重天的永远在运动的球体以及
为了使这个外重天运动不已而必须有的不动的原动者(the Unmoved Mover)。亚里斯
多德认为要使一个物体运动不已,需要有一个不断起作用的原因,而柏拉图却似乎认为
只有使物体离开一条直线的道路,才需要有一个原因。亚望斯多德在《论天》(On the
Heavens)一书中就逐渐从外重天上降下来,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
论了发生和毁灭。在这个发生和毁灭的过程中,相互对立的原则冷和热,温和燥两两相
互作用,而产生了火、气、土、水四种元素。除这些地上元素外,他又添上了以太。以
太作圆运动,并且组成了完美而不朽的天体。
    (气象学》(Meteorologics)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
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灯的原始学说。第四册里叙述了一些原始的
化学观念。这大概不是出自亚里斯多德的手笔,而是出自他的继承人斯特拉敦
(Straton)的手笔。有两种发散物囚禁在地球内部:一种是蒸气状的或温的,金属就
是由此生成的;一种是烟状的或干的,不能融化的岩石和矿物就是由此生成的。他对凝
固和溶解,发生和腐化以及混合物的特性,都提出了一些见解。在我们看来,亚里斯多
德的气象学远不如他的生物学著作那样令人满意,然而这部著作在中世纪后期却有很大
的影响。
    在精确知识方面,亚里斯多德所取得的最大进步或许应该首推他在生物学方面的贡
献。他给生命所下的定义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地生长和衰败的力量。”他把动物
学分成三部分:(1)关于动物的记录,这一部分讨论的是动物生命的一般现象,因而
也就是自然史;(2)论动物的各部分,这一部分讨论的是器官及其机能,因而也就是
解剖学和普通生理学;(3)论动物的生殖,这一部分讨论的是生殖和胚胎学。他提到
五百种左右不同的动物,有一些叙述得精确而详细,说明他亲自观察过;另有五十种是
根据从解剖得来的知识加以叙述的,并附有插图。在叙述其他动物时,他所依靠的是渔
人、猎人、牧人和游历家。
    自然,这一大堆资料,价值是不等的,但是亚里斯多德记载的事实也有许多是到近
几百年来才重新发现的。他认识到鲸鱼是胎生的;他把软骨鱼和有骨鱼区别开来;他描
写了鸡胎的发展,注意到心脏的形成,并观察了心脏在蛋壳中的跳动。
    在普通胚胎学方面,他的见解也标志着一个重大进步。早先的见解(可能是从埃及
得来的)认为父亲才是唯一真正的亲体,母亲只不过供给胎儿一个处所和营养而已。这
种信念流传甚广,并且成为古代和现代世界的父系风俗的主要根据。亚里斯多德认识母
体对生殖也有贡献,并且认为母亲供给了活跃的男性因素形成所必需的物质。他把胚胎
看做是一个自动的机制,一经推动,就自动进行。
    在动物分类问题上,较早的对分原则把动物划分成互成对比的两类,如陆上动物和
水居动物,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等等。亚里斯多德反对这个原则。他注意到,按照这个
原则分类,就会把具有很近的亲属关系的动物分开,如把有翅蚁分入一类,把无翅蚁分
入另一类。他认识到,有必要采用尽可能多的足资区别的特性。靠了这个方法,他制成
一个分类表,比以往任何分类表都更接近于现代的分类系统。
    在生理学方面,他的结论和学说常常是错误的。但是,就是在这一方面,他似乎也
实行过活体解剖,因此,一般来说,他的方法仍然是前进了一大步。例如,在描写了以
前的博物学家关于呼吸的意见之后,他指出:“这些作者所以不能对事实给予很好的说
明,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熟悉内部器官,他们不承认自然界的任何行为都有一个最后因。
如果他们追问一下呼吸在动物身上存在的目的何在,同时联系器官即鳃和肺来考虑这个
问题,他们本来可以更快地发现其原因。”在这里,他坚持在对器官功能形成见解之前
首先要观察解剖构造,这是正确的,不过,他坚持要追问最后因,那就太危险了。他随
后就综述了许多动物的构造,描写了它们的肺或鳃的作用。在提出结论时,他当然没有
多少化学知识可以依靠,因为当时除空气外,还不知道其他气体存在,而除了对空气加
热和冷却外,也想不出空气还会有什么变化。亚里斯多德说,呼吸的目的是要使空气和
血液接触,以冷却血液。这个说法在我们看来显然是错误的,但也许是当时所能提出的
最好学说。另一方面,看起来值得奇怪的是,阿尔克莽和希波克拉底已经认识到大脑是
智慧的所在地,而亚里斯多德还要回到心是智慧总府的旧说。在他看来,大脑只不过是
冷却器官而已。此外,他不承认植物有雌雄之别,这也使得这个事实经过很长时间才被
人重新发现和最后承认。
    在现代意义的物理学方面和天文学方面,亚里斯多德不象在生物学方面那样成功。
亚里斯多德所以在生物学方面成功,是因为生物学直到近年来为止,一直主要是一门观
察科学。亚里斯多德抨击原子哲学,十分奏效。但这只说明有些物理学说不堪一击。因
为这些学说虽然本身是健全的,但并没有建立在实验事实的广泛而详细的基础上。他所
以完全拒绝原子说,是因为原子说的推论同他对自然界的其他看法不相符合。而且尽管
并没有什么肯定的事实可以证实他的见解,他也竟然能使他的见解得到普遍的公认。
    关于亚里斯多德的批判方法,我们可以举他对落体问题的论点为例。这个例子很能
说明问题。德谟克利特认为,在真空中,重的原子会比轻的原子降落得快些。亚里斯多
德却认为在真空中,物体降落时必定一样快,但是他又认为,这样一个结论是不可想象
的,因此决不可能有真空。
    除了不承认有空无所有的空间外,他还拒绝了原子说的一切有关的概念。他认为,
如果一切物体都是由同一终极物质组成的话,它们按照本性就全都是重的,同时也就没
有什么东西本身是轻的或者有自发上升的倾向了。一大堆气或火会比一小堆土或水重,
因而土或水也就不可能在气或火中下沉。可是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土或水在气或火中
是要下沉的。
    亚里斯多德所以发生错误,是因为和阿基米得以前的其他哲学家一样,他缺乏今天
所谓的密度或比重观念;他没有能看出,决定物体的升降的是它的单位体积的重量和它
周围的媒介的重量的比例。他追随柏拉图的学说,把运动归因于引导一切东西自寻其天
然归宿的内在本能。这一认为物体本身按其本质而有较重之分的理论,和亚里斯多德哲
学的其他部分一起为中世纪晚期的经院派和神学家所接受。这样,他的阴魂就阻碍了知
识的进步,直到公元1590年前后,史特芬(Stevinus)才实际进行实验,证明除了空气
阻力所造成的差异不计外,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是按同一速度降落的。这样,在伽利略
得知并重新进行这一实验后,才摧毁了亚里斯多德关于轻重是本质特性的看法。
    亚里斯多德虽然承认地球是球体,但仍然坚持地球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他的权威在阻止天文学家接受阿利斯塔克提出的太阳中心说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直到
一千七百年以后的哥白尼时代,局面才为之一变。
    亚里斯多德由于唾弃原子说,也就回到了毕达哥拉斯派所创始的见解:物质的本质
可以在四种不同而相反的本原的基本性质——即热和冷,湿和燥——中找到。这四种性
质两两结合,而形成四种元素,即土、水、气、火。土、水、气、火又按不同的比例组
成不同种类的物质。如水是湿和冷的组合,火是热和燥的组合,等等。后世的作家把这
一学说和希波克拉底的理论混合起来。这个理论认为,人体为四种体液所组成,即血液、
粘液、主愁的黑胆和主怒的黄胆。据说,这四种体液的结合就决定了身体的构造,如果
某种体液过多,就可以分别造成多血质、粘液质、忧郁质和胆汁质四种气质。这些作家
们以为,血液与火有关,粘液与水有关,黄胆与气有关,黑胆与土有关。
    在我们看来,这一切都是想入非非的无稽之谈。但是,要了解古代的思想和中古时
代的思想,还有要了解我们今天的语言中仍然使用的某些词的来源之一,这些却都是必
不可少的。四种元素的学说一直存在到十七世纪,而今天我们在形容朋友的脾气时,还
要使用四种体液说的术语。
    除了关于各门科学的著作外,亚里斯多德在许多哲学问题上也有不少著作。这些著
作合起来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他从他在哲学方面的老师柏拉图那里,接受
了许多形而上学的观念。其中有些观念,他按照他的更丰富的自然知识,加以修改。柏
拉图看不到实验科学的意义;他的兴趣局限在哲学方面。或许是由于这个缘故,柏拉图
关于自然的整个学说,甚至还有他的门生亚里斯多德关于自然的学说,才不及老一辈的
自然哲学家的结论符合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真理。可是,在形而上学方面,柏拉图要比他
们深入得多,而在科学细节问题上,亚里斯多德要比他们知识广。
    希腊思想中比较富于形而上学性质的方面,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可是,由于柏拉
图的理念理论在中古时代的争论和文艺复兴以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十分重要,我们不能
不再谈谈柏拉图的这一理论以及它在亚里斯多德手中发生的变异。
    我们说过,柏拉图认为个体的东西或个体的存在——一块石头,一株植物或一个动
物——不具有充分的实在。只有普遍的类(universal class)的“理式”,不管是石
头的还是植物的,才是充分实在的。
    亚里斯多德常常埋头于详细研究确定的个体动物或其他具体对象。因此,在亚里斯
多德看来,这种彻底的唯心主义不是一个方便的心理态度,事实上,他也摆脱了它。但
是,他的老师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到晚年愈甚,虽然他始终没有回到柏拉图的极端观点
上来。亚里斯多德一方面承认个体,即具体感官对象的实在性,另一方面也开始认识到
共相或观念是第二性的实在。到晚年,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的“唯实论”的分歧就发展
为所谓“唯名论”。按照这种“唯名论”,个体是唯一的实在,共相只不过是名称或心
理概念。我们将在论述中古时代思想时,再来讨论整个这个问题。
    不管从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柏拉图的理念说包含多少真理,促成这种理论的心理
态度却是不适于促进实验科学的事业的。看来,事情很清楚,在哲学仍然对科学起着支
配性影响的时候,唯名论,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比较有利于科学方法的发
展。不过,柏拉图对于“理式”的追求或许也可以看做是对于可见现象的原因的猜测。
我们现在开始了解到,科学无法同终极的实在打交道;它只能就人的心灵所见的自然界
绘成一幅图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观念在那个理想的图画世界中是实在的,但
是,所绘出的个体事物究竟是图画而不是实在。因此,这也许可以证明,一种现代形式
的观念实在论也许比一种粗糙的唯名论更接近于真理。虽然这样,作为大多数实验的基
础的只求便利的假设仍然假定个体事物是实在的,大多数科学家也都经常讲唯名论而不
自知,正象茹尔丹先生经常讲散文而不自知一样。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希腊人的归纳程序,希腊人的归纳科学所特有的弱点就完全可以
解释。亚里斯多德在讨论由特殊事例过渡到一般命题的理论时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
在实践中,他却常常遭到悲惨的失败。他拿起少数已知的事实,就想马上得出最广泛的
概括,自然要遭到失败。当时还没有足够的事实,也没有充分的科学背景,可以把这些
事实嵌入。何况,亚里斯多德还认为这一归纳工作只不过是演绎科学的必要的预备步骤
罢了。演绎科学运用逻辑推理,从归纳法所得出的前提演绎出它的推论,才是真正的科
学。
    亚里斯多德是形式上确凿无疑的形式逻辑及其三段论法的创立人。这是一个伟大的
发现;在小人物,单靠这个发现,就已经可以名垂不朽了。亚里斯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
到科学理论上来。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学科,尤其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
从泰勒斯想要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
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
    但是,三段论法对于实验科学却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主要目的是
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出的形式证明。从元素不能再分割为更简单的物体的前提
出发,在1890年未尝不可得出一个正确的已知元素表,但是到1920年,再运用这个前提
就会把一切放射性元素排除在外。这样,前提既已改变,“元素”一词的意义也就改变
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使三段论法归于无用,也不能使现代物理学归于无效。
    幸而现代的实验家并不在逻辑的形式规则上操心费神;不过,亚里斯多德的工作的
威信在促使希腊和中古时代科学界去寻找绝对肯定的前提和过早运用演绎法方面,却起
了很大作用。其结果,就把许多有不少错误的权威都说成是绝对没有错误的,并且用欺
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很多错误的推论。正如席勒博士(D.Schiller)所说:
    当时对整个科学理论都加以周密的解释,对整个逻辑都加以周密的构造,务求达到
实证科学的理想,而这个实证科学却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类比上,也就是把它拿来和证明
的雄辩术相比。这个错误还下足以说明亚里斯多德死后近两千年间经验为什么遭到忽视,
科学为什么不进步吗?
    亚里斯多德死后,逍遥学派的领袖是他的门生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他
生于公元前370年左右。他的主要成绩是在矿物学和植物学方面。他的植物学不论在分
类方面和生理学方面都有贡献。有一些人认为随亚历山大远征的科学人员所搜集到的记
录都为德奥弗拉斯特所利用。他对各种植物加以描写和分类,并且对植物的器官和功能
有了一些认识。例如,他能把球根、块根和地下茎同真正的根分开,并且懂得了高等植
物的有性生殖。这一知识由于亚里斯多德的蔑视,不久就失传了。直到安德利亚·舍萨
平尼(Andrea Cesalpini)在文艺复兴时期重新肯定了德奥弗拉斯特的研究成果,情况
才有所改变。
    德奥弗拉斯特的继承人是斯特拉教。他是一个物理学家,自己虽然持有彻底的机械
论哲学,却很想把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和原子论者的观点加以调和。从这时起,吕克昂学
派就渐渐不那么重要了,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它的工作就结束了。
    在柏拉图的时代和亚里斯多德的时代之间,大约在公元前367年左右,克尼多斯的
欧多克索(Eudoxus of Cnidos)对天文学有卓越的贡献,虽然他的天体演化学说同主
张地球在运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见解比起来,是后退了一步。欧多克索认为,地球是
万物的中心,太阳、月球和行星都在同心透明球体中绕地球而运转。这是企图说明这些
物体的表面上不规则运动的第一次重大的尝试。欧多克索的学说引导希帕克和托勒密制
订了更周密的体系。在哥白尼的时代以前,天文学家对他们的本轮和均轮说,一直是满
意的。地球中心说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了,但是它对现象给予量的解释,在当年,的确
比以往的见解大大前进了一步。一个错误的假说如果能成为进一步探讨的向导,在当时
也许会比一个至今无法验证的比较正确的假说,更有用处些。

    希腊化的文明

    现代人研究古代时偏重于文艺,总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雅典的诗人和雕塑家产生名
作的各时代。要说希腊的古典时代没有产生科学,那是不公允的。在欧几里得以前已经
有几何学;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和亚里斯多德的动物学都是根据可靠的观察;但是,哲学
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而不是科学的;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也是思辨的哲学,而不是
科学。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出征,我们也就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把已经在越过地中海向
西传布的希腊文化,带到了东方,并且使巴比伦和埃及同欧洲的接触更加密切。而他的
随行人员则搜集了大量有关地理学和自然史的事实。从此,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
世到公元前31年奥古斯都(Augustus)建立罗马帝国时为止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希腊化过
程,就开始了。在这三百年间,在本土已经越过鼎盛时期的希腊文化更散布到别的国度,
支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一种希腊语,n kolvn(共同的言语),“从马赛到印度,从
里海到大爆布”,到处通行,而上流社会,从罗马到亚洲,也无不接受希腊的哲学和希
腊的人生观。贸易变成国际性的了,思想自由也达到只有现代某些西方国家才达到的水
平。
    由于对地球有了更多认识,人们对自然界的事物更加富于好奇心了,也更富于科学
态度了。我们马上就感觉到有一种比较熟悉的气氛——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就和我们的
时代非常仿佛,只是机器很少,奴隶很多而已。方法有了改变。我们从全面的哲学学说
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综述,过渡到了比较富于现代气息的专业化。确定的和有限度的问
题和别的问题分离开来,单独加以研究,对自然的认识有了真正的进步。事实上,从雅
典的综合哲学到阿基米得和早期的亚历山大里亚人的分析科学的变化,就同从中古时代
晚期作家的经院哲学到伽利略和牛顿的近代科学的变化,十分相似。
    在希腊化的学术中,希腊成份占有压倒优势,但也不缺乏其他的影响。在这个当儿,
巴比伦的天文学在希拔的基德那(Kidenaof Sippar)的领导下也取得进展,这时已经
通过希腊语语本传入,带来了异想天开的迦勒底人的占星术。哲学上最重要的发展是斯
多噶派的学说。这一发展应归功于基齐昂的芝诺(Zeno of Ci-tium)。当时,他被看
做是腓尼基人。
    希腊化时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政治、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扩展和创
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创造冲动消耗殆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反
动的阶段。“希腊-马其顿世界恰好处于这个反动潮流和罗马之间,到最后,罗马在摧
毁了希腊化的国家制度之后,才终于被迫代替它成为希腊文化的旗手。”但是,希腊化
的希腊时期在罗马内战中结束了,罗马帝国所建立的文化虽然属于希腊-罗马性质,终
究也无力长期排斥亚洲的影响。
    甚至在比较早的时期,即在亚历山大的时代之后不久,东方的思想就已经开始传布。
星象崇拜在巴比伦开始得很早。他们以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人有对应关系,在固定轨
道上运行的行星可以决定人们的行动,因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对应体,人的
灵魂只不过是星球内燃烧的火的一点火花。这样,就产生了巴比伦人的可怕的命运观。
星宿,神和人全都受着命运的支配。
    柏拉图已经听说过占星术,但是,占星术的实际知识,是在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柏
罗沙斯(Berosus)带到希腊的。在公元前二世纪科学开始衰退的时候,占星术就迅速
流传开来,并且在波赛东尼奥(Posidonius)的影响下,开始了它的邪恶的生涯,直到
哥白尼和牛顿的时代还没有结束。
    为了逃避命运,人首先求助于上天,天上有不可胜数的天体,如彗星等,说明还有
自由的余地。但是,巫术、祭仪宗教和基督教时代早期所谓的诺斯替教义指出的三条道
路,似乎更有希望一些。
    诺斯替教徒认为,神向某些特选的灵魂启示了了解宇宙的秘钥,人如果能重新找到
这个秘钥,他的灵魂就能得到自由,因为知识高于命运。
    巫术差不多是随时都有的,但是,在纪元前二世纪,一个新的巫术浪潮随着占星术
由亚洲流入欧洲,使人们以为有了控制自然、天神和星宿的希望。当时的纸草纸中充满
了符咒的单方。
    祭仪宗教是建立在史前期的模仿和通神的仪式基础上的,大半想通过保护神在人身
上的附体来得救。保护神有许多名目,而且是死而复生的。我们说过,这些宗教在希腊
老早就有了,但是随着奥林匹斯神话的地方神在希腊化时代国际气氛中崩溃,这些宗教
又遍布世界各地。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人们的宗教意识就深化了,在基督教兴起以前,
他们的需要大半是靠祭仪宗教来满足的。
    占星术、巫术和宗教可以吸引所有的人,但是,哲学和科学却只能吸引少数的人。
希腊此时代的最有特色的和最重要的哲学是斯多噶派的学说。芝诺在纪元前317年以后
不久,就开始在雅典讲学,他的理论传布开来,竟成了罗马的主要哲学。斯多噶派在理
论上把物理学看做逻辑和伦理学的基础,但是,它同物理科学却没有多少直接接触。它
的神学是一种泛神论,它的真正的意义和它的真正的力量在于一种高尚的和严格的道德
观。
    从科学史上来看,伊壁鸠鲁的学说要更为重要一些,因为虽然它所关心的问题主要
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它却建立在德谟克利特的原于论的基础上。这样,它就
保存了原子说,直到后来卢克莱修把原子说体现在诗篇中为止。
    伊壁鸠鲁于公元前342年生于塞莫斯,于公元前270年死于雅典。他领导了一次反抗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反动浪潮。这种反动浪潮要求信仰一种把心灵和
肉体对立起来的二元论。在伊壁鸠鲁看来,凡是存在的都是有形体的,虽然有些东西,
如原子,是太小了,以致感官不能直接觉察到。人的灵魂只不过是一股热气,死亡是一
切的结束。神是存在的,但是神象人一样是自然界的产物,并不是自然界的创造者;他
们生活在完美的幸福和恬静中,值得人们崇拜,但并不能抱着恐惧心情,也不能抱着希
望去崇拜他们。他们
    不关心人类。
    因为他们醉卧在旨酒旁边,
    只有雷电在下面山谷中轰传。
    他们的琼楼,神光四射,
    周围有白云盘旋。
    实在的唯一试金石是感觉;观念只不过是重复的感觉所引起的比较微弱的形象而已,
这些形象储蓄在记忆中,并为名称所唤出。自然界的不那么明显的现象应该根据同类似
现象的类比来解释。象在德谟克利特的方案中一样,自然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我
们的世界只不过是原子在无限的空间和无尽的时间中偶然的结合所造成的许许多多世界
之一。
    人类既无须服从反复无常的神的暴政,也无须服从巴比伦人和有些希腊哲学家所想
象的冷酷无情的盲目的命运之神的摆布;人觉得自己多自由,他就多自由。人象神一样
可以从外界的烦恼中引身而退,在心的宁静目在中追求严肃的快乐。谨慎的智慧胜过哲
学。伊壁鸠鲁就这样把原子说和一种原始的感觉论当做基础,建立了一个即令是肤浅的,
也是快活的乐观主义的学说。他的物理学是为他的伦理学服务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2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