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萨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7日20:11: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萨特(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
萨特,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最主要的代表。
生于巴黎,早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留学,
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参加反
纳粹斗争;战后仍积极从事各种进步的政治活动。哲学上主张存在主义与马克
思主义的“结合”,1964年拒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小说有:《墙》(1936)
《呕吐》(1938),《自由之路》(1945)等;主要剧本有《苍蝇》(1943)
《此路不通》(1944),《可尊敬的妓女》(1947)等;主要哲学著作有:《
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辨证理性
批判》(1960)等。
《存在与批判》是萨特论述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他以胡塞尔,黑格尔
和海德格尔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加上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
体系。作者认为,他的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追求人的实在性,他用了一系列概念,
如自在存在,自为存在,否定,虚无,意识,逃避,欠缺,以及自由等,以揭
示人的实在性之不同层次。他提出,“人的实在”不是通常所谓的“人性”即
人的本质,因为,按流行说法,人的本质先于个人而存在,个人只是人性的体
现。而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离开了个人存在,根本无所谓人性。这一
基本命题,是构成他的哲学不同于传统哲学的重大原因。他特别重视对个人心
理体验,如苦闷,羞耻,厌恶,痛恨,情欲,爱情,恶心,晕眩等心态的哲学
分析,以期找到它们的普遍意义。因此其哲学具有明显的伦理特征,表现出一
种非理性主义的倾向。实际上,他的“人的实在”,只是海德格尔“亲在”概
念的法国化和具体化的表述。本书经作者十年酝酿,两年撰写,精心制作而成。
中译本由陈宣良等翻译,三联书店出版,约六十万字。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