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克尔凯戈尔的矛盾(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2日17:30:0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bach (汉口痞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克尔凯戈尔的矛盾
发信站: 碧海青天 (Fri Jun 15 12:27:04 2001), 转信

   我对克氏的了解源于我的双学位导师,一个专门做克氏研究
的Yale的小伙子。尽管看过《非此即彼》(勾引者手记)
《生命的不同阶段》《亚拨拉罕颂》我对克氏的了解还是不多,
印象最深刻的倒是从读书上看到的两篇笔战文章,由此认识了克氏,
非理性,和威廉.福克纳的《致艾米莉的玫瑰》。

   凡是我的朋友,我都会跟他们说克氏人生三阶段的有趣故事。
尽管有人对由伦理而宗教的过程觉得蹊跷和不可思议,不过至少
我觉得是合理的。至于说到审美阶段,我想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
“约翰尼斯”主义者。至少他的“Irony”(反语)被我用得纯熟!

   你说到引入上帝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我想还是蛮有道理的。
不过切记,宗教的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信”,既然不自信,当然
唯一的途径就是对上帝的绝对服从,这样才有了对亚拨拉罕杀以撒
的赞颂。亚波兰的行为在伦理的层面上绝对荒谬的,然而在信仰
的层面上是完全说得通的。不仅没错,而且是大大的“义人”,
这就是宗教的哲学。在唯物论者人看来歪理邪说,可是它就是
这样的。

    尽管宗教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十分系统话的社会范畴,
不过我想宗教很可能有着“酒神精神”这样非理性的起源
(我没有研究过宗教学)。其实,探索戏剧,音乐和其他艺术,
何尝不是如此。由此才引发了上个世纪关于非理性主义的研究。
从这种意义上看,宗教有何尝不是一门艺术。

    写完论文,狂灌一把!

【 在 wuliaoren (二十一年后大叫一声:他妈的远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切的说,我对他是不十分了解的,但相对我知道的哲人而言,我对他又是
: 了解的;然而又回来,我的了解充其量也就是恐惧与颤栗一书中关于亚伯拉罕的
: 描写。现在我将说起他,其实是一种模糊的概念。
:     谈及他的矛盾,先不看他的书和他的理论,单说他的一生;他的家庭相对是
: 富足的,但在对他一生的回忆中,我们却很难发现他的幸福和快乐,他始终是忧
: 郁的、痛苦的----这些痛苦不随他的恋情而来,不随他的不顺而来,似乎是一种
: 天生的情结,克尔凯戈尔就是忧郁,就是痛苦。这样一说来就可以看出他和尼采
: 的区别了;相对他要比尼采更像一个诗人。和尼采一样,克尔凯戈尔所主张的与
: 当时的大同哲学观点相悖,与黑格尔之流的意识抽象的社会化相反,是一种个人
: 性质的哲学,个人在他的哲学思想里占主导地位;但是与尼采不同的,也正是他
: 忧郁所致,在他的思想里却很少见像尼采一样大放厥词似的陈述----我们可以看
: 到在他书中的那个上帝,在某种程度上,他有主张,但是相对自信是不够的,在
: 他引入上帝这个概念时实质上就是宣告了对自己说服力的不信任。于是矛盾便
: 产生了:宗教传统思维和他个性化主张的冲突,像是一个玩笑,但他就是克尔凯
: 戈尔。
:      任何事物被我感知又外在于我,我无力改变这一点.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