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瓦格纳事件(5)                        ts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4日12:17:4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tst (洛之秋·回家过年), 信区: Wisdom
标  题: 瓦格纳事件(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02日16:20:4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这是他们的区别。岂有他哉!……我来列举一下瓦格纳和"别的"音乐家之间的共同
点:组织力的衰退;滥用传统手法,却并无达到目的的实际有效的能力;对伟大形
式的虚假模仿,而事实上今日没有人强大、骄傲、自信、健康得足于把握这种形式
;在琐事未节中苟活;不顾一切地感情冲动;作为贫瘠生活之表现的精巧;总是用
神经取代血肉。--我只知道一位音乐家,他如今还能写出一部浑然一体的序曲,然
而他默默无闻②……与瓦格纳道一位音乐家,他如今还能写出一部浑然一体的序曲
,然而他默默无闻②……与瓦格纳的比较,如今使人出名的东西不是"好音乐",而
只是优柔寡断的、无足轻重的音乐--之所以无足轻重,是因为只要整体出现,这种
半拉货就会报废。但瓦格纳是完整的;瓦格纳是完全的堕落;瓦格纳是堕落的勇气
、意志、信念--原因又在约翰内斯·勃拉姆斯③……他的幸运在于受德国人误解:
人们把他看作瓦格纳的对立面--人们需要一个对立面!--这没有造成必要的音乐,
尤其是这造成了太多的音乐!--当一个人并不富裕的时候,他应当有足够的骄傲安
于贫困!……勃拉姆斯在各处引起的无可否认的同情,且不考虑那种派别利益和派
别成见,对于我久久是个谜;直到我终于近乎偶然地窥见,他是对某一类人产生了
效果。他有一种无能为力的忧伤;他的创作不是出于充实,他渴望充实。撇开他模
仿的东西、他从古代或当代异国伟大风格形式借用的东西不谈(他是一个临摹大师
),那么,渴望始终是他最大的特色……形形色色的渴望者、不满足者对此心领神
会。他太缺乏个性,太不是中心了……"无个性的"、跑龙套的角色对此同病相怜,
--他们因此而喜欢他。他尤其是了……"无个性的"、跑龙套的角色对此同病相怜,
--他们因此而喜欢他。他尤其是属于某类不满足的女子的音乐家。再往前五十步,
就会遇到女瓦格纳之徒(正象在勃拉姆斯五十步之外能遇到瓦格纳一样),女瓦格
纳之徒是一种更突出、更引人注目、尤其是更优雅的类型。只要勃拉姆斯悄悄耽于
梦想或自哀自怜(在这一点上他是"现代"的),他就是令人感动的;一旦他继承古
典音乐家,他就变得冷漠,他就和我们无关了……人们喜欢称勃拉姆斯为贝多芬的
继承者,我不知道比这更加审慎委婉的话语了。--所以,如今在音乐中一切"伟大
风格"的要求,或者是欺骗我们,或者是自我欺骗。这一抉择足以令人深思,它本
身包含着对二者价值的决疑(Kasu-isB tik)。"期骗我们":多数人的本能起而
反抗--他们不愿受骗;我本人当然总是宁要这类型而不要另一类型("自我欺骗")
。这是我的趣味。--为了使"精神贫乏者"更容易听懂,这样表述:勃拉姆斯--或者
瓦格纳……勃拉姆斯不是戏子。--可以把一大部分其他音乐家归入勃拉姆斯的概念
中。--我对于那些摹仿瓦格纳的聪明的猴子无话可说,例如戈德马克④人们应当把
他的《示巴王后》带进动仿瓦格纳的聪明的猴子无话可说,例如戈德马克④人们应
当把他的《示巴王后》带进动物园里去  

①贝尔尼尼(G.L.Bernini,1598-1680),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巴洛克艺术
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②英译本注:这无疑是指尼采的朋友和崇拜者彼得·加斯
特(Peler Gast)。    ③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音乐家。   
 ④戈德马克(Karl Goldmark,1830-1915),匈牙利音乐家,歌剧《示巴王后》
是他的代表作。    --演给自己看。--如今只有细微末节能够被做得尽善尽美,唯
有在这方面还有诚实可言。--然而,在最本质的方面,音乐是无可救药了,无法摆
脱它的命运,即:成为生理矛盾的表现--成为现代的东西。最好的课程,最负责任
的训练,年老大师圈子中的亲密无间甚或隔离疏远--这一切只是治标的办法,严格
地说,只是虚幻的办法,因为我们自身已经不具备这样做的前提,即亨德尔式的强
壮种族,或罗西尼①式的充溢野性。--并非什么人都配有任何一位教师的,这一点
适用于整个时代。--当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在欧洲某个地方尚有更强壮世代、更
不合时宜的人的类型的残余;从那里出发,一种姗姗来迟的美和美和完满,即使对
于音乐也仍翘首可期。在最好的情形下,我们尚能够经历到某种例外。照常规而论
,腐败是主宰,腐败是宿命,没有上帝来拯救音乐。  

①  罗西尼(Rossini,1792-1868),意大利音乐家。跋    

--任何涉及个人价值的问题总是把精神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天地里,现在,让我们从
中摆脱出来,喘一口气。一个哲学家在如此长久地和"瓦格纳事件"打交道之后,需
要洗洗手。--我来谈谈我的现代的理解。--每一个时代,在其力量的尺度中也都有
这种尺度:它相信哪些道德,它禁止哪些道德。它或者具有上升生命的道德;那么
,它就出于至深的本性反对衰落生命的道德。它或者自己就是衰落的生命--那么,
它也需要衰落的道德,它憎恨仅以丰盈和力量的过剩证明自身合法的一切。美学与
这一生物学前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一种颓废美学,又有一种古典美学--"自
在的美"如同整个理解主义一样,乃是头脑的编造物。--在所谓道德价值这个更狭
窄的领域里,找不到比主人道德和基督教价值观念的道德更为巨大的对立了:后者
生长于完全病态的土壤(福音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念的道德更为巨大的对立了:
后者生长于完全病态的土壤(福音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它的生理典型,陀思妥耶
夫斯基的小说描写了这种典型),相反,主人道德("罗马的"、"异教的"、"古典
的"、"文艺复兴的"道德)则是发育良好的标志,上升生命的标志,作为生命原则
的强力意志的标志。主人道德本能地从事肯定,基督教道德本能地从事否定("上
帝"、"彼岸"、"无我"是公开的否定)。前者将其丰满移交给事物--它神化世界,
它美化世界,它合理化世界,后者将大千世界贫乏化、苍白花、丑化,它否定世界
。"世界"在基督教那里是一个脏词。--观察世界的这两种对立的方式都是必然的,
靠论据和反驳解除不了这两种看世界的方式。人们并不反驳基督教,人们并不反驳
一种眼病。把悲观主义当作一种哲学来反对,真是迂腐得无以复加了。在我看来,
"真实"和"不真实"这两个概念的光学(Optik)中毫无意义。--但人们一定会对此
加以抵制,这是作假,是与生俱来的两面性,想要不把这种对立感受为对立:例如
瓦格纳的意志,他是颇擅长这样的作假的。他一面觊觎着主人道德,高贵的道德(
冰岛神话几乎是它最重要的证书),一面鼓吹"衰一面觊觎着主人道德,高贵的道
德(冰岛神话几乎是它最重要的证书),一面鼓吹"衰亡者福音"、拯救之需要的相
反教条!……顺便说说,赴拜洛伊特节的基督徒的谦恭令我吃惊。我自己也许忍受
不了出自一位瓦格纳之口的某些话。有一种观念,它不属于拜洛伊特……怎么?有
一种为女瓦格纳之徒准备的、也许由女瓦格纳之徒创造的基督教--因为瓦格纳在晚
年完全是女流之辈(feminigeneris)?再说一遍,在我看来,今日的基督徒是过
于谦恭了……如果瓦格纳是一个基督徒,那么,李斯特也许就是一个教父!--得救
的需要,基督教全部需要的这一集中体现,同这些丑角毫不相干;它是颓废最诚实
的表现形式,是在崇高的象征和实践中对颓废最坚定、最痛苦的认可。基督徒想摆
脱自己。自我总是可憎的①。--相反,高贵的道德,主人道德,却扎根于对自己的
胜利认可--它是生命的自我肯定、自我颂扬,它同样需要崇高的象征和实践,但仅
仅"因为它的心灵过于充实"。一切美的艺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属此列,二者的实
质是感谢。另一方面,在它们之中,不能忽略对于颓废的一种本能反感,对于颓废
征兆的一种讥讽和厌恶,这类情感差不多是它们的证据颓废的一种本能反感,对于
颓废征兆的一种讥讽和厌恶,这类情感差不多是它们的证据。高贵的罗马人觉得基
督教是丑恶的迷信(foeda superstitio);我想起最后一位德国人有多么高贵的
趣味,歌德对十字架有怎样的感受。人们徒劳地寻找更有价值、更必然的对立。②
  ①此句原文为法文。    ②原注:我的《道德的谱系》一书最早考察了"高贵
的道德"与"基督教道德"的对立,在宗教认识史和道德认识史上,也许没有更为关
键的转折了。这本书是我对于一切属于我的东西的试金石,它的幸运在于它只能被
最深思熟虑的心灵接受,其余人则缺乏它的耳朵。人们必须具有它对于事物的那种
激情,而如今无人有这种激情……    --但是,象拜洛伊特人这样的作假,在今天
并不是例外。我们大家都熟悉基督教容克贵族的那种非审美的理解力。左右逢源而
毫无罪恶感,撒谎而"心安理得",毋宁说是典型的现代特征,人们差不多以此来定
义现代性。现代人体现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一种价值矛盾,他脚踩两只船,他同时说
"是"和"否"。正是在我们的时代,作假翩翩降临人间,甚至化身为天才,而瓦格纳
"生活在我们中间",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不无根据地称瓦格纳    

--但是,象拜洛伊特人这样的作假,在今天并不是例外。我们大家都熟悉基督教为
现代的卡里奥斯特……然而,与我们的认识和意愿相违背,在我们躯体中都有着同
价值、词、公式、道德相对立的根源--从生理上看,我们是虚伪的……诊断现代心
灵从何着手?快刀切入这种矛盾的本能,解开其对立的价值,解剖其中发生的最富
有教益的案例。--瓦格纳事件对于哲学家乃是一个难得的案例,--可见这篇文章乃
是受了感激之心的鼓舞……    (周国平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s10.hit.ed

--
  巴金被人们当成了道德偶像,与此同时背叛了他的道德。儒家中国最大的文化病灶
就是“圣化情结”,因为无神论的民族需要用圣人代替上帝。然而正如信仰上帝的民族
却把上帝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信仰圣人的中国人通过把有德者圣化,也杀死了有德者
及其道德。既然道德只有圣人才有,那么远离神圣的凡夫就不必愧疚自己的堕落。巴金
是可敬的,因为他是忏悔者。而且他知道,人必须忏悔,但任何人无权要求别人忏悔。
                                                        ---------《齐人物论》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