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gs (小松),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精神现象学 第六章(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3日21:56:2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二、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3)
(a)启蒙与迷信的斗争
Ⅰ.识见对信仰的否定态度
不论怀疑主义的意识,或是理论的和实践的唯心主义的意识,它们的各种不同方式
的否定态度,如果同纯粹识见以及传播纯粹识见的启蒙的否定态度比较起来,都只是些
低级形态的否定态度;因为纯粹识见是从〔精神〕实体诞生出来的,它知道意识的纯粹
自我是绝对的,它与一切现实的绝对本质的纯粹意识,进行对抗较量。——信仰和识见
虽然是同一个纯粹意识,但按照形式来说是彼此对立的,对信仰而言,本质是思想而不
是概念,因而是一种与自我意识完全相反的东西,而对纯粹识见而言,本质是自我〔主
体〕;因此,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每一方都是另一方的绝对否定物。——在双方对
立的情况下,一切内容都属于信仰,因为在信仰的安静的思维元素里,每一环节都赢得
其持续存在;——而纯粹识见,最初是没有内容的,并且勿宁可以说它纯然是内容的消
失;但是,它通过它对它的否定物的否定运动,将使自己实现出来并将取得一种内容。
①
①黑格尔在这里对他前节所说的作了补充;信仰是唯一有内容的思想,而识见是唯
一否定性的思想;他现在指出发展的意义在于:识见将取得一种内容,识见的肯定性的
东西(十八世纪的哲学)即将出现。——译者
1,纯粹识见的传播
纯粹识见知道信仰是与它自己、与理性和真理,正相反对的东西。在它看来,信仰
一般地说是一团迷信、偏见和谬误的大杂烩,同样,对它说来,把握着这种内容的意识
又更进一步地把自己组织成为一个谬误王国,在这个王国里,谬误的识见,一方面,就
是意识的直接的、天真朴素的、并没自身反思的一般群众(all gemeine Masse),但另
一方面,它本身又包含有与天真朴素性分庭抗礼的自身反思或自我意识这样的环节,这
后一种自身反思的环节,作为躲在背后的、为自己而坚持存在下来的识见和恶意,愚弄
着那前一种直接的、天真的识见。一般群众于是成了这样一种教士阶层欺骗的牺牲品,
这种教士阶层,其所作所为,无非是要满足其妄想永远独霸识见的嫉妒心以及其他自私
心,并且,它同时还与专制政体一起阴谋活动,狼狈为奸。而专制政体作为实在王国与
这个理想王国的无概念的综合统一体——一个矛盾百出的希奇古怪的东西——高高君临
于群众的坏识见与教士的坏意图之上,并且还进一步鄙视它们,将两者联合于其本身之
中,利用民众的愚蠢和混乱,凭借教士们的欺骗手段,坐收渔人之利,实现他太平无事
的统治,满足它的私欲和专断;但是,同时它也表现出识见的这同一愚蠢性,它也同样
是迷信和谬误。
对付这三方面的敌人,启蒙并不是不加区别的;因为它的本质既然是纯粹识见,既
然是自在自为地普遍的东西,那么它与它的对手的真正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即,在
这种关系中它〔只〕与两个方面共有的同一的东西打交道。至于从普遍的意识中分离孤
立出来的个别性方面,乃是它的对立面,它是不能直接去触动的。因此,欺骗人的教士
阶层和压迫人的专制暴君这两者的意志,不是它的行动的直接对象;它的行动所直接指
向的对象,勿宁是并没个别化为自为存在的那种无意志的识见,毋宁是有理性的自我意
识的那种虽然具体存在于群众之中却还没在群众中已形成为概念的概念。但是,当纯粹
识见把这种诚实识见及其天真的本质从偏见和谬误中拯救了出来时,它就从恶意的手中
将其欺骗的实在性和力量摘除掉了;恶意的王国是以一般群众的无概念的意识为它的基
地和素材,——自为存在一般地以简单的意识为它的实体。
现在纯粹识见与绝对本质的天真意识之间的关系有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纯粹识见
自在地与天真意识即是同一个东西,但另一方面,天真意识听任绝对本质及其部分都在
它自己的思想的简单元素中自然发展,让它们取得持续存在,并且让它们只充当它的自
在存在,只以对象的方式出现,却否认在这种自在存在中含有它的自为存在。——只要
是,按照第一方面,信仰自在地对纯粹意见而言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而且只要是,
信仰仅只自为地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那么,在信仰这个概念中,纯粹识见,而
非谬误识见,就找到了自我实现的元素。
从这一方面来看,既然关系双方在本质上即是同一个东西,既然纯粹识见的关系是
通过同一元素并即在同一元素中发生的,那么,它们之间的传达就是一种直接的传达,
而它们的给予和接受就是一种畅行无阻的交流。无论另外还会有什么样的锲子打进意识
里来,意识自在地总是这样一种简单性,在这里一切都被消溶,都被遗忘,都成为天真
纯朴,这种简单性因而对概念是绝对易于吸收接受的。因此,纯粹识见的传达可以比为
一股香味在畅行无阻的空气里悄悄的扩散或传播。它是一种渗透性的传染,传染并不是
作为一种与它要去感染的那种无差别的元素相反对的东西预先就能被注意到的,所以它
是不能防范的。直到传染已经扩散开来,它才是为意识的,它才被当初对它漫不经心的
意识注意到。因为,这种意识当初接受到自己本身中来的,固然是自身等同又和意识等
同的简单本质,但同时又是已返回于自身的否定性的简单性,〔因为〕这种简单性后来
也按照自己的本性〔否定性〕发展成为相反的或对立的东西,而这就使意识回想起这反
面的东西当初的存在方式;这样的简单性就是概念,概念是这样的简单知识,它既知道
自己本身同时又知道它的对方,只不过,它所知道的对方,是在它自身内已经扬弃了的
对方。
因此,当纯粹识见是作为意识对象的时候,当它被意识所知道的时候,它早已经传
播开了;对它进行斗争,说明传染已经发生了;斗争已是太迟了,一切治疗都只会使病
情更加沉重,因为疾病已经感染了精神生活的骨髓,即是说,损害了在自己的概念中的
意识,或者说,侵袭了意识的纯粹本质自身;于是这种意识就没有可以战胜疾病的力量
。因为疾病是在本质自身,所以它的一些还没有集中发作的零星表现就可以克服下去,
表面症候就可以抑制下去,不显得那么严重。这是对它最有利的情况,因为它此时既无
需徒劳地浪费力量,也不表明自己并没具有按它的本质所应有的价值,——当它以症候
和个别的发作而与信仰的内容及其外在现实的关联相对抗时,是会出现上述情况的。而
现在,它作为一种不显形迹的和不受注意的精神,悄悄地把高贵的部分都到处渗透,随
后彻底地把全无意识的神像的一切内脏和一切肢体都掌握起来,"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它用
肘臂把它的同伴轻轻一推,于是唏哩!哗啦!神像垮在地上了"。①——在一个晴朗的早
晨,连当天中午都不见血迹了,因为病的感染把精神生活的一切器官都已渗透;到这个
时候,只有记忆还保留着以前的精神形态的死去了的样式,成了一段过去了的历史,而
谁也不知道是怎么过去了的;于是新的抬上来供人崇拜的智慧之蛇,就这样毫无痛苦地
蜕去了一层枯萎的旧皮。
①《拉摩的侄儿》:"自然王国静静悄悄地巩固着自己,我的三位一体的王国,地狱
的大门面对着这个三位一体什么也不能做。真,它是圣父,圣父产生善,善是圣子,圣
子产生美,美是圣灵。这个外邦的上帝(神)谦虚地坐到祭坛上本地神像的旁边。它越
来越占有了地位,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它用肘臂把它的同伴轻轻一推,于是唏哩!哗啦
!神像垮在地上了。"——荷夫麦斯特的编注。(狄德罗的这段话,原是描绘耶稣会士对
无信仰的人的宣传说教的成果的,但在这里,正相反,黑格尔是借以隐喻基督教信仰本
身的。参看《拉摩的侄儿》,商务印书馆版,第274页。——译者)
2.识见反对信仰
但是,隐瞒着自己的行动的精神,在它自己的实体的简单内在中所进行的这种不声
不响的活动,只起纯粹识见的实现的一个方面。纯粹识见的传播,并不仅仅在于相同的
东西与相同的东西互相投合;它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种畅行无阻的扩散。相反,否定的
本质的行动,本质上也是一种发展了的、进行着自身区别的运动,这种运动作为有意识
的行动,必须在特定的有目共睹的实际存在中把它的各个环节摊列出来,必须表现为两
军对垒下的一种战鼓喧天兵戎相见的暴力斗争。
我们因而必须看看,纯粹识见和纯粹意图是怎么样以否定的态度来对付它所遇到的
与自己相对抗的对方的。——抱有否定态度的纯粹识见和纯粹意图,由于其概念即是一
切本质性,而不是其本身以外的什么东西,所以只能自己是自己本身的否定物。因此,
它作为识见,就成为纯粹识见的否定物,就成非真理和非理性,而它作为意图,就成为
纯粹意图的否定物,就成为谎言和目的不纯。
纯粹识见之所以卷入于这个矛盾里来,是因为它参加了一场争执,并且以为自己在
反对着什么其他的东西(或他物)。——它所以以为如此,只是因为它的本质,作为绝
对的否定性,正在于在它自身中含有着他物。绝对概念就是范畴;
它的含义是,知识与知识的对象即是同一个东西。因此,纯粹识见所说的他物或对
方,它所说的谬误或谎言,不是什么别的正是它自己;它只能惩处即是它自己的那种东
西。凡是不合理性的东西,它就没有真理,换句话说,凡没经概念把握的东西,就不存
在;因此,当理性谈论不同于它自己的一个他物时,它所说的事实上只是它自己本身;
所以在这里它并没跳出它自己以外去。——这场与对方的斗争,因此本身就兼含着这样
的意义:它的斗争也就是它的实现。因为所谓实现,恰恰就是把环节发展出来再把它们
接收回去这样一个运动;这个运动的一个部分乃是进行区别,在区别运动中那进行理解
的识见把自己树立为对象;而当它停留在这个〔对象〕环节中时,它就自身异化了。作
为纯粹识见,它是没有任何内容的;它的实现运动就在于:它自身变成自己的内容,因
为,既然它是范畴的自我意识,就没有任何他物可以变成它的内容。但是,由于它最初
在对方中所识见到的对象,它只认为是对象,而还不知道那即是它自己本身,所以它就
在对方中错认了自己,无视了自己。因此,所谓纯粹识见的完满实现,意思就是说,它
认识到它起初所认为是对象的那个内容即是它自己的内容。但这样一来,纯粹识见〔发
展完成〕的结果,就将既不是它所反对的那些谬误的重建或恢复,也不仅仅就是它最初
的概念,而是这样一种识见:认识到它自己的绝对否定物即是它固有的现实,即是它自
己本身,或者说,即是它那认识自己本身的概念。——启蒙对种种谬误所进行的斗争的
这种性质,即,它反对在谬误之中的它自己本身并谴责在谬误中的它自己所主张的东西
,这样一种斗争的性质,乃是为我们的,〔是我们考察这个运动的人所认识到的〕,或
者说,这种情况对启蒙本身及其斗争来说是自在的。
但是,启蒙斗争的第一个方面,即是说,启蒙之因对它的自身等同的纯粹性采取否
定性态度而变为不纯粹,成了对象,乃是为信仰的,〔是信仰所认识到的〕;信仰于是
认为启蒙是谎言、非理性和坏意图,正如启蒙认为信仰是谬误和成见一样。——就其内
容而言,启蒙起初是毫无内容的识见,在这空的识见看来,启蒙的内容好象是一种外在
的他物;因此,当启蒙发现还不是属于启蒙的内容这一形态的内容时,内容还是一种与
启蒙完全独立无涉的特定存在,还是在信仰里的东西。
3.识见是对它自己的误解
所以,启蒙在理解它自己的对象时,首先而且一般地是把它的对象当成为纯粹识见
,并且由于对自己本身不认识,就把这对象宣布为谬误。在识见本身中意识是这样理解
一个对象的,即,对象成为了意识的本质,或者说,成为了被意识所渗透的一种对象,
在这种对象中,意识保持着自己,保持自己为自己本身,保持自己为呈现于自己面前的
东西,并且,还创造或产生着这种对象,因为意识就是这种对象的运动。启蒙正确地把
信仰宣布为正是这样的意识,因为它在谈论信仰时说道,那对信仰而言是绝对本质的东
西,乃是信仰自己的意识的一个存在,乃是信仰自己的思想,乃是一个由意识创造出来
的东西。①启蒙于是宣称信仰是一种谬误,认为信仰关于启蒙自身是什么所说的话纯然
是一种瞎扯。——启蒙尽管自以为是在向信仰讲述些新的智慧,但在它这样做时它所说
的完全不是什么新东西;因为,信仰的对象,在信仰看来,也恰恰就是这个东西,确切
地说,也恰恰就是信仰自己的意识的纯粹本质,所以这个意识之将自己安置到它的对象
中,并不是把自己当成已被否定已经丧失了的,相反,它勿宁非常信任它的对象,这就
是说,它恰恰认为它自己作为这个意识,或者说作为自我意识就在它这个对象身上。当
我信任一个人时,我所信任的这个人对他自己的确信〔或确定性〕,就是我对我自己的
确信或确定性;我从它身上认识到我的为我存在,我认识到,他承认我的为我存在并且
我的为我存在就是他的目的和本质。但是信任就是信仰,因为信仰的意识是把自己直接
关联着它的对象的,因而也就直观到:它与它的对象是合而为一的,它就在它的对象之
中。——此外,既然我在其中认识我自己的那个东西,对我说来,是一个对象,那么在
这个对象中,我,对我说来,也就同时是另外一种自我意识,具体说来,是这样一种自
我意识:它在这个对象中已经自身异化,已经摆脱了它自己特殊的个别性,或者说,已
经摆脱了它的自然性和偶然性,但是一方面它在这个对象中继续是自我意识,而另一方
面它还是在这同一个对象中,却是一种象纯粹识见这样的本质性的意识。——识见这个
概念,不仅含有下列这个意思:意识在它自己所见识到的对象中认识到自己本身并即在
对象中直接地(无须先离开被思维的东西然后再返回自身)具有着自己本身;并且还有
这样的含意,即,意识还知道它自己也是中介运动,还知道它自己也是行动或产生,因
为这样,所以在思想中意识的自我与对象的这种统一,是为它〔意识〕的〔换句话说,
这种统一,意识是知道的〕。——恰恰这种意识也就是信仰;服从和行动是那对绝对本
质中的存在的确定性(确信)之所以能产生的一种必要环节。信仰的这种行动,不错,
看起来好象并不是绝对本质自己赖之以产生的那种行动。但是,信仰的绝对本质;从本
质上说,它并不是在信仰意识的彼岸的那种抽象的本质;相反,它是〔宗教〕社团的精
神,它是抽象本质与自我意识的统一体。〔当我们说〕信仰的绝对本质是社团的精神,
在这里是说,社团的行动乃是一个本质性的环节;这种精神只是通过了意识的产生活动
才成其为精神的,——或者更确切些说,它不是没通过意识而产生出来的;因为,尽管
这个产生活动是非常本质的,但它从本质上说毕竟不是〔绝对〕本质的唯一根据,它只
是一个环节而已。〔绝对〕本质同时既是自在的又是自为的。
①可参看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关于上帝的看法。——译者
从另一方面看,纯粹识见的概念认为自己是不同于它自己的对象的一种别的东西〔
他物〕;因为正是这个否定性规定,构成着对象。这样,纯粹识见又从另一方面表述了
信仰的本质,它把信仰的本质说成是一种不属于自我意识本身的异己物,而既然是异己
物,所以不是它〔信仰〕的本质,而好象是暗暗地塞进它肚子里来的一个怪胎。但是启
蒙在这里完全是一个傻子;信仰体验到,启蒙是这样一种言论,它完全不知道它所说的
是什么,并且当它谈到什么僧侣的欺骗和群众的迷惑时它完全不懂那是怎么一回事。照
启蒙的这个说法,仿佛有某种外来的东西和别的东西通过玩魔术的传教师的一种变戏法
被当作本质暗中填进了意识里来,而它同时却又表示,这某种东西就是意识的一个本质
,意识信仰它、信任它、并力图使它投合于自己;这就是说,启蒙宣称,意识把这个东
西既看成它的纯粹本质同样又着成它的个别的和普遍的个体性,并且是通过它自己的行
动把它的自身和它的本质结合起来产生了这种统一。一句话,启蒙直接宣称它自己明明
说是一种不属于意识本身的异己物是意识的最固有的本性。——
那么,它怎么能够谈论欺骗和迷惑呢?既然它自己关于信仰所说的话正是它所认为
的信仰的情况的反面,那么它倒不如说向信仰表明它自己是有意识的谎言。意识既然在
它的真理性中直接有着对它自己的确定性,意识既然在它的对象中占有它自己,换句话
说,既发现到又产生出它自己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还会发生欺骗和迷惑呢?区别
已不复存在,甚至在词句中也不再有什么区别了。——人们曾提出过下述这个一般性问
题:是否有可能迷惑或欺蒙一个民族①,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问题根本是废话
;因为一个民族在这种事情上是不可能欺蒙的。——用黄铜混充黄金,用仿造的膺币混
充真正的货币,可以使少数人受到欺骗,把一场败北的战役说成一场大捷的战役,也可
以使多数人受到蒙蔽,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关于感性事物和个别事件的谎言,都可以在
一定长的时期内使人信以为真;但是,在关于本质知识中,在这里既然意识有着对它自
己的直接的确定性,欺骗蒙混的思想是完全没有存在余地的。
①1778年由菲特列大帝提出来的柏林科学院的悬赏求答的问题。——原编者
Ⅱ.启蒙的原理
让我们现在进一步再来看看,信仰在它的意识——上述的看法只才涉及到信仰意识
一般——的不同环节中是怎样被启蒙〔错误〕看待的。这些环节是:首先,纯粹思维,
或者就其作为对象来说,自在自为的绝对本质;其次,信仰意识对绝对本质的关系作为
一种知识的关系,亦即它的信仰的根据,最后,信仰的意识在它的行动中或者说在它的
礼拜中对这个绝对本质的关系。正如在信仰一般中纯粹识见把自己误解了否定了那样,
在信仰的这些环节中它的做法看法也同样是颠倒错乱的。
1.启蒙对信仰的颠倒
纯粹识见以否定态度对待信仰意识的绝对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纯粹思维,而纯粹思
维是在它自己本身以内被设定为对象,或被设定为本质;在信仰意识里,思维的这种自
在存在就同时取得了对自为存在着的意识来说一种对象性的形式,不过这对象性形式也
仅只是空的形式①;思维的自在存在于是具有了一种作为表象而呈现出来的东西的规定
。但是由于纯粹识见按自为存在着的自我〔或主体〕这个方面来说是纯粹意识,所以在
纯粹意识看来,这种他物就好象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否定物。至于这种否定物,当然也还
可以或者被当成思维的纯粹自在存在或者被当成感性确定性〔经验方面〕的存在。但是
,既然这个否定物同时是为自我的,是自我的对象,而且这个自我作为自我具有一个对
象,是一种现实的意识,那么纯粹识见自己固有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属于感觉确定性
的、存在着的普通事物。纯粹识见的这个对象以信仰的表象的形式呈现于纯粹识见的面
前。纯粹识见咒骂信仰的表象,并咒骂在这表象中它自己的对象。但是它对待信仰的不
公正态度,就在它对信仰的对象的看法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因为信仰的对象就是它自己
的对象。它于是在谈论信仰时就说,信仰的绝对本质是什么一块石头,一块木头,虽有
眼睛而看不见东西,或者说是什么一块馒头,一块面团,本来生长在田里,经人加工改
变了形象之后又被扔回田里去,——再不然就以另外的什么方式说,信仰把〔绝对〕本
质拟人化了,搞成对象性的和可以表象的东西了。
①照上一节所说,〔绝对〕本质是作为对象呈现于信仰之前的,这对象虽然是一种
空的形式,但识见却只考虑这个对象性的形式,而且由于识见本身是现实的自我,在现
实的自我看来,对象性形式就只能是感性存在。所以,识见就只把信仰的本质看成象石
头、面包、偶像之类的感性东西。——译者
启蒙,自称是纯粹性的东西,在这里把精神所认为的永恒生命〔永生〕和神圣精神
〔圣灵〕都当成一种现实的、无常的事物,并以属于感性确定性的一种本身毫无价值的
看法加以沾污,——这种看法是那祈祷崇拜的信仰〔意识〕所根本没有的,所以纯然是
由启蒙诬栽给它的。——信仰所崇拜的东西在信仰看来既不是石头也不是木头也不是馒
头,更不是什么别的有限时间里的感性事物。如果启蒙觉得应该说,信仰的对象毕竟也
是象石头木头馒头这样的东西,或者甚至说自在地和真正地就是这类东西,那么信仰,
从一方面说,诚然也并不是不认识这个也是,但它认为这个也是是在它崇拜以外的东西
,而另一方面,在它看来,它的对象自在地根本不是什么一块石头等等的东西;在它看
来,它的对象自在地只是纯粹思维的本质。
第二个环节是信仰作为一种具有知识活动的或认知着的(Wissenden)意识与这个绝
对本质的关系。信仰作为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纯粹意识,它对这个本质的关系是直接的
。但是这纯粹意识〔或信仰〕同样也是确定性对真理的一种间接的〔中介了的〕关系;
而这样一种间接的关系就构成信仰的根据。这样,在启蒙看来,这种根据就成了一种关
于偶然事件的偶然知识。但是,知识的根据,乃是具有知识活动的普遍物,而且如就这
具有知识活动的普遍物的真正含义而言,知识的根据就是绝对精神,当它作为抽象的、
纯粹的意识或思维本身时,只是绝对本质,但当它作为自我意识时,则是关于自己的知
识。纯粹识见同样又把这个具有知识活动的普遍物亦即简单的、认知着自己本身的精神
,当成一种自我意识的否定物。诚然,纯粹识见自身确是纯粹的、中介了的思维,或者
说,自己中介着自己的思维,它确是纯粹的知识;但是,既然它是这样一种纯粹识见、
纯粹知识,即,它还不知道自己本身,换句话说,关于纯粹识见即是这个纯粹的、中介
的运动这一点它还不知道,那么在它看来,这个纯粹的中介的运动,也如一切即是它自
己的那些东西一样,显得不是它自己而是一个他物。因此,当它实现自己的时候,它就
发展了这个对它说来是本质性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在它看来却好象是属于信仰的东西
,并且由于这个环节具有是它的一个他物这一规定性,就好象是一种关于通俗意义下的
实际历史事实的偶然的知识。于是它在这里就对宗教信仰向壁虚构了,比如,瞎说宗教
信仰的确定性是建筑在一些个别的历史见证上的,而它们作为历史见证,能给人们提供
的关于它们的内容的确定性还达不到报纸新闻给人们提供的关于任何一项事件的确定性
那样的程度;——又比如,瞎说宗教信仰的确定性还依靠这些见证偶然的保存传留,一
方面是文件的留传保存,另一方面是辗转传抄的准确与忠实,最后还有对这些死文字的
含义的正确理解都有偶然性。但是事实上信仰并不想把自己的确定性寄托在这样一些历
史见证和偶然条件上;信仰,在自己的确定性中,乃是对它的绝对对象的一种纯真自然
的关系,乃是关于绝对对象的一种纯粹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容许什么词句、文献和抄
写人等等因素混杂到它对绝对本质的意识中来,并不让自己由这样一些事物来中介。这
种意识勿宁说即是它的知识的自身中介着的根据;它即是精神自身,而精神既是从个别
意识的内心深处自己见证自己,也是通过一切人所普遍表现出来的对它的信仰而自己见
证自己。如果信仰想当真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给自己的内容提供象启蒙所说的那种论据
,或者退一步说提供证明,仿佛关键确实就在这里,那么,它就是已经上了启蒙的当;
而且它以这种办法来论证自己或巩固自己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一些见证,证明它已经
受了启蒙的传染。
现在,我们有待考察的还有一个第三环节,即,意识与绝对本质在行动上的关系。
这种行动,在于扬弃个体的特殊性或者说扬弃个体的自为存在的自然方式,通过扬弃,
个体就产生确定性,确信自己在行动之后是一个纯粹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确信自己
作为一个自为存在着的个别的意识,是与绝对本质合而为一的。——由于在行动中合目
的性和目的已区别开来,又由于纯粹识见对待这个行动也是采取了否定态度,如同它在
别的环节中之否定它自己本身那样,所以纯粹识见,从合目的性这方面来看,必然显得
自己是愚蠢的、不可理喻的,因为照它看,见解和意图的结合,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成
了一种他物,甚至成了它的对立物,——但从目的方面来看,它必然把坏东西、享受和
占有当成目的,从而表明自己是最不纯粹的意图,因为纯粹的意图,作为他物,也就是
不纯粹的意图了。
因此,从合目的性方面看,我们发现,怀有信仰的个体之因它真实地舍弃自然享乐
从而取得了解脱自然享乐的桎梏的较为高尚的意识,以及它之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它对
自然享乐的蔑视并不是一句谎言而确是真心实意,如此等等,启蒙都认为是愚蠢不智—
—同样,有信仰的个体通过放弃它的财产,来摆脱它之作为一个排斥一切其他个体而独
占自己财产的绝对个别的个体这样一个规定性,在启蒙看来,也是愚蠢不智的;启蒙认
为,该个体这样的行动,实际上表明它并没有当真地进行它的解脱,毋宁只表明它超脱
了自然的必然性:即,超脱了使它自己个别化、并在这样绝对地使自己的自为存在个别
化的过程中否认别的个体与它自己同是一样的东西这样一种自然必然性而已。——纯粹
识见认为这两种情况都是既不合目的又不正当的。——它认为,为了表明自己解脱了享
乐和占有因而拒绝享乐,抛弃财产占有,这是不合目的的;那么,反过来说,它将宣称
那为了要吃饭而采取实际可吃的东西的人是傻瓜了。——它又认为,抛弃一顿饭菜不拿
奶油鸡蛋换取金钱或拿金钱换取奶油鸡蛋而恰恰相反地不取代价白白送掉这类东西,这
也是不正当的;它宣称,一顿饭菜和占有饭菜之类的东西,都是一种自身目的,而这样
一来,它实际上等于宣布它自己是一个非常不纯粹的意图了,因为它已把享乐和占有视
为完全本质性的东西。另外,它作为纯粹识见,又主张有必要去超脱自然存在物和超脱
那追求这种自然存在物的贪欲;只是它认为,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这种超脱,乃是愚蠢
的,不正当的。换句话说,这种纯粹识见真正说来是一个欺骗,它标榜和倡导一种内心
的超脱,而同时却认为,认真地这样做,把这种超脱实际地实行起来以证明其真理性,
乃是多余的,愚蠢的,甚至不正当的。——
因此可以说,它既否认自己是纯粹识见也否认自己是纯粹意图,说它否认是纯粹识
见,乃因为它否定直接合目的的行动,说它否认是纯粹意图,乃因为它否定去证明自己
摆脱了个别性目的的那种意图。
2.启蒙的肯定命题
这就是启蒙让信仰看到的它自己的情况。启蒙所以表现得这样不好,是因为它恰恰
从它对一个他物的关系上取得了一种否定的实在,或者说,把它自己表述成了它自己的
反面;但纯粹识见和纯粹意图必然要取得〔其对一个他物的〕这种关系。因为这就是它
们的实现。——这个实现看来主要是否定性的实在。也许它的肯定性的实在情况比较好
些;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的肯定性的实在是个什么样子。——如果说一切偏见和迷信都
已排除掉了,那么不免要问:现在下一步是什么呢?启蒙不传播偏见和迷信,它究竟传
播了什么样的真理呢?——其实这个肯定性的内容它早在它排除谬误时就已经说出来了
,因为它自己的那个异化同样也就是它的肯定性实在。——在那对信仰而言即是绝对精
神的东西那里,它把它从中所发现到的规定都理解为木头、石头等等,理解为一种个别
的现实事物;由于它以这个方式把绝对精神的一切规定性亦即一切内容一般地都理解为
一种有限性,理解为人的本质和人的表象,于是在它看来绝对本质就成了一种真空,任
何规定、任何宾词都附加不上去。假如附加什么规定、宾词到这上面来,那将是根本不
可原谅的事;而恰恰由于这种附加,于是产生出了大量的迷信。理性,纯粹识见,本身
当然不是空虚的,因为它自身的否定物就是它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反,它倒是内容丰
富的,但是它之丰富,只是富于个别性和限制性;它表现它有眼光有见识的地方,就在
于它既不让个别性限制性这类东西归属于绝对本质,也不把它们附加到绝对本质上来,
而因为这样,所以它懂得如何把它自己和它的有限性财富都安排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
懂得如何尊严地对待绝对。
与这个空虚的本质相对立而作为启蒙的肯定性真理的第二环节的,是那属于意识和
一切存在而被排除于一个绝对本质之外的个别性一般,也就是说,是绝对的自在而又自
为的存在。现在,那就其最初的现实而言本是感性确定性和意见的意识,在遍历了它的
全部经验路程以后又返回到了它最初出发的这个地方来,重新成了一种关于它自己的纯
粹否定物的知识,或者说,成了一种关于那些与它的自为存在截然对立的感性事物亦即
存在着的事物的知识。但是它在这里已不是一种直接的自然的意识,而是为它自己而变
成这样一个意识的了。当初,它由于它自己的发展实现而陷入于各种纠纷之中不能自拔
,现在,让纯粹识见把自己导回于它的最初形态,因而它已经取得了经验,深知这最初
的形态是发展的结果了。这种感性确定性,因以识见为根据,知道一切其他意识形态亦
即感性确定性的一切彼岸都是等于零的虚无,就不再是意见,而是绝对真理了。所有超
脱了感性确定性的那些意识形态所共有的这种虚无性,真正说来,仅只是这种真理的一
个消极的证明,除此而外它是别无所能的,因为感性确定性自己的肯定性真理,正就是
作为对象的并且确切说来作为他在的那种概念本身的无中介的〔直接的〕自为存在;—
—
〔概念本身的无中介的自为存在,作为他在,或者说以他在的形式出现,其所以说
是肯定性真理,乃是因为:〕它之存在着,别的现实事物之在它以外,以及它象这些现
实事物一样处于它自己的自然的存在之中时就是自在自为的或者说是绝对的,如此等等
,对于任何一个意识而言都是绝对确定无疑的。
最后,启蒙的第三个真理环节是诸个别本质对绝对本质的关系,也就是说,第一和
第二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识见,作为同一物或无限物的纯粹识见,也越出于差别物亦
即有限的现实以外;换句话说,也越出于作为单纯他在的它自己以外。单纯他在的彼岸
,在它看来就是空虚,于是它就把感性的现实跟空虚联接起关系来。不过,并不是关系
双方都作为内容而进入于这个关系的规定之中:因为一方是空虚,因而只是由于另一方
即感性现实的那一方的缘故关系才有内容。
但是,由于在关系的规定中自在这一方也参与其事,所以关系的形式是可以任意形
成的;因为形式是自在否定物,从而是自身的反对物;它既是有也是无;它既是自在也
是对方,或者换个说法也一样,现实与作为彼岸的自在的关系既是对现实的一个否定也
是对现实的一个设定〔或肯定〕。有限的现实于是真正可以说就是通常人们使用的那种
东西了。因此,现在感性事物与作为自在的绝对,发生了肯定的关系,而且感性的现实
本身就是自在的;它由绝对创造着,养育着,照护着。可是同时,它也与作为对方、作
为它的非存在的绝对发生着否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它不是自在的,而是为一个他
物的。如果说在前一个意识形态中,对立的〔两个〕概念曾把自己规定为善和恶,那么
现在相反,在纯粹识见这里,它们变成自在的存在和为一个他物的存在〔两个〕更加纯
粹的抽象了。
3.有用是启蒙的基本概念
但是有限事物对自在存在的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这两种考察方式,事实上同样是
必要的,因而一切东西都既是自在的又是为一个他物的,换句话说,都是有用的。——
一切东西都献身于别的东西,都让自己为别的东西使用,都是为它们的;而现在,它们
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腰杆重新挺硬起来,虎视耽耽,使别的东西望而生畏,都是自为
的或为自己的,而且转过来利用别的东西。——人是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东西,所以人
的本质和人的地位就从这里产生出来了。人,就其直接性而言,作为一种自然的意识,
他是自在的,好的,作为一种个别的意识,他是绝对的,而别的一切都是为他的,更确
切地说,由于各环节在人这种有自我意识的动物看来都有普遍性的意义,所以一切都是
为了他的愉快和欢乐而存在的,而他,就象刚从上帝手中制造出来的天之骄子,逍遥于
世界之上如同游逛于一座专门为他而培植的花园里一样。——他一定也从善恶的知识之
树上摘取过果实;这棵树上的果实对他有一项用处,那就是,足以使他与一切别的东西
有所区别,因为他那天生善良的本性碰巧也有这样的性质:欢乐过度就对它的本性有损
,或者更确切地说,他的个别性本身也包含着它的彼岸,可以越出于自己本身以外去毁
灭自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他发现理性倒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用以适度地约束这种
逾越,或者更确切地说,可用以在逾越了规定的限度的时候维护自己本身;因为这就是
意识的力量。有意识的和自在地普遍的本质,无论从繁复性上或从持续性上说,它的享
乐都必须是普遍的,而不是一种有规定有限度的东西;因此,尺度的规定就在于防止享
乐在繁复性和持续性上受到阻挠或限制;这就是说,尺度的规定是无尺度〔或无限度〕
。——正如对于人一切都是有用的,同样,对于一切人也是有用的,而人的规定、人的
使命也就在于使自己成为人群中对公共福利有用的和可用的一员。他照料自己多少,他
必须也照料别人多少,而且他多么照顾别人,他也就在多么照顾自己;一只手在洗涤另
一只手。但是他在哪里,哪里就是他适当的位置;他利用别人,也为别人所利用。
不同的东西互相有用的方式也不同;但所有的东西都因为它们自己的本质的缘故,
也就是说,都因为是在双重方式下与绝对发生着关系的缘故而具有这种相互为用的性质
,——就其以肯定方式与绝对发生关系而言,一切事物都是自在自为的,就其以否定方
式与绝对发生关系而言,一切事物都是为他的。所以,与绝对本质发生关系,或者说宗
教乃是一切有用之中最有用的东西;因为它是纯粹的有用本身,它是使一切事物所以站
得住的东西,亦即它们的自在自为的存在,它是使一切事物所以倒下去的东西,亦即它
们的为他的存在。
毫无疑问,对信仰说来,启蒙的这种肯定性结果也象它对信仰的否定性态度〔关系
〕一样是极端讨厌的。这样的识见,即,认为在绝对本质中没有任何别的,有的只不过
是绝对的本质、最高的存在(êtresuprême)或至大的空虚,——
这样的意图,即,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直接的特定存在中都是自在的或好的,并且最
后认为,个别的有意识的存在对绝对本质的关系,或者说宗教,可以由有用性概念加以
表述而穷尽无遗,所有这些看法,对信仰说来,都是绝对可恶的东西。
同时,启蒙的这种独特的明智之见,在信仰看来必然又是平庸之见,甚至还是它对
自己之平庸的招供;因为启蒙之所以是这种见解,就在于它对绝对本质什么也不知道,
或者换个说法也一样,它对绝对本质只知道这样一种完全平凡的真理,那就是,绝对本
质仅仅就是绝对的本质而已,相反,它只对有限事物有所知道,而且更确切地说,它知
道有限事物是真实的东西,并且认为这种关于有限事物亦即关于真实东西的知识是最高
的知识。
Ⅲ.启蒙的正当权利
信仰有权利反对启蒙,这权利是神圣的权利,是绝对自身等同或纯粹思维的权利,
而且信仰认为它所受启蒙的对待是完全不公正的,没有任何权利的;
因为启蒙把它的一切环节都歪曲了,把它们歪曲成一些与它们在信仰中的真实情况
大不相同的东西;而启蒙之反对信仰以及坚持其自己的真理,则只有人世的权利;因为
启蒙所做的不公正的事情,所进行的颠倒和改变,乃是不平等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是
属于那与简单本质或思维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本性的。但是,既然启蒙的权利是自我意
识的权利,那么启蒙就将不仅限于主张它自己也有权利,以便让两种精神权利仿佛可以
互相对峙各不相下,相反,它将主张它的绝对权利,因为自我意识是概念的否定性,而
这种否定性不仅是自为的,并且也是干预其对方〔意识〕的;而且由于信仰就是一种意
识,所以信仰就将不能拒绝承认启蒙有它的权利。
1.思维的自身运动
因为,启蒙对待信仰意识所根据的并不是启蒙自己特有的原则,而是信仰意识本身
中原有的原则。启蒙只不过把信仰意识自己的一些不自知地分散孤立着的思想联系到一
起呈现给信仰意识而已;启蒙只不过使信仰意识根据自己的某一个思想环节去回想也是
其自己本来就有的、但一想到这一环节就总被忘掉了的那些别的思想环节而已。启蒙通
过这样的事实向信仰意识表明自己是纯粹识见:那就是,它能在某一个特定的环节上见
到全体,它能找出与该环节联系着的对立面,并能使一个转化为别一个从而产生出这两
个思想环节的否定性本质、概念。这样一来,启蒙在信仰看来就成了一种歪曲和谎言,
因为它把信仰的诸环节的他在(Anderssein)揭示出来了;它因此好象把信仰的环节都
直接搞成不同于它们在其个别性中时的某种别的东西了;但是,这种别的东西也同样是
本质的,并且真正说来是信仰意识在其本身中本来就有的,只不过没曾被信仰意识想起
过而被保存于什么别的地方了的;因此,这种别的东西,既不是信仰意识以外的什么异
己物,也不能为信仰意识所否认。
但是,启蒙虽然提醒了信仰,使之注意其自己的那些孤立的没联系到一起的环节,
但对它自己本身却也还同样是没有启开蒙昧、同样是认识不清的。它以纯粹否定的态度
对待信仰,只因为它把它的内容排除于它的纯粹性之外,把它的内容当成它自身的否定
物。因此,它既没有在这种否定物中、在信仰的内容之中认识自己本身,它因此也没有
把它所提供的思想跟它提供出来的思想所反对的那种思想两者结合起来,联系起来。由
于它没认识到,它所谴责的在信仰方面的那种东西直接就是它自己的思想,所以它自身
总是处于两种〔思想〕环节的对立之中,它只承认两种环节之一,具体说,它每次都只
承认那与信仰相对立的一个环节,而另外一个环节,它就使之与前一环节分离开来,恰
恰象信仰的做法一样。
因此它并不统一两者从而创造出两者的统一体、概念,而勿宁是,概念在它面前出
现是自为地发生出来的,换句话说,它只是发现到现成存在着的概念而已。因为,纯粹
识见的实现〔运动〕,从本质上说,恰恰是这样的:首先,那以概念为本质的纯粹识见
自己本身异化为一个绝对的他物,否认了自己,(因为概念的对立是绝对的),然后再
从这个他物回到自己本身,也就是说,回到它的概念。——但启蒙仅只就是这个运动,
它是纯粹概念的一种还没有被意识到的活动,这种活动诚然达到了它的对象,也就是说
,达到了它自己本身,但是它把对象亦即它自己当成了一个他物,并且它也不认识概念
的性质,即是说,它也不知道,那无差别的东西就是绝对分裂着自己的东西。——因此
,纯粹识见在反对信仰时所以是一种概念势力,乃是因为它是把信仰意识中各自孤立的
环节联系到一起去的运动,而由于这么一联系,信仰各环节之间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纯粹识见所以能对信仰施加暴力,其绝对权利就在这里;但是,识见所以能使这种暴力
成为现实,产生实效,则恰恰在于这样的事实:即,信仰意识本身即是概念,而且本身
承认了纯粹识见给他找出的那个对立面。纯粹识见于是保有了它反对信仰的权利,因为
它使信仰本身所必要的和信仰本身所已有的东西在信仰那里成了有效准的东西。
2.对信仰的诸论点的批判
首先,启蒙坚持主张概念〔这个环节〕乃是意识的一种行动;它违反着信仰的看法
,坚持主张信仰的绝对本质是信仰者亦即一个自我的意识的本质,换句话说,绝对本质
是由意识创造出来的。在信仰意识看来,它的绝对本质固然对它而言是自在的东西,同
时却不是一个什么异己的东西,如果说是自在的但又是异己的东西,那就仿佛说,这东
西却是在那里,而人们却不知道是怎么样和从哪来进来的;事实上勿宁是,它所信任就
在于发现它自己作为这一个〔特殊的〕个人的意识即在绝对本质之中,而它所以要顺从
和礼拜,就在于要通过它的行动使绝对本质成为它的绝对本质。关于这一点,真正说来
,启蒙只是对信仰提醒一下而已,因为信仰曾毫不含糊地宣称绝对本质的自在〔存在〕
是在意识的行动的彼岸。——但是,启蒙即使针对着信仰的片面性提出了一个与信仰在
这里所思维的唯一环节——与存在正相对立的环节——信仰的行动,但它本身既然同样
没有把它的思想结合到一起,那么它就是在孤立信仰的行动这个环节,而把信仰的自在
宣布为仅只是意识的一个产品。但是,被孤立了的,与自在相对立的行动,是一种偶然
的行动,而且,它,作为一种起表象作用的行动,是虚构——
表象的一种产生〔活动〕,而表象都不是自在的东西;这些就是启蒙对信仰内容的
看法。——但是反过来,纯粹意见同样也说反面的话;比如说,当它强调概念本身所具
有的那种他在环节时,它声称信仰的本质是一种与意识无干的、在意识之彼岸的、为意
识所不认识的异己的本质。就信仰来说,情况也是这样,一方面,信仰信任它的本质,
并因信任它的本质而取得对它自身的确信,另一方面,在它看来,它的本质的通路是不
可探索的,它的本质的存在是不可达到的。
其次,启蒙所以坚持认为它有权利反对信仰意识,其根据又在这里,即,当它把信
仰意识所崇拜的对象看作石头和木头之类的一种有限的拟人的规定性时,信仰意识自己
对这个看法也是接受的,承认的。因为,由于信仰意识是这样一种分裂为二的意识,它
既有一个现实的彼岸又有这个彼岸的一个纯粹的此岸,所以事实上信仰意识本身对它所
崇拜的对象也抱有这种感性事物的看法,即是说,也认为这是自在而自为地有效准的东
西;不过信仰意识并没有把关于自在而自为存在着的东西的两种看法,亦即有时认为是
纯粹本质而有时又认为是一个普通的感性事物这两种看法,结合到一起。——甚至连它
自己的纯粹意识也不免受这后一种看法的影响;因为,由于它的超感性世界里没有概念
,所以它这超感性世界的诸差别就是一系列独立的形态,而它们的活动就是一种不期然
而然的偶发事件,换句话说,超感性世界的诸差别都只是属于表象方面的东西,它们本
身都具有着感性存在的样态①。——至于启蒙呢,在它这一方面也是一样,它同样把现
实孤立为一种被精神遗弃了的本质,把规定性孤立为一种固定不移的有限物,仿佛既不
是本质的精神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又不是无,也不是一种什么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东西
,而勿宁是一种消逝着的东西。
①这里谈到,信仰意识把"圣父"、"圣子"、"圣灵"想象为三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使
它们都具有表象的样态;于是精神的必然性降为事件的偶然性。——译注
显而易见,知识的根据方面的情况也是这样。信仰意识自己承认着一种偶然的知识
;因为,它与偶然性事物保有关系,而且在它看来绝对本质自身就是一种表象化了的普
通现实;这样,信仰意识就也是一种在自己本身中没有真理的确定性〔确信〕,而且它
就坦率招认自己是这样一种处于那确信着自己并证实着自己的精神之此岸的、非本质的
意识。不过,信仰意识在它关于绝对本质的直接的精神性的知识中,把这个环节忘掉了
。——但是,启蒙固然记住了这个环节,却又只想到偶然知识而忘掉了他物,——启蒙
只想到那通过一个异己的第三者参与而发生的中介过程,而忘掉了这样一个中介过程:
在这个中介过程里,直接的东西本身就是它自己借以与他物亦即与自己本身发生中介的
那个第三者。
最后,就对于信仰〔意识〕的行动的看法来说,启蒙认为,舍弃享受和牺牲财产是
既不公正而又不合目的的。——
在信仰的行动的不公正性问题上,启蒙是和信仰意识意见一致的,一致之处就在于
,信仰意识本身也承认占有财产、保持财产和享受财产这个现实;信仰意识在保卫其财
产时越是坚决和顽强,在放弃其享受时也就越是粗野和狠心,因为它放弃财产享受的这
个宗教行动,关涉着这个现实的彼岸,能够替它换取在那现实之彼岸的自由。牺牲自然
欲望和放弃享受的这种礼拜〔行动〕,由于现实与彼岸的对立,事实上就没有任何真理
性;保存是与牺牲双双并存着的;这样的牺牲只不过是一种姿态,它只在一个很小的部
分里完成了真正的牺牲,因而事实上只是作了象征性的牺牲。
在信仰的行动的合目的性问题上,启蒙认为,抛弃一笔财产以便让自己感觉到并向
别人显示出自己一概摆脱了财产,戒绝一种享受以便让自己感觉到并向别人表示出自己
一概超脱了享受,这乃是笨拙的、不合目的的做法。信仰意识本身把绝对的行动当成一
种普遍的行动;在它看来,不仅对它的绝对本质亦即对它的对象的行为,显然是一种普
遍的行为,就连个别的意识也应表明自己完完全全摆脱了它的感性本质。但是,对一笔
个别的财产的舍弃或者对一种个别的享受的戒绝,却并不是这样的普遍的行为。而且由
于在行为里,目的是一种普遍的东西,而实行是一种个别的东西,所以在意识看来,行
为从本质上说总不能不包含着目的与实行这两者的不协调、不对应;而因为这个缘故,
这种行为就表明自己是一种没经意识参加过或过问过的行为了,更进一步说,这种行为
真正说来是太朴素以至根本不能算是一种行为了;为了证明自己并不贪求口腹之乐而进
行绝食,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沈湎于其他肉体快乐而象奥里根①一样废除一切肉体的享受
,这实在是太朴素、太天真了。行为本身表明自己是一种外在的和个别的行动;但贪欲
则有内在的根源,是一种普遍的东西;贪欲的乐趣既不会随同寻乐工具的消逝而消逝,
也不会因戒绝了个别欲求而消逝。
①奥里根(Origenes,185-254)是早期的天主教神学家。——译者
但是启蒙一方面呢,它现在把内在的东西、非现实东西孤立起来以与现实性相对立
,正如它以前在信仰的直观和虔诚方面把事物性、外在性孤立起来以与信仰的内在性相
对立那样。它把本质之点放在意图上、思想上,并且因此认为,旨在解脱自然目的的具
体实行,是不必要的;相反,这种内在性本身是形式性的东西,它要在自然冲动中才能
得到实现,而自然冲动所以被认为是正当的,正因为它们都是内在的,正因为它们都属
于普遍的存在,都属于自然。3.信仰变为空无内容
启蒙于是对信仰有了不可抗拒的支配力,因为,在信仰本身中就存在着种种支持启
蒙使之现实有效的环节。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种力量的后效,则我们看到,它对信仰所
采取的反对行为好象是在分裂着信心(或信任Vertrauen)与直接确定性之间美满的统一
,好象是在以感性现实的低级思想沾污着信仰的精神性的意识,好象是在以理智的、自
身意志的和实践的虚骄破坏着信仰因谦卑而取得的宁静的和安全的心情。然而事实上启
蒙给信仰带来的并不是这些,而勿宁说,启蒙是在扬弃着信仰本身中原来存在的那种无
思想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无概念的割裂状态。信仰意识使用的是双重的衡量尺度,它有两
种眼睛,两种耳朵,两种口舌和语言,它使一切表象都成为双重的,却并不把这种双重
性的东西进行对照。换句话说,信仰是生活在两种知觉中,一种是纯然生活于无概念的
思想中的意识的昏睡着的知觉,另一种是单纯生活于感性现实中的意识的觉醒的知觉,
而且信仰在这两种知觉中分别过着互不相干的各自的生活。——启蒙以感性世界的表象
来启发那个天堂世界,给天堂世界展示出信仰所不能否认的这个有限〔世界〕;信仰之
所以无法否认,乃是因为信仰是一种自我意识,因而是这样一种统一体:上述两种表象
同属于这个统一体,而且两者在这统一体里是结合在一起两不分离的;其所以两不分离
,则是因为它们都隶属于信仰所过渡而成的那同一个不可分割的简单的自我。
这样一来,信仰就丧失了充实着它的元素的那种内容,并沉沦为这样一种精神状态
,在此状态下,精神只在其自身中进行着沉闷的编织〔活动〕。信仰已被排除出它自己
的王国,或者说,这个王国已被抢劫走了,因为,觉醒的意识已把这个王国的一切区别
和扩展都抢劫到自己这里来,将其一切部分都当成大地〔人世〕的财产索取回来,归还
给了大地。但是,信仰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意,因为经过这样的启发之后,它发觉,到
处呈现出来的都只是个别的本质,以至于能对精神有所激发的,就只是无本质的现实和
丧失了精神的有限事物了。——由于信仰已没有内容而又不能甘居于这种空虚之中,换
句话说,由于它超越这个即是它唯一内容的有限世界之后所找到的只是空虚,所以它就
成了一个纯粹的眷望,它的真理就成了一个不复容有任何适当内容存在其中的空虚的彼
岸,因为一切一切都已另作安排使用了。——这样,信仰事实上就变成了与启蒙同样的
东西,即是说,变成了使自在存在着的有限事物与那不曾认识也不可能认识因而不具任
何宾词的绝对发生关系的意识;其不同处只在于,启蒙是满足了的启蒙,而信仰则是没
有满足的启蒙。不过启蒙是否能继续心满意足下去,马上就将从它自己身上发现出来;
那因失掉了它的精神世界而忧伤抑郁的精神所怀抱的眷望之情,仍然潜伏在背后。甚至
启蒙自己身上就有着没有满足的眷望这一污点,这个污点,——在启蒙的空虚的绝对本
质那里,表现为一种纯粹的对象,——在超过启蒙的个别本质以趋赴空虚彼岸的超越中
,表现为一种行动和运动,——在有用事物的无我性(Selbst losigkeit)中,表现为
一种有内容的对象。启蒙将要消除这个污点;而只要仔细考察一下被启蒙视为真理的那
种肯定性结果,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污点自在地已经取消掉,扬弃掉了。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 作者:[德]黑格尔
译者:贺麟、王玖兴
----------------------------------------------------------------------------
----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
今天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天,无声无息的,哲学版成立了。向关心此事的网友们致谢,虽
然我在工大的时间无多,但是我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尽我最大的努力建设它,也
算是我对哈工大的一点微薄的回报了。
------6。1。01 songs 于 哈工大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2.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