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关于音乐及其一些艺术理论问题(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5 19:59:04 2001) , 转信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上页 下页 素心学苑
关于音乐及其一些艺术理论问题
from Karl Popper,Unended Quest:
An 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chapters 11-14
音乐
在所有的一切中,关于音乐的思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当学徒期间。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始终是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主题。我母亲非常精通音乐:她的钢
琴弹得很美妙。音乐似乎是一种家传的艺术,虽然其中道理着实令人费解。欧洲音乐的
发明似乎很晚,因此不可能以遗传为基础,而且许多酷爱音乐的人不喜欢原始音乐的程
度,好似他们喜爱邓斯泰布尔、迪费、若斯坎·德普雷、帕莱斯特里纳、拉苏斯和伯德
[Dunstable,Dufay,Josquin des Pres,Palestrina,Lassus,and Byrd]以来的音
乐作品的程度一样。
不管怎么样,我母亲的家族是“爱好音乐的”。这可能是经我外祖父母(她姓施勒
辛格尔[Schlesinger」)传下来的。(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是施勒辛格尔家
族的成员。实际上我并不欣赏他,特别在他指挥唱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StMatthe
w Passion]以后。)我外祖父母席夫[Schiff」都是著名的“音乐爱好者协会”的发起
人,这个协会在维也纳建造了美丽的音乐协会礼堂。我母亲的两个姐妹都弹得一手好钢
琴。年长的一位是职业钢琴家,她的三个孩子和我另外三位表兄弟一样也都是有才华的
音乐家。我的一位舅舅在一个出色的四重奏组中担任了多年的首席小提琴手。
我小时候上过一点小提琴课,但没学多久。我没上过钢琴课,虽然喜爱弹钢琴,但
弹得很蹩脚(现在仍然弹奏)。十七岁时我遇到鲁道夫·塞金[Rudolf Serkin]。我们
成了朋友,而且我终生热烈赞美他那无与伦比的演奏方式:他演奏时,我沉浸在他演奏
的作品中,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曾经有一度(1920年秋天到大约1922年)我当真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像对许
多其他事情,诸如数学、物理学和木工活一样,我最终发现自己实际上不能胜任。我生
平作过一点曲,把巴赫的作品当作自己的柏拉图式楷模,不过我对自己的作品从未自以
为是。
在音乐领域中我一直是保守的。我认为,舒伯特是最后一位真正伟大的作曲家,虽
然我喜欢并赞赏布鲁克纳[Bruckner]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最后三首交响曲)和勃拉姆
斯的部分作品(《安魂曲》「Riquiem」)。我不喜欢作为作曲家的里夏德·瓦格纳,更
不喜欢作为《指环》[Ring」的作词者的里夏德·瓦格纳(坦率地说,我只能认为歌词
是荒唐可笑的),我也很不喜欢里夏德·施特劳斯的音乐,虽然,我完全知道他俩都是
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谁都能一眼看出,《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是想成为现
代的《费加罗》[Figaro];但是,且不论事实上这一历史决定论的意旨是错误的,像
施特劳斯这样一位音乐家怎么居然会如此缺乏洞察力,竟至哪怕有片刻以为这一意旨业
已实现?)然而,在马勒某些音乐作品的(并不持久的)影响下,在马勒捍卫了勋伯格
这一事实的影响之下,我感到,自己应当切实致力于了解并爱好当代音乐。因此,我成
为“非公开音乐演出社”[Verein furmusikalische Privatauffuhrungen]的会员。这
个协会由阿诺尔德·勋伯格主持,演奏勋伯格、阿尔本·贝尔格[Alban Berg」、安东
·冯·威伯恩[Anton von Webern]和其他当代“第一流”作曲家,如拉维尔、巴托克
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我还一度当过勋伯格的学生埃尔温·施泰因[Erwin Stein」的
学生,但我几乎没有听过他的课,反倒在排练协会演出节目时帮了他一点忙。这样,我
熟悉了勋伯格的一些音乐作品,尤其是《室内交响曲》[Kammersymphonie]和《月光下
的彼埃罗》[Pierrot Lunaire]。我还排练了威伯恩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管弦乐小曲》
[Orchesterstuecke],以及贝尔格的作品。
大约两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已成功地做到懂得一种音乐,但对这种音乐,我现在甚
至比不得不开始了解它时更不喜欢。因此,大约有一年时间,我成为另一个迥然不同的
音乐学校——维也纳“音乐学院”「Konservatorium」教会音乐系的学生。我因写了一
首赋格曲而被录取。正是这年年底我得出前面提到过的结论:我无才当一个音乐家。但
是,所有这一切增进了我对“古典”音乐的钟爱,增进了我对过去伟大作曲家的无限赞
赏。
音乐和我的思想发展之间的联系狭义上在于,从我对音乐的兴趣中,至少产生了三
个终生影响我的思想。一个思想同我对教条思维和批判思维的看法,以及对教条和传统
的意义的看法密切相关。第二个思想是对两种音乐作品的区别,这一点我觉得极其重要
,而且我为此借用了术语“客观的”和“主观的”,但仅按我自己的用法。第三个思想
是认识到历史决定论的观念在音乐和整个艺术上的理智贫困和破坏力。现在让我来讨论
这三个思想。
关于复调音乐之兴起的思索 发现的心理学还是发现的逻辑?
我将在这里简述的一些思索,同前面谈到的,关于教条思维与批判思想的思索密切
有关。我想,这些思索是我把心理学观念应用于另一领域的最早尝试;后来,它们还导
致我去解释希腊科学的兴起。我发现,关于希腊科学的那些想法从历史来看是富有成果
的;而关于复调音乐兴起的那些想法从历史来看则很可能是错误的。后来我选择音乐史
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考试的第二门科目,指望这能使我有机会探究一下其中有无可取之处
,但是毫无结果,我的注意力旋即转到其他问题上去了。事实上,现在我几乎已经把这
个领域中曾经知道的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这些想法后来极大地影响了我对康
德哲学的重新解释以及我的兴趣的改变:从发现的心理学转到一种客观主义认识论即发
现的逻辑上。
我的问题如下。复调音乐像科学一样是我们西方文明特有的。(我用“复调音乐”
[polyphony]这个术语不仅指对位[counterpoint」,而且也指西方的和声[harmony]
。)看来它不像科学那样起源于希腊,但是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之间已经兴起。如
果这样的话,它可能是我们西方文明(并不排除科学)空前的、独创的、真正惊人的成
就。
事实看来确乎如此。有许多富有旋律的声乐:舞曲、民乐、尤其是教堂音乐。这些
旋律,特别是缓慢的旋律,如教堂中唱的歌曲,有时候当然是用平行的八度音唱的。据
说也有用平行的五度音唱的(当这音和八度音一起唱时,还唱出了四度音,虽然从低音
部算起不是四度)。对这种唱法(“奥尔加农”[Organum」)十世纪就有了记载,而且
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已存在了。素歌[Plainsong]也是用平行的三度音和或者用平行的六
度音(都从低音部算起:“福布尔东”[fauxbourdon],“法伯顿”[faburden」)唱
的。这似乎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革新,像伴奏甚或装饰音一样。
下一步的情况(虽然据说其起源可追溯到甚至九世纪)本来也许会这样:虽然素歌
旋律仍未改变,但伴唱已不再只采用平行的三度音和六度音。音符对音符的反平行运动
(punctuscontra punctum,即点符对点符)现在也还是允许的,而且不仅可以导致三度
音和六度音,还会导致五度音(从低音部算起),因而也导致它们和其他一些声部之间
的四度音。
的四度音。
按我的思索,这最后一步,即对位法的发明,乃是决定性的一步。虽然还不能完全
肯定从时间上看它也是最后一步,但它肯定是通向复调音乐的最后一步。
当时,“奥尔加农”可能尚未被看作对单声部旋律的补充,也许那些教堂音乐是例
外。它的产生很可能只是由于唱这旋律的会众嗓音高低不同。因此,它可能是一种宗教
仪式,即会众咏唱圣歌的无意的产物。会众咏唱中势必会发生这种错误。例如,众所周
知,在英国圣公会节日,按次中音部唱cantus firmus[定旋律]的会众很容易错误地
跟着(八度音中的)最高音(最高音部)唱,而不是跟着次中音部唱。总之,只要按严
格平行的唱法,就不会有复调。可能有不止一个声部,但是只有一个旋律。
完全可以设想,对位唱法也起源于会众们所犯的错误。因为,当平行唱法使一个声
部高于原来的音调时,它就可能已降低为下一个声部所唱的音调,这一来便是contra P
unctum[逆行于音符]而不是cum puncto[和音符一起〕的平行运动。在奥尔加农或福
布尔东唱法中,可能都发生了这种情况。不管怎么说,这可以解释简单的音符一对一的
对位法的第一条基本规则:逆行运动的结果必定只是八度音、五度音、三度音或六度音
(全部从低音部算起)。但是,尽管对位法可能是这样起源的,但它的发明却一定得归
功于某位音乐家,他第一个认识到,一个多少独立的第二旋律,有可能同原来的或基本
的旋律即定旋律一起唱,而且像奥尔加农或福布尔东唱法一样不会干扰或妨碍基本的旋
律。这就导致对位法的第二条基本规则:应避免平行的八度音和五度音,因为它们会破
坏一个独立的第二旋律的预期效果。事实上,它们会产生一种未曾预期的(虽然是暂时
的)奥尔加农效果,因而使第二旋律本身消失,因为这第二声部(像在奥尔加农那样)
仅仅加强定旋律。平行的三度音和六度音(像在福布尔东中那样)是允许的音级,只要
它们的前后紧接着一个(相对于某些部分)真正的逆行运动。
因此,基本的思想是:基本的或给定的旋律,即定旋律,限制了任何第二旋律(或
对位)。但是,尽管有这些限制,对位还是表现为犹如自由发明的独立旋律,它有自己
的旋律而又令人惊叹地适合于定旋律,但它与奥尔加农和福布尔东不同,它一点也不依
赖定旋律。一旦把握了这一基本思想,我们也就理解了复调音乐。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1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