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crobat (妄想天开),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第01章 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 (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4日19:37:19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第一章 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
                                 第一节
    在简单的、不变的和有利的条件下生活的低等动物,通过它们的天生的反射使
自己适应直接的环境。这通常足以在一段合适的时期维持个体和种族。如果动物能
够适应较广泛的空间和时间环境的范围,那么它就能够经受更为复杂的和较少稳定
的条件。这需要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远见,而这种远见首先被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满
足,随着日益增长的要求被想像生活的发展满足。确实,具有记忆的有机体与通过
它的感觉能够达到的视野相比,在心理的视野方面拥有更广泛的空间和时间环境。
可以说,它甚至察觉到毗邻直接可见的领域,在任何感觉器官报告猎物或捕食者之
前,就发现它们趋近。对原始人来说,保证优于他的动物同伴的程度的,无疑只是
他的个人记忆的力量,个人记忆逐渐被祖先和部族的交流的记忆增强。同样地,本
质上标志文明进步的是,相当广泛的空间和时间区域被引进人类关注的范围之内。
随着勃兴的文明提供的部分痛苦的解除,首先通过劳动分工、贸易发展等等,个人
的想像生活集中在较小的事实领域,增强了力量,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想像生
活在范围上并未丧失。逐渐地,这样活跃起来的思考活动本身可以变为一种冲动。
科学思维起因于大众思维,这样便完成了生物发展的连续系列,该系列以生命的首
次简单的表现形式为开端。
                                 第二节
    日常想像的目标是部分观察到的事实的概念上的完成和完善。猎人想像他刚刚
看见的猎物的生活方式,以便相应地选择他自己的行为。农人考虑合适的土地、他
打算培育的植物果实的播种和成熟。从部分资料对事实所作的这一点点的内心完成,
对日常思维和科学思维来说是共同的。伽利略(Galileo)在给出被抛出的石块的初
速度和方向时,他只不过需要想像作为一个整体的轨道。不管怎样,存在着另外的
特征,它往往能够十分有效地把科学思维与日常思维分开:后者至少在它的开始服
务于实际目的,首先是满足肉体的需要。科学思维的比较强有力的内心运用形成它
自己的目的,并力图通过消除一切理智不安满足它自己:它在服务于实际目的中成
长起来,从而成为它自己的主人。日常思维不服务于纯粹的知识,因此受到各种缺
陷的妨害,这些缺陷起初残留在科学思维中,因为科学思维是从它而来的。科学只
是十分缓慢地使自己摆脱这些瑕疵的。对过去的任何一瞥将表明,科学思维的进步
在于不断地矫正日常思维。然而,正如文明成长一样,科学思维也反作用于那些仅
仅服务于实际目的的思维模式,日常思维日益变得有局限性了,并被科学所渗透的
专门思维取代。
                                 第三节
    就完成是由被观察到的部分决定的而言,事实在思想中的表象和思想对事实的
适应能使思想者在内心完成部分观察到的事实。它们的决定在于事实的特征的相互
依赖,以致思维必须对准这些特征。由于日常思考、甚至早期的科学思维必定与思
想对事实的相当粗糙的适应有关,所以前者彼此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了获
得充分的理智满足,思想的相互适应就是进一步要解决的任务。这最后的努力是把
科学思维与日常思维区分开来的显著标志,它包含思考的逻辑厘清,尽管远远超越
了这一目标。日常思维只要大略有助于实际目的实现就足够了。
                                 第四节
    科学思维以两种表面上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哲学和作为专家研究。哲学
家力图尽可能完备、尽可能综合地使自己定位于与事实总和的关系,这必然使他卷
入在从特殊的科学借用的材料上建筑。专门科学家起初只关心就事实的较小领域发
现他的道路。然而,由于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暂时的理智目的任意地和强有力
地定义的,这些边界线随科学思想的进展而不断地漂移:科学家最后也终于看到,
为了他自己的领域定向的缘故,必须考虑所有其他专门探究的结果。很明显,专门
探究者以这种方式通过所有专门领域的混合也集体对准总的图像。由于这至多可以
不完美地达到,这种努力或多或少导致从哲学思维那里借用的掩蔽物。于是,所有
研究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这本身也在下述事实中显示出来:像柏拉图(Plato)、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笛卡儿(Descartes)、莱布尼兹(Leibniz)等等这样
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也开辟了专家探究的新道路,而像伽利略、牛顿(Newton)、达
尔文(Darwin)等等之类的科学家也大量地提出了哲学思想,尽管他们未被称为哲
学家。
    然而,情况确实是,哲学家视为可能的起点的东西,对科学家来说仿佛是他的
工作的遥远目标;但是,观点的这种差异不需要、事实上也没有妨碍探究者相互学
习。通过哲学概括大范围的最普遍特征的许多尝试,它在这条路线上获得了足够的
经验,甚至逐渐学会识别和避免它自己的某些错误,而没有哲学素养的科学家即使
在今天还几乎不得不犯这些错误。无论如何,哲学也给科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积
极概念,例如守恒观念。哲学家反过来也从专门科学采纳了比从日常思维采纳的任
何东西更健全的基础。对他来说,科学是一个细致的、牢固的和成功的结构的例子,
科学过分的片面性同时也为他提供了有益的教训。事实上,每一个哲学家都拥有他
自己的私人科学观,每一个科学家拥有他的私人哲学。不过,这种私人科学现在某
种程度上通常是过时的,科学家能够重视哲学家偶尔的科学断言的事是极其罕见的;
而大多数科学家今天还墨守持续一百五十年的物质论(material-ism)哲学,这种
哲学的不恰当性不仅早就被职业哲学家看穿,而且也被还没有割断哲学思维的任何
外行人识破。今天,没有几个哲学家参与科学工作,而科学家唯一例外地把他们自
己的理智注意转向哲学问题:这样的努力对于相互理解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纯
粹阅读在这里对于无论哪一方都是无用的。
    俯瞰哲学家和科学家走过的古老路径,我们发现它们往往是颇为畅通的。不过
在某些地点,它们似乎受到十分自然的和本能的哲学偏见及科学偏见的阻碍,这些
偏见像废物一样依然来自陈旧的实验和不成功的工作。不时地清理这一堆堆废物或
者回避它们,也许是可取的。
                                 第五节
    不仅人类,而且每一个达到充分意识的个体,都在他自身之内发现一种他
并非深思熟虑地作了一份贡献的世界观(a view of theworld),他接受了这个作
为自然和文明的赠品的世界观: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这里开始。思想者至多只能够从
这一观点出发,拓展和矫正它,利用他祖先的经验,尽最大可能地避免他们的错误,
一句话:审慎地再次独立走相同的路径。那么,这种世界观是什么呢?我发现,我
自己被空间中的可移动的物体诸如某些无生命的东西、其他的植物、动物和人包围
着。我的身体同样在空间中是可移动的,它对我来说是感官知觉可见的和可触的对
象,它与其他物体并排和在它们之外,正如它们所作的那样占据了感觉空间的一部
分。我的身体在某些个人特征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身体,尤其是在下述特征上:当
对象接触我的身体时,特殊的情感伴随而生,而当接触其他身体时,我却末观察到
那种情感。我的身体不像其他人的身体十分容易进入我的眼睛。我只能看见我的头
的一小部分,至少直接地是这样。一般地,我的身体对我来说在透视下似乎完全不
同于所有其他人的身体:向着他们,我不能采取那个光学的着眼点。对触觉和其他
感觉而言也类似。例如,我听到我的声音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声音。此外,我发现
记忆、希望、恐惧、驱动、欲求、意志等等,我对它们的发展是无知的,正像我对
我周围的物体的存在一无所知一样。前述的考虑和由那个意志产生的一个确定的身
体的位移标志着那个身体是我的。当我观察其他人的身体的行为时,不仅实际的需
要,而且密切的类似,都迫使我甚至在违背我的意志的情况下认为,类似于与我的
身体相关联的那些记忆、希望、恐惧、动机、欲望和意志与其他人的或动物的身体
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他人的行为进而强迫我假定,我的身体和其他对象对他们来说
即时地存在着,犹如他们的身体和其他对象对我来说即时地存在着一样;而我的记
忆、欲求等等对他们来说,正像他们的记忆、欲求等等对我来说,是同一种类的可
抗拒的类比推理的结果。在空间中对所有人即时地给予的东西的总和可以称之为物
理的东西,而仅对一个人即时地给予的、而其他人必须通过类比推断它的东西可以
暂且称之为心理的东西。在被局限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称仅对一个人即时地给予
的东西的总和为他的自我。我们注意到笛卡儿使物质与精神对立,使广延与思维对
立。这是二元论的自然的基础,二元论代表了从纯粹的物质论到纯粹的唯灵论过渡
的整个范围,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估价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如何把一个作为基
础看待而把另一个视为导出的。不过,二元论的对比可能变得如此剧烈,以至于排
除——与任何自然的观点针锋相对——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之间的一切接触;
这便产生了像“偶因论”(occasionalism)或“先定的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这样的怪物。
                                 第六节
    在我的空间环境中的发现物相互依赖。只要另一个磁体足够接近,磁针就开始
运动。一个物体在火附近变热,当它与冰接触时变冷。黑暗房间中的一张纸因灯光
而变得可以看见。其他人的行为迫使我假定,在这一切当中,他们的发现物类似于
我的发现物。把握我们的发现物和我们的经验之内的这些相互依赖,对于我们来说
具有最大的兴趣:在实践上为需要的满足和在理论上为不完备的发现物的心理完善。
在观察物体之间的这些相互依赖时,我能够通过从类比得到的每一事物的抽象,把
人和动物看作仿佛是无生命的。但是,我观察到,我的身体本质上影响这一发现。
身体能够在一张白纸上投下阴影;但是,即使我恰恰正在观看一个相当明亮的对象,
我将在纸上看到类似于阴影的斑点。由于眼睛的适当位置,我可能把一个物体看成
双重的,或者把两个十分类似的物体看成三个。如果我正好突然转身,那么我可以
看到机械运动的物体像处于静止一样,反之亦然。若我闭上双眼,则视觉发现物统
统中止。类似的触觉发现物或由热引起的发现物等等也可以由相应的身体影响引起。
如果我的邻人在他的身体上进行相同的实验,那么这没有改变我的发现物,尽管我
从报告获悉并不得不通过类比假定,他的发现物相似地变更了。
    就这样,我的空间的发现物的构成一般地不仅相互依赖,而且也依赖于就我的
身体而论的发现物,对于一切事物来说情况也一样。如果人们过分强调后一种依赖
而低估前一种依赖,那么人们可能会轻易地把所有发现物看作是人们自己的身体的
纯粹产物,也就是说看作是“主观的”。不管怎样,我们自己身体的空间的边界总
是现存的,我们看见在它们之外的发现物相互依赖以及依赖在它们之内的发现物。
外部依赖的研究确实简单得多,比跨越边界的依赖的研究更为先进。我们仍然可以
预期后面的这些依赖与第一批依赖具有相同的类型,我们以显著增长的确定性从外
在于我们的人和动物的身体的探究推断出这一点。日益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发达的生
理学能够阐明发现物的主观条件。朴素的主观主义把一个人在可变条件下的和各个
人的不同的发现物,认作是与假设性的不变的实在相对照的如此之多的外观的个案,
这不再是可接受的了。因为要紧的仅仅是充分把握发现物的一切条件:唯此才具有
实际的或理论的兴趣。
                                 第七节
    就我的物理发现物的总和而言,我能够把这些分析为现在无法分析的要素:颜
色、声音、压力、温度、气味、空间、时间等等。这些要素依赖于外部环境和内部
环境;当包含后者且仅仅包含后者时,我们可以称这些要素为感觉。由于别人的感
觉对我来说与我的感觉对他来说一样不是直接给予的,我有权认为心理的东西的要
素与我把物理的东西分析成的那些要素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
东西具有共同的要素,不像通常料想的那样处于十足的对立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
明,记忆、观念、情感、意志和概念可以由感觉留下的痕迹来建造,因而与它们可
以比较,那么这一点甚至就变得更清楚了。如果我现在把包括感觉在内的我的心理
方面的总和在最广泛的涵义上称为我的自我(与被局限的自我对照),那么在这种
涵义上我能够说,我的自我包含世界(作为感觉和观念)。我还必须不忽略,这个
概念并不排除其他概念同样是合法的。这种唯我论的立场似乎取消了世界是独立的,
把它和自我之间的对照弄得模糊不清。边界无论如何依然存在,只是它不再在受限
制的自我周围继续有效,而是通过被延伸的自我继续有效,即就是通过“意识”继
续有效。事实上,在没有观察我自己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之间的边界和类似的情况
下,我们就不会推导出唯我论的立场。因此,那些说我们不能超越自我的人意谓被
延伸的自我,这已经包含承认世界和其他心智。没有一个人正在把自己局限于探究
者不再接受的“理论的”唯我论:这里没有孤立的探究者,每一个探究者都有他自
己的实际目的,都能够向他人学习并且也为指导他人而工作。
                                 第八节
    在获得我们的物理发现物时,我们常常遭受错误和错觉。斜插入水中的直棒看
起来是弯曲的,没有经验的人也许以为原来触摸它也是弯曲的。凹面镜中的虚像好
像是确实的。处在耀眼光亮中的物体被认为是白色的,我们惊愕地发现,在适度的
照明下,我们查明它是黑色的。在黑夜中树干的形状使我们想起一个人的体形,我
们设想它在我们前边。所有这样的“错觉”基于下述事实:我们不知道或未注意获
得发现物的条件,或者我们设想它们是与它们所是不同的东西。此外,想像以对它
来说是最熟悉的方式使不完备的发现物完满起来,从而偶尔歪曲它们。在日常思维
中导致假象和实在之间、外观和物体之间对立的东西,是在截然不同的条件下的发
现物与十分确定和特殊的条件下的发现物之间的混淆。一旦这种对立出现,它也倾
向于侵犯哲学,并且不容易被驱逐出去。在外观背后的怪诞的和不可知的“物自体”
(thing-in-itself)是日常对象的清楚明白的孪生子,它丧失了所有其他意义。
在误解内部的东西和外部的东西之间的边界并把幻想的印记强加在自我的整个内容
之上后,我们对于自我从来不能超过的、在限制之外的某种不可知的东西还有任何
进一步的需要吗?在“虚妄的”外观背后看见某种牢固的核心不仅仅是陷入日常思
维吗?
    当我们考虑像红、绿、热、冷以及其他一切要素,而这些要素凭借它们对于外
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二者的依赖是物理的要素和心理的要素,且在这两方面是即时给
予的和等价的,此时关于假象和实在的问题便失去它的意义。在这里,实在世界和
自我世界的要素同时遭遇我们。唯一可能的进一步感兴趣的问题涉及到它们在数学
涵义上的函数相依。这样的关联可以称之为客体,尽管并非不可知的客体:由于每
一个新的观察资料或科学定理,它变得较充分的已知。如果我们无偏见地考察一下
被局限的自我,它原来也是这些要素之间的函数关联,除了它的形式在这里与我们
在物理领域所使用的形式稍有不同:请考虑观念及其关联不同于物理要素的方式吧。
我们不需要这些过程背后的某种未知的和不可知的事物,因为它至少不会有助于较
充分的理解。可是,在自我背后却存在着某种几乎未探索的东西,即我们的身体;
不过,每一个新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观察都使自我更充分地为我们所知:心理学中的
内省和实验,大脑解剖和精神病理学,已经作为许多有价值的说明的来源,在这里
在广义的物理学方向上强烈地发挥影响,从而与自我结合起来深入到对世界的更透
彻的把握。我们可以预期,所有明显的问题逐渐趋近于能够答复。
                                 第九节
    在审查各种各样的观念的相互依赖时,人们希望把握心理过程,特别是人们自
己的经验和行动。依旧需要观察和扮演主体的人没有看到,他能够使他自己避免探
究的全部麻烦,因为他现在兜了一圈又回到原处。它使我们想到,农人走进工厂,
有人向他说明蒸汽机的运转,他接着问:“驱动机器的马在哪里?”审查诸如此类
的观念的过程,正是赫尔巴特(Herbart)的功绩,可是甚至他由于从灵魂是简单的
假定开始,而糟蹋了他的整个心理学。只是在最近,我们才开始接受没有灵魂的心
理学。
                                 第十节
    在把经验分析推进到远至现时不可超越的要素时,我们的主要好处是,“深奥
难解的”事物和同样“深不可测的”自我这两个问题,以它们的最简单的和最明晰
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恰恰使把它们视为虚假的问题变得容易了。通过消除探索是无
意义的东西,专门科学实际上能够探索的东西更加清楚地浮现出来:要素复杂的依
赖。虽然这样的要素之群可以被称为事物或物体,但是,严格地讲,原来不存在孤
立的对象:它们只木过是为初步探究的虚构,我们在初步探究中考虑强烈的和明显
的环节,而忽略较弱的和不甚显著的环节。同样的程度差异也引起世界与自我的对
立:孤立的自我和孤立的客体一样不存在,二者是同一类型的暂定的虚构。
                                第十一节
    我们的考虑对哲学家来说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提供什么:他们并未打算解决一
个、或七个、或九个宇宙之谜;他们仅仅带头消除妨碍科学探究的假问题(false
problems),而把其余的问题留给实证研究。我们只为科学研究提供否定的法则,
而科学研究不需要涉及哲学家,尤其是当它已经具有(或认为他具有)世界观的牢
靠基础之时。如果此时我们的叙述起初是从科学的立场判断的话,那么这并不能意
味着,哲学家不必批判它和不必修正它以适合他们的需要,甚或不必统统拒斥它。
然而,对于科学家来说,他的观念是否符合某个给定的哲学体系,则是完全次要的
事情,只要他能够有益地利用它们作为研究的起点就行。因为科学家并非幸运得拥
有不可动摇的原则,所以他变得习惯于认为,甚至他的最保险的和最牢固建立的观
点和原理也是暂定的,易于通过经验来修正。事实上,只是由于这种态度,最大的
进展和发现才是可能的。
                                第十二节
    同样地,对于科学家来说,我们的叙述至多只能表明一种理想,它的逐渐的和
近似的实现依然是未来研究的任务。找出要素之间的直接关联是如此复杂的任务,
以致不能同时一齐解决它,而只能一步一步地解决。查明要素或物体的整个集合相
互依赖的方式之粗糙的和现成的概要,要简单得多,而查明哪一些要素似乎比较重
要,哪一些是兴趣的中心,哪一些依然未被注意,宁可说是机遇和实际需要的问题。
个人探究者处在正在发展的科学之中,他必须从他的前辈的不完备的发现开始,至
多只能按照他的理想矫正和完善这些发现。在为他自己的工作感激地采纳这些预备
步骤中的帮助和提示时,他往往把前辈和当代人的错误添加到他自己的错误中。即
使重返十分朴素的观点是可能的,这也会向抛弃他的同代人所有观点的人不仅提供
摆脱偏见的自由的优点,而且也提供由任务的复杂性和甚至开始任何探究的不可能
性产生的混乱的缺点。因此,如果我们在这里似乎正在重返最初的立场,以便沿着
新的和更好的路线进行探究的话,那么这是矫揉造作的纯朴,这种纯朴没有放弃通
过长期成长的文明获得的好处,相反地还利用了以相当高的关于物理学、生理学和
心理学的思想水准为先决条件的洞察。只是在这样的水准,分解为“要素”才是可
以想像的。因而,我们正在以先前探究所产生的更深刻、更丰富的洞察重返探究的
起点。在科学的考虑能够完全开始之前,必须达到某一心理发展阶段,但是科学不
能在日常概念的模糊性上使用它们:它必须重返它们的开端和起源,以便使这些概
念变得更精确和更纯粹。应该仅仅针对心理学和认识论禁止这一点吗?
                                第十三节
    如果我们必须研究众多相互依赖的要素的集合,那么我们仅有一种处置方法:
变异法。我们只须针对任何其他要素的变化观察每一个要素的变化;它使前面这些
要素是“自发地”发生还是通过我们的“意志”产生变得几乎没有差别。依赖是借
助“观察”和“实验”弄清的。即使要素只是成对地连接——否则就是独立的,系
统研究这些环节也总是足够麻烦的:简单的数学论据表明,对于三个、四个等等的
群中的独立要素来说,该任务立刻变得实际上无穷无尽。因此,对不大显著的依赖
的任何忽略,对明显的关联的任何预期,都必定感到好像使该任务变得容易得多了:
这两种简化起初是在实际要求、需要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下本能地发现的,其后被科
学家以有意识的技艺和方法加以运用。没有这样的步骤——这可能完全算作瑕疵,
科学可能既不会出现,也不会成长。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犹如解开错综复杂的绳
结一样,其中运气几乎像技艺和准确的观察一样必不可少。对探究者来说,研究工
作就像在艰难的地域追踪稀有的野兽对猎人来说那样激动人心。
    如果人们想要研究任何要素的相互依赖,那么最好使那些其影响是单纯的而又
觉得像是扰乱探究的要素尽可能地保持恒定。这是使研究变得比较容易的首要的和
最重要的途径。由于我们知道每一个要素依赖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二者,我们被
导致以研究外部要素的共存开始,而让内部要素(观察者本人的要素)依然尽可能
处在恒定的条件下。在对一个甚或不同的参与的观察者来说依然是尽可能相同的条
件下,通过审查物体的发光度、或者它们的温度或运动的相互依赖,我们使物理学
知识尽可能摆脱我们自己个人身体的影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内部
的和跨越边界的生理学的和心理学的关联,先前的物理学研究显著地有利于这一任
务。这种分工也是本能地产生的,我们只需要逐渐意识到它的好处,以便继续有条
理地使用它。科学研究在较小的研究领域充满了类似的分工的例子。
                                第十四节
    接着这些引言性的评论,让我们现在更仔细地考察一下科学探究的主导论题。
在这方面,我没有提出完备性的要求,事实上宁可说是想警惕哲学化和系统化的早
熟。让我们通过科学探究的领域留心漫步,注意一下探究者的行为细节。我们的自
然知识在过去实际上借助什么手段成长呢,在未来进一步成长的前景如何?探究者
的行为是在实践活动和公众思维中本能地发展的,只不过被转移到科学领域,它最
终在这里发展成有意识的方法。为了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将不需要超过经验给予
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把探究者的行为特征化归为在我们自己的物理生活和心理生
活中实际上可以观察的特征(在实际生活和人的行动与思想中再发生的特征),如
果我们能够表明这种行为确实导致实践的和理智的好处,那么我们将会心满意足。
这一意图的自然基础是对我们的物理生活和心理生活的一般考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25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6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