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意识的本质(7)                          redfox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1日16:11:1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redfox (不知道什么名字好), 信区: Wisdom
标  题: 意识的本质(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16日17:21:3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六、证悟
知的本质或起源对于生物个体而言是有了我(外我)之后求得或知道对对象的下一
步。表现就是人类对原因和结果的上下求索。从生理和神经元的角度说,一个神经
元只有反应,那是纯现在,属于物质的化学反应,两个神经元的串连就可以加快(
往往是加快)第二个神经元的反应,两个神经元的首尾相接,则有了记、忆,有了
将来和过去,这源于一种力学现象----存在----力的定格。意识圈的本我和你我就
是两组神经元的首尾相接。
从生物的意义上说,想是一种生理欲望。要证实这一观点,必须个人自己去尝试不
想,无为或上升到高层次----思。
对于动物而言其生存的意义(相对于植物)就是尽快地奔向美好的地方。对于动物
人而言,其知识的趋势也没有脱离动物的生存意义,就是尽力建筑外在的宫殿以证
明自己的高贵,用速度,用知识,走捷径。其意识圈随着形势(刺激)而忽快忽慢
,不能自控。
要能自控,必先证悟。
何为证悟,这与指代(是行为)不同,指代是意识圈的基本环节,在意识圈中是前
后关系,是信号对信号原在形的唤起。证悟是“这仅是这”的感觉和确认,确认自
己脑中的符号单元和身体中的符号原在形。内在语言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我感修
行,使本我大量进入大脑皮质,这如同婴儿生活在母亲的怀抱中,同时放弃视中心
,也即放弃知识,用视边缘看外界,当视边缘布满视网膜就有了较丰富的内在语言
,这时很容易辨认自己心中有没有人(符号原在形)。证悟符号原在形必须一次成
功,当下便见,将自己的心放在绝对无中,不可能与指代一样逐步接近,解说不断
。修行的成功完全是自己的事,难与人说,但冷暖自知,他可以愉快地度过一生,
再不为外界所左右。
怎样证悟?
首先要确定你感(包括他感),它感和我感。
你感是由视中心和前庭神经进入身体形成的外界刺激(画面或声波)的实体感。结
果是理解了一个画面的意思(没有意思也是一种理解),或理解了一个声音的意思
。理解是运动神经的一种状态,相当于信号原在形,也即心,说某人活在我心里,
就是这种状态。理解也即感受。你感是一般人的正意识。
它感是由视边缘和蜗神经进入大脑皮质形成的纯感觉。纯感觉即感到了刺激本身,
环境是它感的内容。由于一般人的人生目的是对外部世界的征服,是不会也不懂怎
样注意环境的,因为一注视某环境,该环境就成为目标。而环境是其潜意识,其潜
意识只能重复外界,其真心(本我)就受潜意识左右。环境给一般人的感觉是场景
和氛围,好心情就是对一刚过去的好场景(好事)的回复、体会。
我感是从内感到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身体,常保持我感才能使本我进入大脑皮质
,才能形成内在语言,反之则如其它动物一样只会回复,一般人对亲人的想念是回
复,和同事的勾心斗角也是回复和想,不是思。
确定你感、它感和我感,为了愉快而自在地生活,要去除你感,不记,忘掉知识,
做到无(外)我,保持它感和(内)我感。
去除你感的方法是不回复,不记,不执着于理解、判断、评价。运动神经对语言的
理解是路径式的前进,当出现死路时(语言的悖论)一般人会百思不得其解,每每
陷进去不能自拔。本无解,想无益时,禅者会自我解脱,仿佛:你给我一条死路我
会跳出。
例:《人生禅》下册二十三页倒一列
几天后,仰山慧寂趁空问沩山禅师:“师父,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人?”
沩山望着面前的徒弟,一动不动,忽然叫:“慧寂”
“在”
沩山大笑:“这不从井里出来了?”
注:这就是从没有前进路径的理解,回复状态中跳出。
例:《人生禅》下册四十四页三列
“你认为佛法无法可得,没有一定的法门,没有一定的方式,这种想法,本身就是
一种法了。臂如我问你橘子酸不酸,你说没有一定,因各人品味而有不同,这就是
一种酸以外的判断,一种想法,说无法可得,其实已是一法,已落入法的窠臼了。

注:一种法门是信号原在形系列,无法也是信号原在形系列,都是理解行为。禅者
要做到真正的主动,不要执着的走在对方的道路上,不拘束于正确判断。
理性知识是人类群体的过去和将来,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是个体人的将来,对个人体
验的回复是个体人的过去,我们我和本我互为过去和将来,而个体人的现在在哪里
呢?沉浸于现在的方法是保持它感或我感,不强做解说和评价,走在自己的路上。

怎样保持它感?环境具有连续性,无边性,空和寂静是它界的法宝。
达摩用“这个”提示人们保持它感,保持它感的感觉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只
听声,只见影。
一般人已将寂静评价了,是孤寂或无。而从物理性质上讲,寂静是一种声波,频率
16赫兹,是可以引入大脑皮质的,其感觉只有各人来证实,感觉的关键是不要辨别
,而说象什么,往往将人引入理解(信号接受)的歧途。
例:《人生禅》下册一四六页八列
赵州更不打话,一指向禅床左边指去,“呵”了一声。
。。。。。。
一丝声音也无。
“有什么不对?我也和它一道诵着呢。”
赵州对着皓月连连点头,肯定无疑。
“我为什么听不到呢?”皓月侧耳听了一会儿,不能不问。
赵州大笑起来:“大德,真诵无音,真听无声,莫非你只听到世间声,听不到心声
和梵音?”
见空的方法是将视中心定在空中,如绘画的透视法,此时关键是不要去定睛仔细看
,此时所见到的形象具有它性。
我感是意识的动力,一般人保持我感的方法是习惯中进行的身体接触和爱抚,这是
很不够的,而禅者保持我感的方法是做事如演戏,沉浸在动作中,人生就是一台戏
,也含有这个意思。
例:《人生禅》下册一五五页一列
“难道洗碗扫地之外,就没有别的禅法教我吗?”
“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之外,还有什么禅法。”
“师父如何修行。”
“我穿衣呀,我吃饭呀。”
“这是日常琐事,我要知道的是如何修行。”
“你认为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注:自己做事时要感觉自己的活动部位,而不要从外观察、监督自己。人从外,从
镜中看见的我是你感中我,这是要放弃的,人从内感觉的才是本我。
本我是思维的动力,动作的总指挥,欲望的起点,一切指认由它表现,但本我无法
指认本我,用疑问的方式寻找我的本来面目,在意识圈上永远没有终点,自问自答
永远不会完结,如老鼠爬在圆圈中,不累垮是跑不到终点的,对于本我的寻找,只
能靠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0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