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bbe (黑衣僧人),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问题的“死”与实存的“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4日21:23:0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问题文化对生命充满阴暗意识。

人,作为问题存在,其与生俱来的悲惨命运已被认定:死作为一种惩罚通过认罪被
接受下来。

注意,在问题文化,认罪并接受死,其最终目的在于弃绝死。

在问题文化看来,人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事实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一方面,存在作为
既成事实,存在本身就是对存在的肯定,而另一方面,存在本身却潜伏着非存在的
力量——死,作为存在的事实,被视作对存在的否定。

与死亡问题相联系,人对终极问题的探求,其目的所在就更清楚不过了:人企望了
解存在的奥秘(即生死的奥秘),实为生的渴盼所推动。

——生为潜在的死,死亡不断迫近,使问题的逼迫性越发显露出来。

应当看到,在人对终极问题的不懈探求中,蕴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巨大的对存在
的肯定性力量——宗教藉着这种力量并把它推向极至、最后冲决死亡的罗网以达致
“永生”。

问题,归根结底是实存问题。

——问题文化接受生,拒绝死。

——问题文化把存在视作问题存在而予拒绝,实际上是对死的拒绝。

生与死同为存在的事实。问题文化拒绝死而接受生,无疑,这将会造成存在内部的
分裂。

在问题文化的世界,人徘徊于生死之间,其对死的体验充满无以名状的恐惧与悲哀
,仿佛在存在的内部有一种异己的力量(即前此所言“非存在的力量”)与存在的
力量相抗衡。人,其存在于这个世界,无时不受到死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居然就来
自存在的内部,是存在内部的自行轰毁。

存在是矛盾的复合体。人是矛盾的存在物。在存在的内部,有两种力量:一为存在
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存在实施肯定;一为非存在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存在实施否定
——这两种力量绝然有别,正是它们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造成了存在内部的分裂


——人介于存在与虚无(即非存在)之间,惶惑于生死两头,是荒诞的存在物。

分裂已成事实,人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残酷性逐渐表露出来——死是对存在的否定,
而此种“否定”是由非存在的力量所引致的,那么此种力量定然是极其邪恶的。

死与罪的关系由问题而来,仍具思维的抽象特点。然而,在实存中,人对死亡的体
验却是具体的——面临死的毁灭性打击,人无不为之颤栗。死与罪的关系,经由人
的实存体验,于是成为一种真实可感的、活生生的关系。

——存在是邪恶(即罪)的,故而死是人必得接受的残酷事实。

基督教对死亡的看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问题的“死”。

人因无从得知其关于存在的终极问题的答案为何,故而不得不死,此即为问题之“
死”。问题之“死”,是罪感的由来,它招致上帝对人实施惩罚——实际上,这种
惩罚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性”裁决。

二、实存的“死”

不言而喻,所谓“实存的‘死’”,亦即实际生活的死。这种“死”,因其与问题
之“死”相关,它必从罪而来。这就是说,是存在的邪恶性决定了人必死的命运。


在问题文化,人作为问题存在必死的命运的确是极端残酷的,因为人必须承认自己
由邪恶致死。

——基督教为生的渴望所推动,从拒绝死到认罪而接受死的事实,此一灾难性的精
神过程远未结束,认罪只是赎罪的开始。

在黑暗的尽头有光,唯有来自上帝的拯救才能给人带来生命之光。

人作为问题存在要承受来自存在内部的压力(即时刻遭受死亡的威胁),随时都有
垮掉的危险,上帝是唯一的支撑。

“问题”是宗教文化的症结所在。“问题”,它总要靠“关系”来维持,这是对象
化思维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问题”与“关系”之间,有一种极其可怕的联系,
它一直被忽略——这种可怕的联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只有在“关系”思维
中,人才能把自己当作“问题”来处理;2、“关系”思维不仅可以指向存在的外
部,把存在外在化,而且可以指向存在的内部,导致存在内部的分裂。

存在是个问题,问题只有被置于某种“关系”之中才能获得解决:上帝与人的关系
是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生与死的关系是赎与罪的关系。

对立!无所不在的分裂与对立,是了解问题文化的关键。

存在内部生与死的对立,是灵魂与肉体分裂的前奏——在问题文化,由对立的不谐
和音符吹奏出来的生命悲歌,愈发让人哀恸欲绝。


--
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黑衣男孩abbe嘛?如今我只是一个打坐的僧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