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bbe (黑衣僧人),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灵魂与肉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4日21:23:2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死是存在的污点,须以圣洁之水予以清除——基督教关于“圣洁”的观念一直引导
着人们追求没有死的世界。

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邪恶的力量就潜伏于人的体内,它不断地向人发出死亡的叫嚣


有死的世界是龌龊的世界。

基督教对没有死的世界的追求是对人间生活的委弃。

存在内部两种绝然不同的力量的斗争无一刻暂停,紧张与不安伴随人的一生——慈
爱的上帝没有离弃他的造物,然而,他所提供的,仅是“希望”而已。

人是被造物,被造物的命运当然由造物主来掌握。

上帝从绝对“无”中创造了人(以及世界),他要使人(以及世界)复归于“无”
,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死即“无”。

——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人不过是真实存在的影子,介于存在与虚无之间。

在问题文化,死作为生的对立面被视作对存在的否定——“对存在的否定”即虚无
,而虚无亦即什么也没有。

注意,在死亡的问题上,问题文化赖以建立的对象化思维碰到了最大的难题:死是
虚无的堕入,对象化思维所需的“关系”突告消失。

面对死亡,人无法通过“关系”去把握,这将意味着什么?——恐惧!

问题文化认为:死具有虚无性质——从对死的恐惧转化而为对虚无的恐惧在问题文
化意义重大。

虚无是一种为人所不能驾驭的可怕的力量,它能够使人对存在产生强烈的不真实感
觉。死的事实不可否认、也无法否认,但死对于人来说却很不真实,因为,在人关
于存在的意识中,唯有生的意识才是真实的,死的意识(即“虚无”的意识)却使
生的意识变得虚假。

——问题文化为生的渴望所推动,把死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

基督教传统神学认为:死是潜在于人的邪恶力量作用于人的最终结果——死具有虚
无性质,它是一种即使人敢于面对、也无法面对的叫人毛骨竦然的东西,其邪恶性
无以复加!

在问题文化,从生的问题到死的问题,“问题”如五雷轰顶,使为人所本具的自由
与真丧失殆尽。人,作为问题存在,其关于存在的罪意识不断加深,逐渐成为一种
发自人内心深处的、自觉的存在意识。

基督教让人认罪而接受死,目的是为了使人最终摆脱邪恶力量的统治以拒绝死。

——把死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就是意图从存在的事实中剔除死的事实,为生者铺
平“永生”的道路。

无疑,这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基督教把斗争的锋芒引入存在的内部:人拒受死的事实,意味着人必须与潜伏于自
身存在之内的邪恶力量抗争以最后战胜死亡——这,就是基督徒终生为之奋斗的目
标。

这场斗争在存在的内部展开,其悲剧性着实令人震惊!

——生与死同为存在的事实。

——与死作斗争,就是与自身存在作斗争。

试想,人以己为敌,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吗?

存在的事实令人难以接受(因其有“死”),而人却不得不接受(因其有“生”)
;它是真实的(即“生”),同时又很不真实(即“死”),这就是基督教在实存
方面关于存在的基本观点。

注意,在基督教,灵魂与肉体的对立是其把死置于生的对立面的必然结果——由此
,人被撕裂为绝然不同的两个部分。

关于灵魂与肉体,基督教传统神学认为:肉体是邪恶的,灵魂则由于罪的束缚被囚
于肉体。

显然,前此所言的“在存在的内部有两种绝然不同的力量在斗争”,也就是灵魂与
肉体之争。这虽极为残酷,但人作为问题存在能够不接受这一事实么?——唯其如
此,人才生有所望,死有所归。否则,按照问题文化的逻辑,就只好承认存在之为
存在从总体上说都是邪恶的了,因为实存的“死”毕竟是无可否认的。

——存在内部的分裂,是问题文化的唯一出路。

在真实的“生”与不真实的“死”之间,人必须作出抉择。

基督教没有回避死亡问题,其对“永生”的信仰使人相信:有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
在等待着他们,灵魂就属于这个世界。藉此,人使其灵魂与肉体决裂就势在必行,
因为只有这样,死亡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肉体就是这样成为问题的牺牲品——
问题文化把存在的邪恶性全部推给肉体,死作为存在的事实,只是肉体死而已,它
最终与灵魂无关。

——基督教关于存在的罪意识,终于通过人自愿接受邪恶肉体的死亡而得以消除:
舍弃肉体,人作为认罪者就可以最终摆脱罪的纠缠。

人使其灵魂与肉体决裂,被基督教视作在存在内部发生的最神圣的斗争。斗争的结
果,当然是灵魂脱颖而出,归向剔除了死亡事实的所谓“绝对真实”的世界以享受
“永生”,而肉体,则被留给死亡,承担存在的全部罪责,堕入令人生畏的、不真
实的虚无世界。

——拯救,只是对灵魂的拯救。

问题文化对肉体充满矛盾意识:一方面,灵魂既已堕落被囚于肉体,就必须依附于
肉体而存在,完全无视肉体存在的事实,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灵魂
既已获得“永生”的承诺,则必须凌驾于肉体之上,视肉体存在的事实为虚妄。

在灵魂与肉体之间,抉择已经作出。

存在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也无法避免,人唯有以坚忍之心接受死的事实,企
盼灵魂早日超离肉体,进入没有死的另一个世界。

基督教对死的矛盾意识,在救主耶酥身上暴露无遗。

耶酥是神,同时又是人。作为神,他本无所谓“死”;作为人,他与普通人一样,
死也是实存中定要发生的事情。耶酥的死以及死后复活,被基督教传统神学视作真
实的历史事件,从中引申出了关于死与罪的教义:耶酥以无罪之身独自担当世人的
一切罪孽而受死——他非为己罪而死,表明了他属神的身份;他在死亡临近之时,
曾向圣父呼求:“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路,22·42)他在死亡
面前颇感惶惑,表明了他属人的身份。耶酥以属神的身份,通过为世人赎罪而死乃
至死后复活,向世人传达了这样一个“真理”,即人皆须“在罪上死,在义上活”
(可参阅罗马书);而耶酥面对死的威胁虽惶恐却不逃避,最后自愿受死,则向世
人指明:人因其罪,是必须接受死的惩罚的——这,也就是耶酥属人的身份所能予
人的启示。

注意,在基督教,人因罪而须接受死的事实,含藏着一种独特的反抗死亡的方式,
即耶酥是以死亡(即肉体死)来战胜死亡(即灵魂“永生”)的。

基督教关于死的“真理”以阴暗的死亡意识为背景,其对生的意识为强烈的反抗意
识。在问题文化,由于人始终无法消除其关于存在的问题意识,因此,人“反抗死
亡”的意识必贯穿人的一生。

——基督教对死亡的反抗,究其实质,是对问题的反抗。

--
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黑衣男孩abbe嘛?如今我只是一个打坐的僧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