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3日20:38:4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bertram (荒诞与逍遥),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ug  1 00:53:48 2000)

         马克思曾经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着的”〔1〕,但遗憾地是,和他
的老师一样 ,他自己所创建的人类社会发展学说大厦同样也是“倒立着的”,从而成为
一座本末倒 置、是非颠倒的大厦,并因此而得出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原则性错误结论!
那么,他的 学说到底犯了那些原则性错误?又错在哪里呢?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伪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谓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是怎样发展来
的 呢?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
无产者之 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
面进行考 察的结果”〔2〕,“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而被看 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3〕,“
这两个伟 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
当归功于 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4〕。   但所谓马克
思“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的基本结论从而也是所谓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基石:
“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 组织性和整个社
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 间的矛盾”〔5
〕及其结果:财富和贫困成正比的两极积累,和“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 不去完成这个变
革的力量” 6〕——无产者阶级,其实质是科学的发展带来的生产自 动化程度日益提
高和人工劳动力日益减少的人工生产客观发展趋势与有产者靠占有生产 资料不劳而获、
无产者靠占有劳动力劳动而得这种社会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之间的不相 容性矛盾!这种
矛盾导致无产者阶级随科学的日益进步而所得生活资料日益减少,最终 无法维持生存而
必然走向革命!所以改革了社会生活资料分配方式,实行以最低工资和 最低生活标准等
社会福利主义的按必须分配为基础的社会产品分配方式,使无产者阶级 的所得也能随科
学的进步同步增加,则财富和贫困就不再是成正比的两极积累,革命的 需要也就没有了
!   而在马克思那里,由于是生产决定一切,所以要改变社会分配方式,就必须首先
改 变生产方式,因而这种社会分配方式的和平改革在他那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资本
主 义生产方式中期待产品的另一种分配,那就等于希望电池的电极和电池相联时不使水
分 解,不在阳极放出氧和阴极放出氢”〔6〕。   由于马克思未能认识到这一更深
层次的矛盾和原因,而只是停留在“劳动的社会化 和劳动的物质资料的集中已经达到了
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再容纳它们的地步”,“ 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7〕
这一表面层次,因此才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 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7
〕的错误结论和预言!因此,他的预言没有实现, 或者说,预言失灵是不可避免的,也
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也因此,他的所谓发展和科学 社会主义也就成了伪科学!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本末倒置的理论大厦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和基础,就是把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 产活动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决定因素——我将之简称为“生产中心论”。
后来 针对摩尔根对人类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恩格斯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修正、补充和
完善 ,把“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也增加了进来。这样,“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历 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
人类 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8〕。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作用主要是在古代社
会, 随着专偶制家庭和私有制的形成和产生,它的作用也就完成了。因而近代社会的发
展过 程就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所决定了。   所以,马克思认为:“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 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
料”〔10〕。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则 进一步明确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
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
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
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 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
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 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 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
得相反”〔9〕。   对于生产怎样具体决定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马克思又通过进一
步把生产方式分解 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得到如下结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
中发生一定的、必 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
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
政治的上层建筑竖 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便 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
的法律用语)发生 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
部庞大的上层建筑 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
的全部生产力发挥 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
质条件在旧社会的 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
解决的任务,因为 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
存在或者至少是在 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12〕。所以,马克思最终认为:
“社会经济形态的 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3〕,或正如列宁所总结的,马克思
通过“把社会关系 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得以做到了“
把社会形态的发展 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
作为一定生产关系 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1〕。   所以,这种历史观的要害就是生产决定一切的“生产中心论”,这是
这座历史理论 大厦的根本基础。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马克思还在“《政治经济学批
判》导言”中 ,详细论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一般关系”〔14〕,批
判了把分配、 交换、消费与生产并列的做法,并得出了“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
分配、交换和 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15〕的重要结论,从理论上进一步
阐述和证明了 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各种基本活动的中心和决定因素,从而奠定了“生产中
心论”的基础 。   但问题也就从这里开始产生了。在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中,并非什
么“一定的生产决 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而
是“由于1、消费 需要创造出了生产;2、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对象、需要、动力和
目的从而也就没有 生产,但反之不成立;3、再消费的再需要为再生产提供了新目的、
新动力和新对象; 因而就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关系而言,消费居于支配地位,是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而生产 则只是以消费为目的和为消费服务的手段”〔 保丁 !所以,正是马
克思的生产决定消 费(生活)这种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生活)之间的正确关系的本末倒
置错误结论,使得 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整个成为一座本末倒置的理论大厦!   而他
之所以会犯这么简单的常识性错误,就在于他认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 衣、食、
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 物质生活
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 和几千年
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及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10〕,也就是说,在于 他认为生
产是生活的前提,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消费),因而“第一个历史活动”和 “一切历
史的基本条件”就是生产!关于这一点,恩格斯的表述则更清楚::“历史破 天荒第一
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 首先必须
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 和哲学等
等”〔17〕,所以,在他们看来,必须吃喝住穿就等于必须劳动生产!   而也正是
他们把必须吃喝住穿和必须劳动生产划了等号,并由此使生产成为人类的 “第一个历史
活动”,成为人类生活和“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从而人为完成 了一个从吃喝
住穿的生活本身到劳动生产的一个撑竿跳——客观事实告诉我们,这本是 不能和不允许
跳过去的——这才为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大厦奠定了本末倒置的 基础!所以,
从“必须吃喝住穿”的生活直接跳到“必须劳动”和“第一个历史活动就 是生产”,这
是跳向万丈深渊的致命的一跳。正是这致命的一跳,不但奠定了马克思的 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错误基础,而且为建立在这个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所谓科学社会主义实 践的全面和彻
底失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人类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营,上演军备
竞赛、冷战、对峙、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对立和无谓争斗等人间悲剧拉开了 悲怆的序幕。
   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人的预先存在,根本就无从谈起人的劳动生产活动。而要有
 人们的存在,首先就必须有生活资料!但必须要有生活资料并不等于就必须劳动生产!
 因为人类是起源于动物界的,所以,除人之外的动物到今天为止仍然不会劳动生产的事
 实告诉我们,人类也必然和自己的近亲类人猿一样,曾经在自己无能进行劳动生产时,
 单纯依靠天然生产的“现成的生活资料”〔19〕维持过生存,因而只能是从不会劳动
 生产的状态,通过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而慢慢发展到学会劳动生产的状态的。所以,劳动
 生产是人类发展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一定深度,具有了制造劳动工具的知识和能力
 的时候,才能产生和存在的人类活动,因而只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活动,是人类学
 会的活动,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人类的本能!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学会劳动
生产呢?目的显然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获得更好和 更多的生活资料。所以,劳动生产
从一开始就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手段和产物,因 而必然要处于被自己的目的——生
活(消费)所决定的地位,而绝不可能反过来决定自 己的目的——生活(消费)!  
 人类发展史也告诉我们,在长达1500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已经学会了 最
简单的劳动生产的旧石器时代距今也不过300-350万年,因而在长达约80% 历
史中,人类都没有进行劳动生产活动的能力。当然,我们这里所理解的劳动,也是按 照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给出的定义,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劳动是由制造工具开始的”〔 1
8〕,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其所包括的要素有:“1、人本身的 活
动……;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19〕。   但这样一来,劳动生产作为一
种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如果有别的更简单、更有效 的手段也能实现同样效果,那么人
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促使他们自动抛弃劳动手段并 采取这种更好的新手段来实现同样
的目的!不劳而获的寄生手段恰恰就具有这种效果! 于是,在劳动生产率达到寄生手段
可以实施的水平时,人类社会就自然而然分化成了劳 动者阶级和不劳而获的寄生者阶级
。私人占有生产要素和抢劫盗窃、贪污腐败、化公为 私、结党营私等等不劳而获的手段
和社会弊病也就顺理成章、从无到有地变成了社会现 实!人类社会也从此进入了以压迫
、剥削、暴动、革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等为标志 的阶级社会时代!而这一切社会现
象的根源都是一个:躲避劳动,不劳而获得财富!   但也正是因为劳动生产只是一种
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不是目的和人的本能需要, 所以,即将随同科学高度发展而来的
完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将会达到声控的高度而把 人类整个从劳动生产过程中完全解放
出来〔20〕,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基础上实现只有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无人化天然生
产——高级天然生产,因而终将使得不劳而获变成 多余从而与其产物——阶级、国家等
一起消亡,人类终将在高一级的基础上恢复“各展 其能,各得所需”的社会形态——新
人类社会,完成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21〕!
 
----------------------------------------------------------------------------
----
注释:  
     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第218页   
        2、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04页   
        3、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3页  
        4、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4页   
        5、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29,431页
  
        6、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32页
        7、见《资本论》826-82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3年第一版
。  。
8 、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2页 。
  9、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574页
 10、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卷第32页
 11、《列宁选集》第一卷8、1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10 月第二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8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
版。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
。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9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
版。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 。
  
16、《论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http://yi_wen.home.chinaren.com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 。
  
19、《资本论》第166-1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 版
。  
20、《论意识的反作用及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http://yi_wen.home.chinare n
.com  
21、《论辨证唯人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批判》,http://yi_we n
.home.chinaren.com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rof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