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ogcat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9月23日20:52:3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发信人: sun20 (Turbo Insecticide~一切都是虚无),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May  5 18:13:55 2000)


基督教与马克思土义


[巴西]弗雷·贝托

    概念可以引起各种想象。无论是唯物主义者、集体主义者和其他无神论者,
还是教会在社会关系中占据重要社会地位中的唯灵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都在
思考社会主义同基督教的关系,尽管这两种人具有对立的世界观。但是,这两种
人中的一些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都把社会制度同那稣宣布的解放使命
联系在一起。不错,《福音全书》中确实包含着一些社会中全体人共同利益的
政治原则,但是这些原则不能全部用于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或者说不能全部
包含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中,其原因是,从历史本质来讲,一种特定的社会
制度是暂时的,不完善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集体的劳动是为通过剥削而
获得的个人利润服务的,基督徒们的劳动也不例外。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
教会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这种自由同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情况形成鲜明的
对照。但前者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这种代价是:基督教受制于国家统治阶级意识
形态机构,其行为必须符合拿破仑一世对那稣提出的使命的玩世不恭的、独行
专断的解释:

    “就我而言,我在宗教中看到的不是肉体化的神秘,而是社会秩序的神秘。
宗教认为平等的理想存在于天国之中,以此阻止穷人杀害富人。宗教是一种疫苗,
它通过满足我们对极好东西的热爱来防止我们在庸医和巫医面前上当受骗。对
我们来说,牧师比德国的康德和其他所有的空想主义者都更具价值。没有宗教,
一种社会秩序怎么能在一个国家存在下去?没有财富的不平等,社会就不可能
生存,而没有宗教财富的不平等同样不能存在。当一个人因为饥饿在一个挥金
如土的富人身边快死时,如果没有一个权威告诉他:这是上帝的安排。世界上
必须有穷人和富人,但将来,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社会财富就会被社会的人
共享。他是不可能够接受这种贫富的差别的。”

    在有些人看来,社会主义的概念是很宽泛的,像瑞典等北欧国家以及像法国
密特朗的社会党政府和西班牙冈萨雷斯的社会党政府也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
这种观点同拿破仑时基督教的看法一样都是错误的。北欧诸国通过它们的多国
公司和银行对第三世界的掠夺,能够向其国民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方面的享受。
这就叫穷人为富人付帐单。社会党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执政的事实并没有改变
这些国家政权的性质——在这些国家里,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对抗以及资产
阶级利益主宰下的国家机构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在我们谈论基督教时,我们必须——在没有考虑它的历史表现以前——从
它的圣经基础出发。同样,在说到社会主义时,我们的理解是,在一种社会制度
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占统治地位,阶级对抗归于消灭,国家是绝大多数劳动者
利益的表现。

1.基督教的圣经基础和它的历史具体化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拿撒勒的耶稣解放穷人的实践和他的最早的巴勒斯
但教士社区。在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统治下的这个地方,那稣宣传上帝的
生平,谴责法利赛人和撒部该人的压迫人的宗教,并致力于解放穷人的事业。
他告诉人们,神之王国将消灭一切不平等和社会矛盾,从而揭露了凯撒王国的
神秘。在这种情况下,他同犹太——罗马政府发生冲突,于是被迫害、被投进
监狱、被折磨拷打,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信徒们目睹了他的复活,认为
他是上帝的儿子。这就是人类历史对那稣的记载。
    按照那稣的实践,最早的基督教社区的特征是财富的社会化:

    “所有的信徒亲密无间,团结如兄弟,一起生活,一起分享他们所具有的一
切。他们卖掉他们的财产和其他物品,对所得来的钱,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
共同分享。”(《信徒行传》第二章第44——45页)

    在一种意识形态是神权主义的、社会是金字塔式的杜会里,国家和统治阶级
的收入来自下层阶级被迫进献的贡品和对土地的剥削,因此,一些先进分子就以
被当作颠覆分子被杀害的政治犯的名义,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群体。面对种种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广大人民群众对既定的社会秩序抱着强烈的不满,这就是
为什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他对原始基督教研究的说明中说了下面这样一句话:

    “原始基督教史提出的问题同当代工人运动提出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就那稣亡后基督教的具体表现来说,不可否认的是,它被制度化为天主教,
其立场主要站在统治者一方,因为它在公元四世纪被康斯但丁大帝确立为国教。
教会史上的确出现过一些体面的事例,如,教会的元老院议员对不公正的反对,
被认为是异端的中世纪运动恢复了基督教的初衷以及那位被人们称赞的人物——
阿西城的圣·弗朗西斯对基督教的贡献,等等。除此之外,教会的历史是权力的
绝对集中,是以宗教的名义掠夺、征服合法化的讨伐,是对人权丝毫不尊重的
审判,是对理性、科学和人体美的怀疑,是对君主政体的神化,是在思想上对
资产阶级的支持,是对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反犹太主义的默认。但是,
教会的种种罪行掩盖不了它在下述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文化的保存
和保护,它通过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使妇女社会地位的合法化,它在建立第一批
医院时对孤儿、病人、老人的关注,它使穷人享受到学校教育,它为信仰自由所
进行的不懈斗争,它对发展艺术的促进以及最近提出的优先发展第三世界被压迫
者艺术的主张,它对反人民罪行的谴责,它对政治犯和教会基层社区人民群众组
织的保护,等等。神学家汉斯·孔正确地指出:

    “教会的历史也许就是人类的历史。这部历史是光彩的,然而却又是那样不
体面,是宽阔的,然而却又是那样狭隘,是巨大的,然而却又是那样渺小。”

2.马克思主义者与基督徒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革命实践的理论。然而,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却试图把
马克思主义变成具有自己的教义的宗教,而这种教义的基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的著作变成一种新的圣经的原教旨主义的解释。但是,像其他任何理论一样,
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解释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一种理论总是由特定
的读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解释的。现实的“镜头”决定着一种理论的解释,
因此,马克思的著作可以通过考茨基的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加以解释,可以通过M·
阿德勒的新康德主义加以解释,可以通过葛兰西的唯意志论黑格尔主义或卢卡奇
的客观主义黑格尔主义加以解释,可以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或阿尔都塞的结构
主义加以解释;也可以按照毛泽东的农民斗争解释,按照古巴的游击战解释,
按照卡洛斯·马里亚特吉的秘鲁现实或桑地诺民族阵线的解放斗争解释。重要的
是,是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解放被压迫人民的工具,而不是当作崇拜偶像或
护身的法宝。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应该永远根据斗争的实践加以
判断,决定取舍,加以丰富——这是马克思主义永不丧失革命活力的唯一方法,
否则,它就会变成纯学术的空洞无物的东西。
    从这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决不能忽视基督教作为解放
拉美被压迫劳苦大众的催化剂的新作用。但是,要抓住基督教的这种革命的潜力,
马克思主义必须摆脱它的客观主义的世界观的束缚,并承认历史上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作用。这就是说,要克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义倾向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克服
某种“国家形而上学”,并承认上层建筑的相对自治。革命实践突破了这些概念
的界限,不能纯粹用严格的科学分析来解释,因为它必然包含伦理的、神秘的和
乌托邦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进步和革命政党体现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包括
人际关系的所有方面和人际关系的全部社会、政治后果。
    为什么存在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同历史唯物主义的矛盾呢?说到底,
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形成的综合体的结果,正是生产关系决定着生产力
的本质。讨论生产关系是要承认生产关系中也存在着阶级关系和被统治阶级的革命
活动,而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和实践是经济领域的决定因素。与此相反的是,否定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就是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简化成一种纯科学理论,把
马克思贬低为一种新黑格尔主义,而新黑格尔主义把历史的进程说成是服从一种
绝对的、普遍的理性控制。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和独创性恰恰在于是同革命实践
相联系的。革命实践反过来又证实最初产生和激励它的理论,并向这种理论挑战。
没有理论和实践的这种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僵化的学术教条,而这种
学术教条是很容易被掌握权力机器的人操纵的。
    实践的重要性已经使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在教条的和脱离历史实际的意义
上;他们的关于宗教的观念有时具有宗教的性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和按照今天
拉美正在发生的事件,古巴共产党第二次大会通过的决议里写有这样一段话:

   “在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其他国家,包括天主教和其他救会成员的基督徒
群体和组织积极地、大规模地参加拉美的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的社会正义事业。
这种有意义的过程以及全基督教机构和中心——这种机构和中心代表整个大陆
深刻的社会变革在革命基督徒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中开展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活动,并鼓励政治责任感和团结一一的发展,表明了培育不断巩固我们这个半
球和全世界不可缺少的结构变革的共同阵线的重要性。”

    在尼加拉瓜,基督教和人民政权关系的巨大进步当前正在出现。在那个
国家,基督徒历史上第一次积极参加民族解放的进程。仅仅这一事实就足以
驳倒某些人所认为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第一次
一个执政的革命政党——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发表关于宗教的声明(1980年
10月)的原因。这一声明指出:

    “有些作家断言,宗教是一种异化的机制,而这种机制被用来使一个阶级对
一个阶级的剥削合理化。就宗教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统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而言,这种断言毫无疑问是有说服力的。回忆一下对我国印第安人的征服和使
他们殖民化过程中传教士的作用就足以说明问题。然而,我们一一桑地诺革命
者一一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提出,当基督徒在他们自己的信仰的鼓舞下对人民
和历史的需要作出反映时,同样的信仰也能使他们承担起革命的使命。我们的
经验表明,一个人既能是信徒,同时又自始至终是革命者,二者没有矛盾。”

    错误的断言因而被历史的实践驳倒了。过去20年里,在第三世界特别在
拉美,基督教作为被压迫者反抗和斗争的工具,已经显示出它的解放劳苦大众
的性质。此外,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也没有消失,这就揭穿了一些学者
预言的谎谬性。当前;教会成了为和平而斗争的重要力量,而且忠诚的革命基督
徒的人数愈来愈多(关于这一点,参看最近古巴主教和平会议的文件)。当然,
教会内部和外部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教会内部,在神职人员的参与如何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继续下去的问题上,主教和牧师们还不十分清楚,也没有取得
一致的意见。此外,在执政党中,反宗教的偏见造成对基督徒的歧视和把这些人
推向反革命潮流一边。
    基督徒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对社会主义的戒律,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强大的资本主义宣传使一些荒诞的思想活龙活现,从而造成一些人对社会主义
的不安全和恐惧心理。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派主义也常常支持这样一种观点:
即认为社会主义者是一批为极权主义信仰而战的新的十字军。当前,在天主教会
的官方文件中,我们像教皇皮乌斯十二世时代那样狂热的反共产主义宣言无疑是
更为困难了,但在这种文件中找到对社会主义的很多同情同样是困难的。但人们
可以看到天主教教义和政治方面的新东西,如财产的社会性质的重要性。财富的
社会化,拥有占有土地权的重要性以及梵蒂冈同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更为
密切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
    一个罕见的例子是,巴西军事独裁最黑暗时期出版的地区性教会文件中,
主教们明确做出赞成社会主义的选择,而教会当时正处于猛烈的被攻击之中:

    “我们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因为它是最大的罪恶,是不断积累起来的罪恶,
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这棵大树结出的果实是大多数人的贫穷。饥饿、疾病和死亡
,这一点我们再清楚不过了。因此,必须废除生产资料(工厂、土地、商业、
银行……)私有制,我们要的是不分富人和穷人的世界。(《人民的贫因化》,
《巴西中西部主教文件》1973年5月6日)

另外还有7个文件,这个文件虽没有前一个文件有名,但提出的观点更值得强调:

    “阶级社会和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进程必然导致阶级冲突。这种历史进程的
后果虽然愈来愈明显,但压迫者却否认这种冲突,然而在我们看来,他们对冲突
的否定更加证实了这种冲突的存在。被压迫的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不充分就业
的劳动者愈来愈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愈来愈迫切地有一种新的解放的愿望,被
统治阶级没有别的办法解放自己,他们只能像以前那样继续沿着漫长而又艰难
的最后导致生产资料社会所有的道路走下去。这是把当前全球社会改造成一种
新社会的光辉前景的主要基础;这种新社会有可能为被压迫者实现下述目标创造
客观条件:恢复他们剥夺的人道主义,摆脱痛苦的锁链,结束阶级对抗和最后
实现人的自由。”(《我已经听见我的人民的呼唤》,《巴西东北部主教、修道
院院长文件》1972年5月2日)

    人类原始的东西同我们的空洞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对前者具有
更多的共同点。原始的东西之一是历史的未来人类幸福的完美境界——在实践这
种神秘希望的过程中,许多基督徒积极分子毫无惧色地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马克思称这种境界为自由王国的实现,基督徒称这种境界为神之王国的实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中写道:

    “当劳动不再由需要和外力决定时,自由王国就开始实现了;自由王国
超越物质生产的界限,而且是必然的。”

    然而。政治上和历史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正如基督徒
希望的“拯救”从历史上得不到解释一样,它仅仅是上帝的一种礼物,但在
我们之中,却存在着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的一种共同愿望,希望消灭
把人分成穷富和等级的一切障碍和矛盾,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中还存在着
这样一种希望:未来就像一张桌子,所有的人都围桌而坐,兄弟般地享受丰富
的面包和美酒的欢乐。引导我们推翻偏见和促进团结的这种希望决不是一种
理论讨论,而是致力于被压迫者解放斗争的真正责任。


选自[法]M·路埃《马克思主义与解放神学》附录




--
 以上完全属于个人偏见,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来哲学版 !
 philosophy : 内容涉及哲学, 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rof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6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