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舍短取长,以通万方---评《诸子学》(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30日13:22:3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asein (湖上草),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舍短取长,以通万方---评《诸子学》(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6月28日20:39:02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舍短取长,以通万方---评《诸子学》

顾 越

研究或介绍先秦诸子,往往着重于某一家与别家的不同,以说明其主张。这样做,
自有它的道理,至少容易让人了解某家的特点。其实,诸子各家有许多相同之处,
只是所取角度不同。评说时略去了相同,突出了不同。《汉书·艺文志》则既看到
不同,更看到相同,透过现象的不同,抓住了本质的相同,称诸子百家“可观者九
家而已”,“九家之说,……其言虽殊,辟(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易》
曰:‘无不同归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智)所虑,以明
其指(旨),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
所折中,皆股肱之材也。……观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矣。”

今天读诸子书,研究诸子思想,更需要注意“相灭相生”、“相反相成”的一面,
这才可以通过“舍短取长”,达到“以通万方”的目的。黄卓明先生本于《汉书·
艺文志》刘歆“七略”论述诸子之学而著《诸子学》一书,评骘先秦诸子十八家学
说,各立一专章。于孔子、孟子、子、老子、庄子、韩非、墨子、管子、晏子、公
孙龙、吕不韦等有论著传世之名贤重学,归纳要旨,扼要介绍;于驺衍、惠施、苏
秦、许行、计然诸家,则  沉拾遗,以发其精思微旨。子思作为后儒,单立一章,
以解析所撰《学记》的教育思想。屈原并无专门论说传世,却因《离骚》所体现的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思想品性亦设专章
。黄先生心目中有明确的选择标准。法家取韩非,不取商鞅、李斯,“嫌其心术不
正”;纵横家取苏秦,以“爱其刻苦自励”(《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
发书,陈箧数十……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不取张仪,是为
不满其人品。

书中各章有大致相同的格局:介绍生平、学术要旨和教育思想,给读者一个概括而
完整的认识。如将老子的学术思想归纳为“返璞归真”、“弘道明德”、“互相依
存”,至于“无为而治”则作为政治见解;用“非攻”、“节用”、“节葬”、“
非乐”概括墨子的思想要旨,这些都十分切当。

“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孟论述尤多。但“仁”并非儒家专利。法家主
张法治,却并不否定“仁”。黄先生据《韩非子》中“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
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难一》)、“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解老》)等,把“仁者爱人”作为韩非的思想要旨的一个方面,从而体现出儒
法相通的一面。列为名家的惠施主张“法先王”,明显与儒家一致。

教育是经世治国之本。应当看到,诸子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互为补充的,而不是互相
矛盾扦格,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朱熹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孟子
的“专心致志”(《孟子·告子上》 那 授弈故事,“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荀子的“虚心静察”,(《荀子·解敝》:“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
。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
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管子的百年树人,(《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晏子的学贵慎如(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
患也。婴闻汨常移质,习俗异,不可不慎也。”),各自说的是某一个侧面,融熔
综化而用之,当可收到更好的成效。在挖掘阐释教育思想方面,黄先生着力尤多,
不仅纵贯古今,系及董仲舒、柳宗元、朱熹、戴震、蔡元培等,而且旁及域外,远
自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中及夸美纽斯、培根,近至德国赫尔巴特(J.H.
Herbart)、美国桑代克(E.L.Thorndike),旁征博引,广为证说,从而表明教育
原理古今中外是相同或相通的,后代适应新条件而有所发展。

先秦诸子这份文化遗产,许多人知之甚少,尤其是青少年。黄卓明先生《诸子学》
,全书十几万字,二百多页,眉目清楚,要点明确,读来不甚费力。对于需要综合
了解先秦诸子的人,是一本良好的读物。

《诸子学》,黄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27日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