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gs (今夜有丁香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5:46:2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
——我的个人见解*(本文是在日本东京大学哲学系的讲演,原文是德文。
一
今天,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已不像五十年前那样时兴了,然而人们不能否认它
仍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有影响的学派。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可以回溯到洛克、休谟、孔德和密尔。于
是这里就发生了一个问题:这样一种经验主义哲学学派为什么不是出现于英国或法国,
倒是产生于近百年来一直处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以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思辨哲
学影响之下的德语国家奥地利?其原因何在,换句话说,其真正的历史背景究竟如何?
这的确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当人们仔细考察了奥地利哲学的历史之后,便不难得出
如下结论:逻辑经验主义出现在这个国家绝非偶然,它确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奥匈帝
国有着它自己不同于德意志帝国的哲学传统。二者不仅各不相同,甚至彼此针锋相对。
这种对立表现在经验的实在论与先验的唯心论,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以及反形而上学倾
向与形而上学传统之间的对立。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哲学历史条件下,马赫才能建立他的
现象主义或一般所说的实证主义,从而维也纳学派也才可能在马赫哲学的基础上借助现
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创立新的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
二
奥地利哲学的创建者应该是F.布伦坦诺(Brentano)和布伦坦诺学派,包含B.波尔察诺(B
olzano, 1781—1848)、A.迈农(Meinong, 1853—1920)和E.胡塞尔(Husserl, 1850—1
9 30)。布伦坦诺在他的主要著作《从经验观点出发的心理学》中着重强调了哲学发展中
以下几个方面:1.一切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哲学研究)必须从经验出发,并且以经验为基
础;2.哲学必须与科学携手共进,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其唯一可行的研究方法;3.康德
的先验唯心主义与德国的思辨哲学必须从哲学当中清除出去;4.某些哲学问题实际上是
语言问题,因此语言批评应当是哲学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由布伦坦诺提出的四
个方面显然是与维也纳学派的基本思想一致的,即科学经验主义、反形而上学和语言的
逻辑分析。尽管布伦坦诺本人和他的学派试图从不同角度实现上述哲学纲领,可惜并无
结果。这一哲学纲领的实现到了维也纳学派才能完成。
布伦坦诺在维也纳大学任教期间,由于一项对于他的婚姻诉讼的法律裁决而被迫离职。
嗣后,大学又为他重新设置了一个名为“归纳科学的历史与理论”的讲座,但由于未获
得奥地利王朝宫廷的批准,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一职位。于是,维也纳大学聘任了原布拉
格大学的E.马赫教授主持这个讲座。继马赫之后这个讲座的主持人分别为L.玻尔兹曼(B
oltzmann)——统计力学的创始人,A.施托尔(Stohr)——著名的生物学家的M.石里克(
S chlick)——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这一讲座的最后一位主持人是维也纳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之一V.克拉夫特(Kraft),他退休之后,这一讲座便撤销了。
三
在维也纳大学的多年间,我在石里克小组有机会结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许多重要代表人
物:H.汉恩(Hahn)、O.纽拉特(Neurath)、克拉夫特、F.魏斯曼(Waissmann)、Ph.弗朗
克(Frank)、R.卡尔纳普(Carnap)、H.费格尔(Feigl)、K.门格尔(Menger)、K.哥德尔(G
odel)、T.拉达科维奇(Radakovic)、E.济塞(Zisel)和现象学者F.考夫曼(Kaufmann)等
人。其中石里克和卡尔纳普及纽拉特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他们之间不仅哲学见解彼此
相异,而且个性与哲学风格也各具特色。但他们一致对当时的哲学现状所表示强烈不满
的,是在于它致力于某些被视为基础的哲学问题,首先是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上,显得
如此软弱无力,周旋不休。他们一致坚信这类问题只能借助以现代逻辑为基础的分析方
法或者得以解决,或者被证明根本是无意义的伪问题。
四
石里克(作为我的指导教授,我曾与他有过长期而密切的接触),他是个严谨持重的人,
但并不专横武断,对待同事和学生总是热情诚挚。卡尔纳普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洋溢
在维也纳小组学术讨论中的那种友好融洽的气氛,大部分要归于石里克那始终如一的诚
挚、宽容和友善的精神。”(1)我个人觉得无论在演讲中还是在讨论班上,石里克都是
一个极富启发性的循循善诱之师。
谈到石里克的哲学思想,有所谓“前维特根斯坦时期”与“后维特根斯坦时期”之说。
在前一个时期,他是一个强烈的实在论者,主张批判的实在论;到后一时期,在维特根
斯坦的影响下,“他转向马赫的科学观点,即科学中观察的基础命题(basic propositi
on)不是别的,只是关于给予的命题”,这是艾耶尔(Ayer)所主张的。在其“后维特根
斯坦时期”,石里克的确多少改变了他的哲学观点。但这种改变是否可以理解为“回返
到马赫的实证主义”呢?我下面就来考察这个问题。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试图根据基本命题(elementary proposition),借助
真值表从逻辑上表述句子的意义。石里克采纳了维特根斯坦的基本命题的理论,即真值
理论和意义理论,并由此出发去区分自然科学的经验命题(以及其中的数学命题和逻辑
命题)与形而上学命题。石里克指出,每一经验命题都是确定的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而基本命题是完全可以为适当的观察句证实的。那些不能以任何方式与可证实的基本命
题相关联的陈述,都不是关于实在的命题,都是不包含任何经验内容的。这类命题的基
本特征是:它们既不是分析的,如数学或逻辑命题那样;又不像综合命题那样,可以通
过基本命题在经验中检验真伪。石里克称这类命题为认识上无意义的命题,或者说似是
而非的伪命题。他认为,哲学在求解形而上学问题上的徘徊不前,就因为形而上学家没
有认识到迄今为止所提出的一切解答并不包含认识的内容。这样他们的努力只能是徒劳
无益的。
五
根据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基本命题是描述那些逻辑上彼此独立的事态存在。在《逻辑哲
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说:“简单句子,基本命题断言事态的存在。基本命题是由名字构
成的,是名字间的联系和组合。”他向我们说明,关于事态的存在与不存在,有其多种
可能性,即〓〓〓〓种可能性。事态的一切组合可以存在,然而有些组合可能不存在(2
)。但他没有说到,基本命题是怎样组成的,应当视作怎样的一种命题。然而很多人却
有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基本命题作为简单句或观察句只是关于直接的体验或给予的命题
,他们没有注意到,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相关论述看来是排除了这种理解
的可能性。
石里克在他的文章《实证论和实在论》中严格地根据维特根斯坦的用法使用“所与”与
“体验”两个概念。他强调指出,那种认为关于实在命题(经验命题)的内容是所与的或
者可在意识中直接体验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人们必须明确,只有在所与中的可证实性或
在体验中的可检验性才是一切经验命题(元论是科学命题还是常识命题)的唯一标准。石
里克认为马赫把外部世界溶化于感觉之中的理论是完全荒谬的,应当予以排斥的。他不
仅排斥了这样的可溶性,而且把它看作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实证主义”一词对于石里
克来说,只是意味着克服上述的那类伪命题,同时把自己局限于能用经验验证的命题。
石里克坚决反对“逻辑实证主义”这个名称,而赞成代之以“彻底经验主义”或“逻辑
经验主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2.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