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ongs (今夜有丁香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几个问题(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9日15:56:0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四、逻辑经验论的今昔

逻辑经验论这个分析哲学运动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
许多的演变,其面目从有些角度来看和维也纳学派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这种演变说明
了逻辑经验论既没有僵化,也没有成为教条,而是随着科学发展和时代要求继续向前迈
进。我现在简单地讲讲这个问题。
首先要讲的是关于意义与证实的关系问题。这问题从维也纳学派开始就是逻辑经验论的
主要问题之一。石里克有句名言:"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但是石里克这个可
证实性的论题早在三十年代就为卡尔纳普提出的可确认性(confirmability)取而代之了
。根据卡尔纳普和艾耶尔的说法,如果石里克这个意义标准切实可行的话,那么不仅仅
形而上学被排除了,就连作为对自然现象的基本假设的自然规律也在被排除之列,因为
两者都根本没有为直接经验直接检验的可能性。我们知道石里克这样的论断,是受了维
特根斯坦的影响而作出的。维特根斯坦提出,命题意义依存于基本命题真值的函项(t r
ue-function)。然而这种论题就不适用于自然科学的命题,因为从自然规律来说它是 一
种以无限多的命题为基础的全称命题(all-proposition),根本不能和某领域之内有 限
真值的函项相对应(equivalent)。卡尔纳普因而指出,对于命题的观察的检验只能以确
认(confirmation)的标准来衡量,根本谈不上什么可证实性。卡尔纳普也以同样的理由
排除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并把证实和证伪看作检验命题特征过程中的特殊事例(s p
ecial cases)。卡尔纳普的可确认性代替了可证实性及其对立的可证伪的论点,是为 科
学哲学家普遍接受的。
其次,我想讲一讲逻辑经验论若干基本概念的意义问题,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二分法
 (dichotomy)是逻辑经验论的基本论点之一。然而蒯因竟称其为"经验主义"的教条之 一
。蒯因宣称,规定命题或句子的分析性(analyticity)需要意义词中间的同义性(syno n
ymy)为其前提,但是这个前提除了再用分析性为其特征之外,无法作出其他明确的解 释
。蒯因这个对二分法的批评,并没有使卡尔纳普、魏斯曼、费格尔等人所接受。例如卡
尔纳普在其《意义公设》一文中说,分析性概念在形式化符号语言中,通过语义规则,
并制定意义词中间的协合关系,就能建立。魏斯曼在《分析与综合》一文中更明确地指
出:例如关于测定度量命题可以按照其不同标准(例如摄氏温度计和华氏温度计)逻辑地
互相翻译。魏斯曼提出根据定义和符号规则逻辑地规定为真的命题和在实在基础之上规
定为真的命题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没有什么"教条"可言。至于费格尔对此的反
对意见,我就不谈了。
蒯因所谓经验主义的第二个"教条",则是逻辑经验论者称为经验检验特征之一的还原论
(reductionism)。这一点蒯因的确说到了要害。卡尔纳普的构成论(constitutionism )
和物理主义都是以这还原论为理论基础的。但是蒯因似乎没有注意到卡尔纳普自己在 其
名著《检验性和意义》以及《世界的逻辑构造》新版前言中,对于这一缺点,已作了批
评性的阐述和修正。他提出素质观念(the conception of disposition),例如,溶 解
、弹性等概念,虽然可以还原为观察命题,但不能以观察命题为根据对它们加以定义;
他还说,通过还原的活动,只能指出它们的性质,但不能说明其性质。因此,蒯因对还
原论的指摘,虽然在理论上有可取之处,但对卡尔纳普来说,似乎有点无的放矢。
最后简单地谈一下逻辑经验论或逻辑实证论是实证论还是实在论的问题。一般地说,人
们讲到逻辑经验论就联想到马赫主义,把它们等量齐观。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此,就
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甚至在逻辑实证论者内部也有人有这样看法。我认为这样
的看是非常错误的。逻辑经验论者虽然重视感觉经验,认为它是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 常
识的起始和基础,但不认为在感觉经验之外,就无其他客观事物和知识可言。例如拿石
里克来说吧,他曾指明我们要区别两种根本不同的命题,一种是关于知觉的陈述,这种
陈述不是别的,就是描述眼前状态和我的身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当时的知觉情
况(perception state)。另一种是与知觉有关的客观实在,如房子、桌子、树林等等。
因此,感觉论者如马赫不区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题,把后者与前者合二为一,所以说
物体和精神,物理的和心理的都是感觉的复合或要素的复合,这是完全错误的。这也是
引起实在论争论的伪问题(pseudo-problem)原因之所在,是必须加以澄清的。
卡尔纳普一开始把心理语言或者物理语言看作科学的基础语言或普遍语言,但是后来放
弃了这种观点,认为不仅是物理或心理的,就是在它们之外的抽象理论概念和数学语言
,都能成为知识论的基本对象。当然卡尔纳普这种转变是从句法分析到语义分析,从形
式结构转向到物的语言所引起的。卡尔纳普曾经说过,在科学中理论的概念和感觉的概
念一样,都是在科学理论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卡尔纳普这样重大的转变,人们
都说他的哲学观点疏远了实证主义而走向了实在论。
费格尔从始至终坚持他的批判实在论的立场,一贯和实证论相对立。他关于物理-心理的
学说,就是为他的观点从心物同一论方面作出的论证。艾耶尔在他的《经验知识的基础
》,特别是以后的《知识问题》一书中,也注重物体(material thing)的假定以及它和
感性材料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性的研究,以及外在世界、历史过去和非我精神生活
的研究,这也表明他对感觉主义有所怀疑而向实在论方向寻找出路了。
我讲的就是这些,请先生们批评指正。

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年,第1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2.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