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哲学中的宗教热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1日15:30:26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KTheory (KTheory),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哲学中的宗教热情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4月10日18:09:0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人类总是执著地追求着自己所要狂热地热爱和捍卫的事物。对于思想家来说,那便
是"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热情常常先于理性渗入到人类的思想之中,反而成了
理性的起点。被我们尊为最崇高学术,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的哲学,往往也充斥着一种
宗教式的热情。
     这种宗教式的热情,在哲学中往往难于被人们所察觉。不过在宗教里可以看得更加
清楚一点,因为它正是驱使我们献身信仰并感到欣悦的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我们自身
对真理的渴望。宗教预先为我们设定了某种"绝对真理",虽然它有时候在外人看来似乎
是怪诞 ,甚至荒谬可笑,但它使我们见到了真理并不是什么孤寂的东西,而是可以为我
们所知觉,并且可以与之融为一体。于是说,宗教为我们设置了一个我们可以崇拜,或
者说是敬畏的对象。但要进一步解释这个对象,宗教就显得软弱无力了。不过,这已经
使人们心中有了可以依靠的圣物,至于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已经变得次要了。

     我们大多数人能够以理解的目光看待这种宗教中的热情,但是少有人注意到哲学中
也流露着同样的情感。作为人类心目中一种真理的象征,哲学并不总像人们所期望的那
样具有绝对的权威。一般说来,哲学中每一个新的运动,都是企图解决长期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某一些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由流行着的表面上不调和的看法而引起的。
新产生的思想体系,往往是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为其主要目的,即是从更深入的层次对
几种看法进行调和,指出它们本质上是统一的,或者更彻底一些,从另一个视野来看待
这个问题,指出原来看法分别的局限之处。而对新思想体系的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同
时代或更早的哲学思潮。这个重要的研究指导思想,赋予了哲学体系以灵魂,而于之相
比曾经引以为重要的哲学的基本假定却不再产生重要的影响。

罗素认为,哲学的进步主要是体现在研究的方法上,也就是思潮上,像近代的理性思潮
的回归,就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进步的标志。比如,当我们在论及康德的思想时,我们往
往着重研究其理性批判的精神,对其的一些假定并不作过多的争论。特别在现代的哲学
思想中,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哲学的预设的选取,主要是受到思想家们自己经历
的影响,是带有较强烈的个人色彩的。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的
始祖,他的理论就充斥着他幼年时期的很多欲望和幻想。提倡超人哲学的尼采,其思想
本身实际上就是作为从小体弱多病的他的一种心理的反映。

     按照如此的分析,思想的形成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个重大问题,其思想的基点往往并
不代表某种神圣真理,往往受到哲学家本人个人情感的影响。如果只是这样,从某种实
用的角度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建立在这样基础的哲学无端地狂妄自大,硬要把
自己提到真理的化身的地位上,这便是不可容忍的了。某个思想学派随着历史的进程,
会不断地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改,但至彻底消亡之前,始终不会放弃这个思想最初形成
时所包含的预设,而会通过无休止的修正来尽量于事实相吻合。我们不妨来打一个比方
,假设一个笃信经典牛顿力学的团体,想要向世人证明绝对时空观的正确性。他们会首
先作出预测,某年某月某日几颗星将出现在某个方位形成一个十字的形象,并拿出一大
堆繁复的数学推演和逻辑推理,骇得人们都虔诚的期待着这一奇迹的发生。然而事实并
非如此,这个团体便会庄严的宣布,他们推测在天空某处有一颗巨大的恒星,影响了行
星运动的轨迹。又经过了几年的艰辛的演算,终于推出了这颗恒星的方位。不过,在长
期不懈的观察下,也没有发现这颗恒星。他们又做出推测,有一片巨大的星云挡住了人
们的视线,于是他们又开始了艰苦的运算......如果这个团体的某一项预测碰巧实现了
,这边成为经典力学的一个伟大胜利,并作为后世的经典。类似这样的实例,在科学和
哲学的领域中都是广泛存在的,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很多这样的思想学派,把它的辉
煌并没有正确的归结到其研究的指导思想,也即一种哲学思潮上,而是更多地归结到了
他们思想的出发点。于是,这种出发点对于他们来说就变成了宗教性的信仰,因为这种
预设中包含了他们太多的非理性的情感。他们后来对理论修改做出的种种努力,也就是
好像宗教的崇拜,极力维护他们原始信念的神圣性,而他们原设是否还是合适,对他们
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不能简单地归于有没有严谨科学态度的问题
。这涉及到了人们原始的本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人是否有宗教性的问题,关于这个
讨论就已经超出了这里的论题。

    这些笃信自己信仰的哲学学派,通常不满足于单独自己去信仰,还倾向于把这种热
情传递给其它人。不过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证不适合于传递这种热情。就像一个宗教在对
外宣传自己的时候,并不是去传播有关教义的种种论证,而是使用一种激情的,极具诱
惑和煽动力的语言。而这样的哲学通常使用的是一种艺术诱导的语言,带给我们一种精
神上的圆满。正是这种圆满感麻痹了我们,使我们懒于去进行费力的思考,就轻易地接
受了这种学说。假设一位学者向大众宣传绝对时空观,他会从和谐这个角度进行艺术的
暗示,只有这种绝对的时空观念才给我们以和谐美的感受。于是他的艺术化的演讲,使
我们陶醉在一片和谐美中,而我们也飘飘然地自觉领悟到了真理。如果我们的思想的仅
停留于此,我们便不是在追求真知,而是在追求一种虚荣的美感,而我们自己也变成了
虔诚的信徒了。

人是理性的动物,但这种理性又被一种潜伏的非理性所控制,而且也是极大地渗透了我
们理性的学术。哲学始于理性而终于非理性,而宗教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由这个
问题出发,也许我们能对人性做更深入的探讨,不过那就不是本文的内容了。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 修改:·wildwolf 於 06月21日15:30:58 修改本文·[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