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 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3日13:21:1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注: 本文是《后现代精神》一书的序言。《后现代精神》,[美]大卫.格里芬编,
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98年1月第一版。
——————————————————————————————————————
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
王治河
四
关于后现代主义所讲的“否定”、“摧毁”与常识所理解的“否定”和“摧毁”之
间的区别,诚如人们所知道的,后现代主义是讲否定和摧毁的,它也的确包含有否定主
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对此,我在《朴素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
究》一书中已多有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然而问题在于:有否定主义、怀疑主义和
虚无主义的倾向并不等于就是否定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
与否定主义至少有两点本质的不同:其一,否定主义的否定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否定就
是一切,否定本身就是目的,而后现代主义所讲的否定是有关怀的,它反对任何假定的
“大前提”、“绝对的基础”、“唯一的中心”、“单一的视角”,旨在向人类迄今为
止视作究竟至极的一切东西挑战,其目的是为解放人们的思想,拓宽人们的事业,为人
们争取自由。“自由原则”是后现代思想家的“最高原则”(伽达默尔语)。
其二,从方法论上看,否定主义的否定就是绝对的拒斥,就是简单的说“不”,而
后现代主义所讲的否定在某种意义上则可以说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前者导向虚无主
义,后者导向思想的解放。而后现代主义所讲的“否定”对思想的解放意义,在我看来,
集中体现在它对封闭的“夜郎主义”的拒斥和对开放性思维的倡导上。
众所周知,夜郎王虽已作古两千多年了,但作为一种封闭新的、自大狂的式的思想
方式的“夜郎主义”却并没有随风而去。在东方是这样,在西方也是这样。所谓“人类
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中心主义”,以及“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夜郎主义”的表现形态。这种思想方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是巨大的。它不仅妨碍着人们客观的认识外部的世界,而且妨碍人们们正确的了解自身,
它使人类成为愚蠢的“井底之蛙”。所幸的是,抗拒这种思想方式的努力也始终没有停
止过。在当代,后现代主义便是“夜郎主义”的致命客星。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也好,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也好,在拒斥“夜郎主义”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没有分歧的。美国著
名的后现代思想家霍伊对“夜郎主义”的批判,便集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这一思想取
向。
霍伊主要攻击的是“夜郎主义”在西方的两种表现形式:“故步自封”与“夜郎自
大”。霍伊用来克服“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的工具是他的“系普学解释学”。
霍伊的系普学解释学是从福柯的系普学发展而来的。这是一种内在的批判方法,这
种方法拒绝任何超验的视角和超验、必然的一般标准,致力于从内部阐释和批判偶然的
社会形态。霍伊的系普学解释学向普遍必然性挑战,致力于结构必然性,从内部揭示我
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哲学的偶然性。系普学解释学要告诉人们的是,那些想当然的被看作
是一般的、永恒的和必然的东西,其实都有一个历史的,也就是说是有开始的,因而也
就是有结束的。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其实也不是永恒的,也是有一个历史的。这是我们怀
疑我们视为必然的自我概念其实“仅仅是偶然的”。在霍伊看来,指出我们的自我认识
是偶然的,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摒弃对自己的理解。我们依然可以喜欢我们自己的自
我理解,但无权将这种理解强加别人,更不应当自动断定:其他人也应当用同样的方式
理解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伊认为,系普学解释学让人们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
“学会与偶然一起生活”。
依据系普学,霍伊对人的“自大”(complacency)进行了颠覆。这一颠覆集中体现在
对传统的线性的、连续进步观的批判上。因为这种进步观既是人类自大的根据又是人类
自大的表现。这种连续的进步观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假定现在比过去好,未来将比现在更
美好,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人类正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未
来。
霍伊将这种寄希望于未来的思想称之为“乌托邦式思维”。它本质上是线性进步观
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霍伊看来,去向于含混的未来,对一种新的思维态度进行乌托邦式
的思辨,可以说丝毫无助于对现在的研究。因为这种乌托邦式思维并没有告诉我们,我
们如何可以是不同的。按照霍伊的观点,这种认为一种含混的未来将比现在更好的思想
其实是一种非常空洞的想法。它丝毫无助于我们了解我们在过去哪儿做错了,有哪些错
误我们其实能够避免的。
“故步自封”(parcochialism)可以看作是“夜郎主义”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对它
的克服构成霍伊系普学解释学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故步自封”,按照霍伊的界定,
并非指对需要认识的东西缺乏完全的知识,而是相反,指“自认为对所需认识的东西具
有完全的知识,从而将其它的解释拒之门外”。不难看出,“故步自封”的一个主要表
征是“自我夸张”。它缺少自知之明,不适当的夸大了某种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我觉
得传统的普遍主义(universalism)也可以看作是故步自封的一种表现形态。因为普遍主义
便是将某种产生于具体历史条件中的有限的、特殊的、以及暂时的认识夸大为无限的、
一般的和永恒的真理。因此,被后现代思想家揭穿身世的普遍主义便大可不必像海姑巴
——————————————————————————
注:海姑巴,荷马史诗中战败被俘的特罗亚王后。
——————————————————————————
那样的悲叹。因为你既然被追查出并非金枝玉叶,“无非是普遍经验的庶孽”,那么恢
复本来面目,过一过平民的生活有何妨呢?
“故步自封”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封闭性”。与此相反,解释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则是“开放性”。它坚持解释的多样性,拒斥“唯一正确的解释”和“独一无二的真
理”,因此成为医治故步自封的良药。
在我看来,霍伊的多元主义的系普学解释学不仅在克服故步自封问题上是有效的,
而且在代表后现代主义反击普遍主义的攻讦上也是成功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真正
的后现代主义与否定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一条清清楚楚的界
限的。
我们知道,后现代主义对多元论的推崇是它使中受到形形色色的普遍主义的攻讦,
这些批评的一个核心要点是指控后现代多元论涉嫌“操作性矛盾”,必然要陷入“自
我参照性的悖论”。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所谓后现代主义的“操作性矛盾”,就是,
一方面宣称社会一致和社会共识概念是可疑的、是应该屏弃的,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
同意它的批判性的论断是正确的;一方面宣称有效性概念本身是应该否弃的,一方面
又将自己的论断视为有效的。在方法论上,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为,一方面向一切究竟
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反对一解压百解,另一方面又断定自己的理论具有优越性和优
先性;一方面反对一切巨型理论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却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霍
伊清楚的认识到,后现代主义者要捍卫多元论,就必须面对这些矛盾和悖论,就必须
对这些批评作出回答。霍伊相信,自己的系普学解释学可以有效的回击这些批评,从
而成功的避免这些矛盾和悖论。
在霍伊看来,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当代普遍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涉嫌操作矛盾的
指控,是建立在对后现代主义的误解之上的。其实质仍是站在传统的哲学立场上进行
的,是建立在对理论的传统理解之上的。具体地说,这一指控是建立在这样两个可以
说是互相矛盾的暗中假定之上的。假定之一是,后现代主义者同他们一样是个普遍论
者,因而必定建自身的理论设想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正确观点和公理,;假定之二是,
如果后现代主义这不是普遍论者那他便一定是虚无主义者。霍伊认为,从这两个假定
不难看出,普遍论者仍然没有逃离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的窠臼。
关于与虚无主义的关系,霍伊认为,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是反对虚无主义的。它
并不反对理性也不捍卫非理性,“只有虚无主义才走得这么远”。而和以自己的系普学
解释学是拒绝走入虚无主义的极端的。霍伊认为自己的这种理解与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
的思想是一致的。霍伊不同意哈贝马斯对福柯的解读,认为福柯始终没有将自己看作是
一个攻击理性的反启蒙思想家。在《什么是启蒙?》中,福柯明确的提出,理性的精髓
将被保存在任何事件中。霍伊认为,福柯与哈贝马斯的分歧不在于一个不要理性一个要
理性,而在于重建关于理性的元理论是否必要。在福柯看来,哈贝马斯的生产一种理性
的元理论的工程不是今天最需要的批判行为,现今最需要的不是批判理论,不是用今天
的术语重新描述自主的理想,而是更具体的批判历史实践。这里不存在虚无主义的问题,
霍伊强调,“福柯也好,伽达默尔也好,都没有一般的反对真理概念和自由概念,只不
过更感兴趣的是这些各式各样有待丰富的真理和自由概念在实践中是如何具体的被解释
的”。这便涉及到对普遍论指控中所暗含的另一个假定的反驳。
霍伊强调,多元论的谱系学解释学尽管反对普遍论的主张,但无意确立自己的主张
为正确有效的,进而取代普遍主义者的公理。为了更好的与普遍主义划清界限,霍伊主
张用后现代解释学的“解释”的概念来代替传统的“理论”概念。
传统的“理论”概念是与“现实”相对的,正确的“理论”无疑是对现实的准确把
握和真实描绘。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一种“图画”。这图画是的理论概念又是以下列这
样一个预设为条件的,即现实(包括社会现实)是给定的(given)。而在霍伊看来,现实,
特别是社会现实从来就不是给定的。因此没有任何理论可以绝对正确的把握现实。这并
不意味着说现实是完全混沌的、不可认识的,所有感知和认识都是抽象和虚假的幻觉,
而是说现实是复杂的、生动的,像黑格尔那样绝对把握事物是不可能的。在霍伊看来,
这就是阿多尔若等人所揭示的“思想的局限”。
既然现实不是给定的而是复杂多变的,既然人们只能相对的认识现实,传统的图画
式的“理论”概念便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因此,霍伊主张用解释概念(其最大的特点是开
放性)来代替理论概念.相应的,传统的作为一种肯定的、建设性的社会历史力量的哲学,
应当被作为一种否定的或批判的功能的新哲学所代替。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马克思对哲学
任务的界定,既不是在于推断和宣布一些适合一切时代、一切地点的“永恒真理”,而
是要从现实出发,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不难看出,霍伊的系普学解释学尽管
是批判的、多元的,当时与否定主义、虚无主义无缘。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后现代解释学
多元论的否定性价值:有效的防止和反对了独断论;而且在于揭示了后现代解释学的多
元论的肯定性价值:进一步产生新的视角和理解。这可以看作霍伊的后现代理论给我们
的第一点启示。
霍伊给我们的另一点启示则是:真正的后现代思想家既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悲观
主义者。因为他(她)知道,眼泪和傻笑都会模糊人们的视线,妨碍人们直面人生。这使
我们想起I.哈克英在《福柯的考古学》中所讲的一段话,他说:“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虚无主义,以及诸如此类的概念,只有与超验的或永恒的主体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的确,夜郎主义者无疑是乐观的,但我们能就因此称反夜郎主义为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
的吗?也许现在到了人们对“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这些人们已经
使用的驾轻就熟的概念来一番再思考的时候了。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 修改:·wildwolf 於 08月03日13:24:45 修改本文·[FROM: a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1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