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 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3日13:23:0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注:   本文是《后现代精神》一书的序言。《后现代精神》,[美]大卫.格里芬编,
       王成兵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98年1月第一版。

——————————————————————————————————————
                            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

                                                    王治河


                                   五

    读到这里,读者也许会发出疑问:后现代主义建设性向度的依据何在呢?换句话说,

为什么后现代主义会具有这种建设性的向度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这个问
题。


    首先,它源于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性。正像人们日益意识到的那样,作为一种影响广
泛的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并非某几个心血来潮的思想家闭门造车的产物,它既是
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有时对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回应。它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是
一种时代哲学,它势必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将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
都集中于自身之中。而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也是最强的时代之音就是对创造的呼唤。
这一呼唤不可能不反映在后现代哲学中。

    其次,它源于后现代思想家大都是“操心之人”。他(她)们既不是玩世不恭的颓废
派,更不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造反派”,而是一些严肃的思想家,使一些操心人类
命运,具有古道热心肠的人,是肯担待的人,这从福柯下面的一段话中可以清楚的显示
出来。他说:

           今天的哲学——这里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用以向它自己施加压力的
       批评工作,那在它又是什么?它要不是在于努力弄清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才能
       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去为早已知道的东西寻找理由,那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
       呢?

    后现代思想家不仅是“操心之人”,更是直面现实的人。他们清楚看到了人类目前所
面临的核武器和环境这两个“足以毁灭世界的难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难题,正是在追本
溯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对于热门内今日的不幸,现代性(主要是现代的思维方式)难咎
其责。因此,挑战、批判现代性便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务。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为
什么格里芬要说:“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我
们以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都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最后,它源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既爱又恨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包
括传统的)的关系决非一种“有他无我,有我无它”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
ambivalent(既爱又恨的)关系。后现代主义要否定的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存在,而是它的霸权,不是它
的优点而是它的局限。它欣赏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物资和精神方面的进步,同时又对现代
化的负面影响深恶痛绝。这种“既爱又恨”的关系决定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不
是机械的否定,而是某种程度的“辩证否定”。也正是这种“辩证否定”造就了后现代主
义的内在生产力和积极的建设性。能不能找到第三条路:既实现现代化又有效的避免现代
化的弊端?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显然问题的难度是不小的。但后现代所
推崇的英雄就是坚韧的“游刃与两种对立之间的人”。

                                    六

    对于在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今日中国来说,谈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意义呢?这是相当一
部分人发出的问题。我想格里芬主编在特意为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已经很好的回
答了这一问题。他说:

            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
        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是“后现代化”了。

    这,可以说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正如后现代无意成为新的理论“霸主”一样(这与它的思想宗旨是相悖的),我们也无
意推广什么。只希望人们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后现代主义,给它一点生存的空间。作为
另一种视角,如果它对于拓展我们的思维的苍穹,对于改变你我的人生能有所助益的话,
便是作为组织者的我们所能感到的最为欣慰的事了。

    这里要特别感谢大卫.格里芬教授,没有他和文郁君的积极努力,有关建设性后现代
主义的几本书的问世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深深感佩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别是王吉胜副主编的
远见卓识。正是出版社以及许许多多朋友(也包括许多未谋面的读者朋友)的支持赋予我们
勇气,是我们得以克服艰难,将这一工作进行下去。这一切是我不禁想起那句古老而隽永的
格言:高尚的心灵都是相通的。

                                                                  王治河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 修改:·wildwolf 於 08月03日13:24:42 修改本文·[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