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冷眼看后现代主义(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8日18:15:3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asein (湖上草),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冷眼看后现代主义(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6月27日20:20:13 星期三) , 站内信件

冷眼看后现代主义
华明

后现代主义特别推崇的概念之一是差异,这是它反本质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基石。在
后现代主义看来,以往的学说大都是本质主义和等级主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事物都有自己
的本质,所有事物的意义或者价值则可以根据其本质按照大小或者高低进行排列。而后现代
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的,相互之间无所谓大小高低,它们只有差异。对于这样一种
观点,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反驳,例如列举事实,说明事物确有本质差异。伊格尔顿也
这样做了,不过他最有力量和最有趣味的是巧妙地指出,后现代主义把差异强调到了这样一
种地步,即事物之间只有差异,以至于所有的差异都已经成为无差异的了,这样,后现代主
义最信奉的实际上是一个无差异的差异,从而在逻辑上使后现代主义陷于谬误之中。伊格尔
顿的《后现代主义的幻象》(1997)一书中的许多部分就是以这种方式写成的。
在当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仍然是时尚潮流。学界众说纷纭,但大都是对其现象进行评价,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直指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的若干概念,对批判一切传统思想的后
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有趣的是,伊格尔顿的许多批判不是针对其内容,而是针对其逻辑,常
常与其说是雄辩的不如说是机智的。
后现代主义拒绝大写的历史,认为历史是随机的,没有目的,并没有以“进步”、“辩证法
”或者“世界精神”的形式存在的。而且,后现代主义在这样做的时候,更有甚者,连“世
界的存在方式”这样的说法也加以拒绝。有些人认为历史在整体上是一个进步和发展的故事
,有些人认为历史主要是一个压迫和反抗的故事,而后现代主义认为历史根本没有情节,对
此,伊格尔顿没有正面反驳,而是问道,如果历史的确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部万花筒式无
尽地随意翻滚的历史,为什么总是反复将它的碎片组成匮乏和压迫的形式,而且这些匮乏和
压迫的形式如此之多,足以满足后现代主义对于多样性的爱好呢?也许后现代主义不承认历
史具有形态是想要否定历史上的悲惨状态,但是它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了出去。后现代主
义理论中经常把权力作为完全否定的事物加以提及,那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只能希望它自己
不为人们相信,因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一种理论为人们相信本身就是掌握权力。后现
代主义反对权力,与此相联系它也反对总体性。伊格尔顿指出,对总体性的反对其实是假冒
的,对某些总体性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另外一些总体性的认可,例如,监狱,身体,专制主义
是时髦话题,而阶级,变革,生产方式则无人提及。
在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中,一个经常提及的东西是阶级-种族-性别三联物。表面看来该三联
物令人信服,某些人因为他们的性别受到压迫,某些人因为他们的种族,而某些人因为他们
的阶级。伊格尔顿指出,这是一个容易使人误解的公式。首先,主张划分种族的种族主义是
错误的,主张划分性别的性别主义是错误的,因此很容易得出主张划分阶级的阶级主义也是
错误的。而实际上,某个人是黑人并不是因为某些别人是白人,某个人是女人也并不是因为
某些别人是男人,而某个人是某个阶级的却的确是因为某些别人是其他某个阶级的。属于某
个阶级不是做压迫者就是做被压迫者,而属于某个种族或者某个性别并非如此。阶级是一个
完全社会性的概念,种族和性别不是。种族和性别永远存在,但是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成为
压迫的因素。消灭阶级是消灭压迫的前提,阶级问题是较种族和性别问题更根本的社会问题
。后现代主义强调女权主义和族裔主义而回避阶级斗争,弱化了对现代世界中的关键问题的
关注。
和几乎同样感性的性相似,身体现在也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话题之一。人们沉溺于对身体的
爱恋之中,达到了精神自慰的地步。有各种各样的身体,残缺不全的身体,遭受囚禁的身体
,欲望失调的身体,但是,没有营养不良的身体。微观地说,后现代主义者强调身体是为了
回避统一的主体,他们看到的是消散,分裂,去中心的自我。宏观地说,身体学是对激进政
治学的深化,又是对它们的替代。
凡此种种,后现代主义的这一切话语,都是替代性的,是承认现存制度无法颠覆的激进政治
能量的进攻方向转移。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叛逆,以拒绝现存世界的一切物质与精
神现实来批判它。伊格尔顿认为这就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从而肯定了它的批判意义。
后现代主义注意到许多过去属于边缘的不合理事物,并且把它们放进了政治日程。但是,伊
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以当代资本主义的物质逻辑反对资本主义的精神基础,它破坏了批
判对象的基础,然而自己也失去了基础。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我矛盾。因此
后现代主义并没有解决多少问题,甚至又增加了若干问题。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不是长篇巨著,但是涉及内容很广。总体性,宏大叙事,大写的历史
,他者,制度,体系,精英,价值,话语,性,族裔,身份,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时髦话题,
但作者对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大都持有异议。总体说来,并不像后现代主义自己认为的那样,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与其对手的概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而是它的概念与其对手的概念都是唯
心主义的,不过常常是后现代主义赞成而对手反对或者相反,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是其对手的
颠倒的影象。在这些概念也已成为中国学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的今天,伊格尔顿的意见是
清醒剂。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论辩的角度和方式常常出乎意料,在我看来,对于中国读者来
说这也许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后现代主义全面否定一切传统学说,尽可能地抛弃所有旧有概念,有着深刻的根源,在实践
上无法真正采取任何推翻现存制度的行动的时候,反抗只能是精神上的,于是认识论成为最
适合的战场。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不断发展的胜利,尽管它激烈地反对资本,它还是
异常鲜明地表现出资本主要是市场经济的逻辑,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也是资本的内在矛盾
的体现,资本在胜利的同时,也必然存在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后现代主义产生于后现代时
期,但它对资本统治的世界进行最彻底同时也是最绝望的批判,它以资本本身的逻辑向资本
发起进攻,这就是以否定一切逻辑来否定资本存在的逻辑。在政治上,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陷
于低潮之后,西方进步学人看不见理想世界,但又对现存社会感到失望的无可奈何的表现。
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不仅是以现存社会之矛攻现存世界之盾,而且,它还近乎悲壮地企图
与这个现存社会同归于尽。
最后说几句,当我看到伊格尔顿这个西方学者用近乎轻蔑的口吻说中国在进口可口可乐的同
时一起进口德里达的时候,我的心里十分反感,可是,当我后来在一本著作中看见一些中国
人理直气壮地宣誓效忠后现代主义的时候,我又感到伊格尔顿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有针对性
的书,尽管我对其中个别观点有所保留,例如它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论述。面
对这些中国人,我想伊格尔顿会以他特有的方式说,你们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没有掌握后现
代主义的精髓,后现代主义者是从不这样坚定地信奉某种主义的,即使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象》特里·伊格尔顿著,华明译,收入周宪,许钧主编的《现代性研究
译丛》,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

《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27日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