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tdog (评论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我的《中庸》评注——(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06日19:36:0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
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性,道,教,中,和等是中庸中的基本概念。
“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儒家
认为人的性是善的,他的一切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前提上了。但这个假
设本身就很难说是对还是错,但我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有了“健顺五常之德”?
本身对性的理解认识还没有切定下来,就以此为基础,注定了儒家思想的失
败。
“道,犹路也”,道就是道路。就是说人的日常行为应该遵循的路线。也就
是良心,道德;这里面也应该包括法律,因为法律也是应该遵循的东西。儒
家轻法重道,把法律不包括在道里面而放到了教里面。
“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差异就在于“教”。“礼、乐、刑、政”这些都
是教。于是连统治者都变成了老师,于是当奴隶也是被教的过程。儒家的思
想处处都在宣传着奴性。
中和要求得就是人要没有喜怒哀乐,即使有也不要表现出来。泰山崩与前而
不动的境界不可能人人达到,但是作伪君子却容易得多。于是造就了无
数的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也造就了一些被儒家毒害至深的木头人。人没有喜
怒哀乐,都是一个面孔,活在这样的世界难道不可怕么?天下都至中和了,
我宁愿去死。不过幸好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使儒家自己在那里空想。连
孔孟自己都作不到。
道不远人,要求人时时刻刻的都守着道。这一点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但最终
也只能是空想,对伪君子没有一点作用。但不可否认,这是整篇中庸里面少
有的有道理的东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7.76]
※ 修改:·catdog 於 03月08日16:09:52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7.7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