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xga (我本无心),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佛教科学论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Aug 31 18:11:32 2005)

第四节 超越您的经验

  世间上普通的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往往是不
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比如在看电影时,观众认为电影里
人物的动作是那么活灵活现连续不断的,但懂得一点电影原理的人们都知道,电
影的放映实际上是由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串起来的,因为播放的速度很快,人的肉
眼就觉察不出来了,误认为是连续的动作。又比如一个瓶子,在没有破碎之前,
对于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瓶子,人们都会认为是完全同样的一个瓶子,但佛陀则
告诉我们,它是在刹那刹那地变化坏灭!因此,人类的经验往往就是对事物表层
现象的一种虚假体验,对此,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看法,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
学家威斯柯夫说:“量子力学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非物质能力,可是并不因它不
可看见,我们就不能认识它和不相信它。在科学上几乎每一件事都是超过你的直
接经验的。”而佛教里一些高深的道理,比如说空悲不二的哲学教义,更是超越
一切相状的,是凡情不可思议测量之处。

  现在人们不会仅凭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能领会理解,就敢随
意地去指责当代科学家们的发现是“唯心”或者是“迷信”。而佛法是更加地微
妙难思,人们就更不应该在没有深入观察之前就任意随便地下结论。佛陀当时在
菩提树下证悟后,曾经自语道:“甚深离垢染,光明如虚空,甘露微妙法,我今
已获得。我虽欲示说,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薮,不说默然住。”但后因梵天王
的劝请及忆念起以前的大悲愿力才开始转法轮。

  虽然佛法很深邃,但是对于信众来说,由于有历代证悟了的传承上师们的教
授,佛菩萨又有广大无边和无穷善巧的智慧把那些微妙难思的佛法深入浅出地道
来,所以只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习,具善缘和有信心的佛教徒们也是很容易地领
悟到佛法的真谛。对于一些非佛教信徒来说,也许他们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良好
的机缘深入到佛法那广阔的智慧海洋中,但通过以上这种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比
思索,或许间接地能对佛法生起信心。

  有些对于佛法基本道理都不懂的人,却好望文生义,比如对于空性,误解为
既然佛教认为“四大皆空”,就是悲观主义,消极逃避等等,这样随意猜测,妄
加诽谤,这显然曲解了佛法里所讲述的甚深道理。在世间上,若是还没有搞清或
是根本不了解对方的观点,就那么喋喋不休,除了以为你是疯子和别有用心外,
人们对你还会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呢?若是一个对是非毫无观察能力非常愚笨的人,
说一些疯话也许还情由可原,但对于一个有智慧和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做
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应该经过详详细细周密的观察,特别是对于在中国和世界上
流传影响达数千年的佛教,不但有精深博大的哲学文化内涵,而且在历代都有亿
亿万万的人们在追随,所以就更应该慎重才对。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中国近代
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
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第五节 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有些共产党员以为,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佛教是主
观唯心主义的宗教。事实上,佛教的理论是相当深奥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
领袖陈独秀先生,1920年在上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被
选为总书记,他说:“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所以,我们不能
简单地以唯物唯心的判断就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的,它们只不过是不同的系统
而已。

  大家都知道,哲学是对人生、宇宙世界总的看法,涉及到精神与物质、自然
与社会等各种现象而超越于各门具体学科,并对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总的方法论和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佛教就应该是一种哲学。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
思说:“宗教是整个世界总的理论,它是包罗万象的纲领。”中国早期著名革命
家章太炎则说:“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并且佛教
也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在历代高僧大德对释迦牟尼佛的经文教义进行解释和
注疏过程当中,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比如中观派和唯识派等等。关于对伟大中观
学派思想的开创者龙树菩萨的认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彻尔巴茨基教授在《佛教
涅槃概论》中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哲学家之一。”他还把龙树的中观思想
和英国现代哲学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国伟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互相进行比较
后说:“布拉德烈对于日常世界中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
间与时间、变化、因果、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互相吻
合,这是很令人注意的。从印度人的观点来看,布拉德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
观派的哲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的辩证法之间或者可以
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再者,佛教的思想理论也并非盲目或随心所欲地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严密
的推理论证基础之上。在藏地寺庙中曾有过的上千座辩经院就是一个明证,在这
里佛法乃至人类思想中许许多多的概念和观点都要通过理性的检验。所以恩格斯
也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
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
发展阶段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篇研究释迦牟尼佛和黑格尔的文章,从文章
的内容可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
想的历史渊源作过研究的人们都知道,马克思辩证思想则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
是与黑格尔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佛教中有丰富的辩证主义思想,并直接
影响到世界包括古今的很多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承认的,
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从此语
中可得知,佛陀以前整个人类都处于迷茫而无有成熟辩证思想的状态之中。

  另外有一些人以为佛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佛法里所有的教义和理
论也是凭空唯心构造,或是仅凭个人的经验和信仰而建立起来的,并不是符合客
观实际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才是客观的、唯物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但这样的看法并不被佛教徒所认同,因为佛法包括教法与证法,教法就是对宇宙
世界中万事万物的看法,但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还包括有一整套的修
行实践,这就是证法。一个人若是完全地遵照佛法的教义去实行,最后他就会亲
证到佛陀所说的境界,那时佛法的教义就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已,而是千真万
确的事实了,所以历代证悟了的高僧大德皆异口同声地称赞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
的每一句经文皆真实不虚。从需要客观实践的验证这一点来看,马克思哲学、科
学与佛教也都是相通的,而并不是相悖的,如科学家哈尔坦因所说:“有智慧的
人将宗教和科学理论并用。”李石岑教授,曾赴欧洲各国考察西方哲学,是较早
介绍宣传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说:“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于对科
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
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现代科学之父、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则说:“
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须死板的教条及教义,包
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只有
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科学是最讲求客观实际的,既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
家都认为佛教能与现代科学相依并用,那么对于那些思想陈旧老化的人,依然以
为自己信仰的是客观唯物的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与“主观唯心主义”的佛教水
火不相容,抱着这些老思想的人现在是应该认真观察的时候了,不要以为自己的
智慧和对现代科学的认识比爱因斯坦还伟大。

  如今,在物质飞速发展的世界各国正在出现种种佛教中所说的事实,如很多
人能够回忆前世,显示神通神变,以及发现非人城市等,若这些实实在在的真实
例子都不承认,那就只有在这个世界中闭塞视听来过日子,否则将无法面对现实。
假如真正的现实也不承认,那怎么还会是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呢?马克思
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应该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并且我们的现实
世界和社会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跟得上现实社会
的发展进步,如果只是一味地抱着一些陈旧观念,机械地摹仿一些过时的传统教
条模式,那怎么会有新鲜的活力和强盛的生命力呢,这也违背了马克思关于事物
是辩证发展的观点,这岂不成了假唯物主义了?

  我们无论谈什么,都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服从最符合事实的观点,这是合
理的科学态度,也是佛教的精神所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要商谈任何问题,
都必须在和平及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就如佛教所作的教导。”可惜在我们现代的
有些人没有什么观察能力,对一些观点和说法也不知道用辩证发展和公正的态度
去好好地思维,我认为只要是自他都有益、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主张,就应该值得
我们去承认。


第六节 佛教是人类最高文化的产物

  我们藏地是观音菩萨的所化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以上的藏族人都信仰佛
教,是大乘根机的众生。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很偏僻地方没有文化的人,看见出家
人也不恭敬,到了寺院也不合掌顶礼,在佛像面前更不摘下帽子以示尊敬,与有
学问的高僧大德交谈时也经常是摆出一副傲慢自大的样子,但是这些人除了每个
月对发工资特别关心外,倒没有听说过他对人们做过什么大的贡献。我想随着历
史潮流的滚滚向前,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终将后悔莫及。确实现在一些人在抛弃
了信仰,虚度了一生后,等到老年时自己又非常后悔,虽想赶紧学佛,但这时多
半已造下了足够的业,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佛教也是讲普度众生,这二者的真实意
义上都是以善心和好意来为人民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互相信任,彼此学习理解,
多多沟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增进大家的团结,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纵使今生今世不能信仰佛教,但对于佛教至少也应该用一个传统文化
的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著名社会改良家,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说:“
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此外,佛教
在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中,曾对绘画、雕刻、建筑、散文诗歌、戏曲小说、语言
文字、音乐等文学艺术及哲学、政治、社会、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产生过很重大和
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古老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至今天仍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说:“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兴于汉
而盛于唐,唐朝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研究具有重要影
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说:“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佛
教文化对中国伦理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
许多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我们作为一个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研究佛经实际上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等各
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对人类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的
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据1914年的《甲寅书帐》记载,这一年鲁
迅购买的佛教方面的书刊就多达七十五种,共二百十三册。并且他先后出钱在金
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等,如今在上海展览馆就有当年的《百喻经》刻版保
存。当我们真实地去研究,把佛法里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拿到实践当中去
应用,把佛教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心里,那人们就都会行为向善,这样对整个人
类社会都会具有很大的利益。中国佛教协会的净慧法师在《佛教的正信与正行》
一文中,曾引用一位领导人的讲话时说:佛教徒最好管,他们都非常和睦团结,
不会作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非常好,假如家家户户都成为佛化家庭,那时我们的
世间就是一个人间净土。

  
第七节 维护信教自由

  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是非常地多,据1995年1月5日的
《人民日报》报道:宗教信徒,遍及全球。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我们
为什么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一文中指出:“宗教信仰是公民自由选择的基本权利
之一。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信仰宗教者在世界上有46亿人,而我们估计在
中国也有1亿多人。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教。我们不可能站在46亿人的
对立面,也不可能置中国1亿人于不顾。”

  中国共产党虽然信奉的是马列主义,不信仰宗教,但是也并不排斥宗教。这
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著作中就已明确指出,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
批判》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宗教需要,就象实现自
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警察干涉。”但在有些地区,宗教信仰自由还在受到威
胁,如四川省某县在1998年拆毁了很多寺庙,砸烂了佛像,居住在里面的僧众也
被赶了出来,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宗教原则,也与中国的国情与现行
政策、法规相违背。国家前总理周恩来曾说:“历史给世界遗留下那么多的信仰
宗教的群众,我们党的宗教政策也是从群众观点出发的政策。”邓小平曾指出:
“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又据《民族团结》,现在的国家主席江泽
民也说:“宗教问题涉及到千百万群众,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政府实行宗教
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国的宪法对此有明显的规定,我们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
教界的合法权益。”在现行的法律、政策、法规中,也对宗教信仰自由作出了明
确的规定,如《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
何国家和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
宗教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又中共中央的19号文件指出:“党对宗教的工
作是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国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也一再重申了这个立场,1991年中国代表王学圣在联合
国人权委员会第47届会议上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
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只要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中国政府都依法予以
尊重和保护。”1996年中国代表段启明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2届会议上也一再
重申:“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一项基本政策。”

  但因众生业力、因缘的关系,现在居士信佛还会受到家里人的各种反对,有
时高僧大德在弘法时也会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干涉,有些宗教部门的干部对宗教还
存在着偏见,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过激的行为。因此,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於1999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呼吁: “在当前有
些基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加强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的口号下,已经出现对宗
教内部事务干预过多的现象,应当予以纠正。”这就首先需要端正思想,尊重他
人的信仰自由,并且多接触研究些宗教教义,切实认识到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巨大
促进作用,从感情上把对宗教的盲目排斥转变过来;其次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
政策、法规,依法行事,不干扰、侵犯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刑法》第二百
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
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佛经中说自由是人类最大快乐,而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如果没有自由,
就会如同笼中鸟雀,身心极不自在。对于广大的宗教信仰者来讲,能够自由地信
仰和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非常地重要,他们不顾自己的身体生命以及一切的名誉
家产来一心一意虔诚追求的神圣宗教,在他们心目当中是至为纯洁高尚的一方净
土。现在社会上一些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反而可以开展,而正常的佛教信
仰活动却不能自由地进行。其实佛法的弘扬对于导人向善,净化社会、人心有着
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对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
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近代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伟大
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
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又说:“佛教是
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

  
第八节 以广阔的心胸来拥抱世界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抱一种科学的态度,不知即谓不知,知道得不多或仅是
知道某一部分的知识就不能以为自己已经精通一切了。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人,因
为经过常年累月的接触和研究,对某一个方面的事物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知识经
验和学问,甚至形成了比较庞大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对于研究过这些思想和理论
体系的人来说,一方面他们比一般世间普通人的观察要来得深刻,但另一方面来
说,这些思想和理论也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之中。所以仅凭自己知道的一些
学问就执著傲慢起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原来所得到的一些思想观念是绝对真
理,根本不可破坏的,这样在遇到一些与自己原有的观念相冲突的说法或事实时,
便不会去作任何调查,而一味地排斥和抵制,这种作法就不是科学所应有的客观
态度。

  因为已有的知识体系妨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发现,这是那些思想僵化保守人
的作法,他们对自己拥有的那点可怜东西总是洋洋自得、敝帚自珍。而世界上那
些大政治家、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艺术家们则是具有广阔的心胸
和深远的目光,根本不会因为人类已拥有的知识而把自己的智慧给禁锢起来了。
当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唤起创造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
无上的秘方。”所以说越是有智慧具大家风范的伟人们越是有谦虚广阔的胸怀,
乐意接受人类一切的新思想新观点,对于与西方科技文明并行存在的另一种体系
的东方佛教文化,总是欣喜地接受,并从中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因为正是这
些似乎与原有理论相冲突的新文明体系使科学和社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和完善。
H.G.威尔斯为此充满信心地说:“世界广大的地区内它(指佛教)仍然存在。很
有可能,通过与西方科学的接触,通过历史人物的鼓舞,乔达摩最早的教法,在
复兴和纯洁之后,会在人类的命运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对自我以及任何知识的过分着迷执著,都会对认识力的进一步发展
和对宇宙真知终极发现导致障碍。而佛教就是破除这种认知障碍最有力的一个武
器,它总是不带任何主观片面而平等地看待世界上一切发生的现象。剑桥大学的
名教授,得到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奖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
是一位认真研习佛经论典和禅观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入客观的真正内
明状况。英国的诺曼裴耐斯教授则认为:“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
‘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
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因此现代不信佛教甚至还反对佛法的这些人也应该需要观察自己,反问自己,
我以前不学佛的这种作法是否符合科学真理,如果还以为是正确的话,那继续下
去,若觉得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家和文学家们都赞叹和研究佛法,像我这样凭何道
理不学佛,这样自能忏悔以前的罪业,并能皈依或学习佛法,那也就是一个弘扬
佛法的人。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些毁坏佛像经书打骂僧人的人,如今若是能诚心
忏悔,修持佛法,这也是很好的。在人类历史上有马鸣菩萨等很多大德,就是从
不信佛的外道而归入佛门的。根据《地藏十轮经》的观点,弘扬佛教的人有两种,
一是从来未造恶业的人,二是造恶业后复作忏悔的人。古人说:“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从世间的角度来讲,知错即改,
从现在起重新好好地学佛那也是很好的人。我想那些不信佛教的可怜人,待到自
己年迈体弱的时候,见到许多人生中的老病死等痛苦后,也会如梦初醒,皈依佛
门的,但是还是不如趁现在你们身强力壮充满活力的时候就信佛好啊!



--
西藏归来,收获颇丰
向各位推荐西藏------名不虚传的地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172.16.6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