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8日19:30:1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windless (白虹贯日),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2)(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6月09日00:06:2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windless 所发表 】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2)
                作者:windless(windless.home.chinaren.com)
一.科学人文化
   如同后现代的话语分析,我们需要准确界定几个含糊的概念。所谓的科学(science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定义,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
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有时还指生产知识的
活动和过程。”,广义的科学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种,分别研究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己(精神意识)的关系,但现阶段还谈不上三者
是统一的。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随着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人口统计等的发展,社
会科学逐渐与自然科学靠拢,更多地采用了数学、定律形式的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而
技术作为科学的具体化、社会化,与自然科学紧密不可分割。所以普通意义下科学可以
理解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作为两者纽带的技术科学,即认识人之外的世界的科
学。本文与人文并列的“科学”即采用这种定义,而“统一的大科学”的“科学”指的
是广义的科学。
1.分化与整合——科学的发展史
    最早的科学起源于奴隶社会,虽然时间早,但在16世纪以前科学还浑然一体,未形
成体系,以具体而琐碎的关于社会和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的形式存在。古希腊的科学家
想通过理性的洞察力去寻求自然的意义,科学的理论不是通过实验、证明得出,而是为
这世界定义一套运动法则,是一种先验论。文艺复兴后,科学从宗教神学的阴影里走出
,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且内部不断分化,发展、衍生许多新的学科,如物理学从亚里
士多德的种种谬误中萌芽,到伽利略手上开花,并分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天
文学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发展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解剖学从威廉·哈维推翻盖伦的血液循
环说开始获得新生,等等。这时科学分化的速度超过整合,显得格外热闹,但基本上各
自为政,互不相干。直到17世纪牛顿出现,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系统地提出
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促成物理学的第一次统一,物理也从此成为科学的带头学科。但
意义远不止如此,它还是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力学创立了适宜于研究自然的
新的归纳方法和实验方法(这种方法起源自伽利略),尊重事实,怀疑表象,使用模型
抽象,进行逻辑运算,这种研究方法被证明是战无不胜的,很快就被其它自然学科套用
,并相继取得重大进展。这时的科学同样快速分化,但多为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天
体物理、生物化学等,是建立在各学科整合基础上。

如果说牛顿以前的科学家还需要用哲学的框架来容纳激增的知识体系,需要哲学家们为
其提供方法论和对事实的解释,像1687年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 中的数学原理》还需冠
以“哲学”的头衔,那么牛顿后的科学已经不再属于哲学的领地。这时的科学已经获得
了相当强大的影响力,上升到原宗主——哲学的高度——唯理论,在哲学领域造成相当
大的震动。这是近代人文与科学的重要结合,主要表现为为科学寻找统一的理论根据,
为科学在人文领地赢得一席之地。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开始,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一度泛滥,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包括睿智的启蒙大师伏
尔泰,都深受影响,于是有了百科全书派,以为他们离用物理的和机械的原理去给世界
以最后解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拉普拉斯甚至以为心灵可以预测自然界的世世代代的进
展,只要有了质量和它们的速度就行了。惹得洛克、莱布尼茨、休谟、康德不得不把被
破坏的哲学重新修补。
   “物极必反”,即使没有哲学家们的口诛笔伐,粗糙的机械形而上学也会破产,因为
科学的发展已无法用它的静止、片面的粗糙理论来解释,结果被唯理论取代。18、19世
纪科学向现实生产力转换,技术作为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手段应运而生,直接产生、推动
了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社会、人文视
野不可忽视的存在,并衍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在统计学中,数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被
明确应用于保险问题与社会学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造成了广泛的影响,“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原理被用于解释社会的进化和发展,甚至在十九世纪末期成为进化哲学,
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人和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看法。在自然科学内部出现了第二
次统一浪潮。能量守恒的发现、原子学说的创立把各自然学科在根本的物质层次上紧紧
连在一起,细胞学说统一了生命科学(动、植物,解剖学、医学等),欧拉、拉格朗日
等把数学继续推进,为各学科提供强大方便的理论分析工具。
现代科学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算起,标志事件是孟德尔的遗传学和普朗克的量子论
。两者都是引导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分子水平,进入微观世界。前者发展到基
因理论和克隆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从有机化学高分子定量地研究生命的特性(物质
特性和意识特性);后者发展到弦理论,带来了物理学的大风暴,把经典的力学、电磁
学理论挡在原子之外。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玻尔的量子力学推翻了机械决定论和因果
关系,波粒二象性揭示了物质的矛盾本质,相对论颠覆了我们的时空观念,“薛定谔猫
”带来对物质与精神的重新认识……物理和生物学领军的前沿科学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同时也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形成科学的第三次统一。这次统一归结为物质本
原的统一(场、夸克、弦)、运动规律的统一(力的统一、大统一、超大统一)、时间
与空间的统一(相对论、大爆炸宇宙学),生命与非生命的统一(生物与化学的贯通)
。物理而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能
源科学一日千里,深刻改变社会面貌。而方兴未艾的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将从根本上改
变人类对无机界、有机界的改造方式。新的科学如神经学、非线性科学、自组织理论等
带来的很有可能又是观念的风暴如意识与思维、确定性与稳定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社
会进化等。值得注意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不
可分割性导致人们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STS)来研究,这是个新的领域,类似于拉兹洛的
系统论。可见,现代科学的目光已不仅仅放在大自然上,正以深度、广度介入社会生活
,关注人本身的活动、社会关系乃至人的精神世界。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6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