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18日19:34:0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发信人: windless (白虹贯日),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5)(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6月09日00:07:0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 原文由 windless 所发表 】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5)
                作者:windless(windless.home.chinaren.com)
2.      观念的重新认识
    为什么人文科学化被认为不可思议?人们通常会问:为什么人文需要科学化?他们
认为人文要是科学化了,就把“人”给丢了;意识和心理是复杂的,思想、意志是自由
的,科学根本无法预测,无法解决人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即使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人文也不能算是严格的“科学”(有人主张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的中国人文是科学,但仅仅是最初阶段),原因在于很多人文学科尚缺乏统一
的理论基础,缺少客观的价值标准,有没有有效的实践手段,以至于我们只能相信主观
臆断,相信自己和前人的经验,经常沦为“人云亦云”或是纯粹的标新立异。一个明显
的例子是歌德凭“对美的体会和认识”,宣称白光是最简单的。我们当然不指望他成为
物理学家,但这点就足以令人怀疑他在文学上的主张的正确性,也只能是怀疑而已,如
何验证?只能在数百年后。人文这种“战略模糊”也给自身带来巨大损失。梵 高生前穷
困潦倒,死后声名鹊起,对于他,对于整个艺术界,又何尝不是悲剧呢?

    那么人文科学化是不是就把人等同于物质、机器呢?不是的。科学化只是引入科学
的方法论和客观的实践机制,从更科学的角度研究人,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纷繁复杂
的精神生产中寻找规律,上升为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
,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而研究对象——人,始终是灵与肉、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
会性统一的矛盾体,不抬高也不贬低,但是更加清晰,更加丰满了。
正象哥白尼与伽利略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地位上谪贬下来一样,达尔文也把人类从堕落
天使的冰冷而孤独的地位上拉下来,强迫他们认识他们与鸟兽有兄弟的亲属关系。进化
论的意义还在于,证明了人并不是特殊的,同自然界一样是可认识的,这就为科学与人
文的统一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证明意识并不是特殊的、神秘莫测
的。让 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Karl Pribran的生物全息论,现代生物学、感觉神经生理
学都对意识、思维的过程、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证明意识、思维的活动有其客观运动
规律,源头是社会和自然,并非不可捉摸的。自我意识——知其所知,知其所感是意识
活动的本质——可以分为3个层次:感性知觉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理性思维是通过
概念、逻辑等形式对外界事物的间接反映,情感意志则介于两者间,是对外界事物的感
受引起的内在心理活动,间接反映外界事物,受理性的控制。不论是哪种意识形式,即
便是无意识,潜意识,都是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映射,不可能有超越事物形象的意识活
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的发展就是人文科学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德语中,心理学为See-lcnle
hre,原义本为灵魂学,可见一开始心理学就划归人文所有。但到了十九世纪,韦伯(W
eber)等首先把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建立严格、精密的测量系统。巴甫洛夫创立的
“条件反射”学说,使得心理学放弃了用意识来解释行为的传统,弗洛伊德的“心理分
析”更加强了决定论的力量。这样,心理学成为了“没有灵魂的灵魂学”。我们并不认
为人是机器,或人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但很多时候,抛开“人的尊严”,对人精确地
研究,的确能获取更多的真知。

3.      人文科学化的本质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人处于社会、自然中,受着种种的约束,比如社会关系、自然
环境、身体状况等,这一切都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我们“自由”的精
神世界,便建立在这客观基础上,以各种方式反映这个世界,意志控制我们的身体去改
造这个世界,改造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而人文的科学化,本质上是引导人文走
出自我的封闭圈子,把精神世界映射到客观世界(社会和自然),达到人的思想与行为
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引入实践机制就意味着人文学科不能是封闭的、孤立的,必须通过社会、自然的实
践活动检验理论。科学的方法论才能从保证认识的准确、全面和深刻。人文允许也鼓励
“争鸣”,“多元化”。“多样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这是客观事物的
一个本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投影是不同的,即使以“假象”形式存在,也可能包含
着真理的萌芽,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但如果仁者只相信“仁”,“智者”只相信“智
”,那么不可谓之“仁”或“智”。
    人文的科学化表现为人文学科对人和精神事物的认识的统一,上升为具体的规律和
原则,不同的只是表现手法和本质的不同方面而已;事实抽象为经验,经验上升为规律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模糊”型(当然,有些模糊是必然的,正如无法预测电子的
轨迹一样)。科学化还意味着人文研究方法的技术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比如资料查询
的电子化极大方便了人文学者,网络有助于思想和观点的交流,虚拟现实技术解决语言
表达的贫乏。这同样无损于“人”的光辉形象,相反,学者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更
重要更本质的东西上,创造性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化是人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的新生,
    马尔库赛也承认,“解放自然是解放人的必要条件”,人文科学化,是人类由必然
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的必然。源科学一日千里,深刻>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