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2)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3日12:57:4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发信人: pythia ( 俎 ◎微不足道), 信区: ARTS
标 题: 日本民族的艺术美观(2)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Dec 21 11:25:27 1999)
二、艺术功能是“陈述心志”,艺术借自然物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日本诗歌与艺术创造是在全面引进汲收中国诗学理论和艺术创作经验的
基础上发展的,因此,中国艺术思想中强调社会功利性,突出艺术的教
化功能的特点在日本早期的艺术理论论述中也得到明显的反映。例如,
早期的和歌理论中也不乏强调诗是“美风俗、化人伦、和夫妇、动天地
、感鬼神”及“怨刺上政”,甚至是“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论
述,但是,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决定了其艺术思想的特点,即注重
“陈述心志”,强调艺术目的在于“以心为先”、“表现真心”。
这一特点不仅在万叶时代就有清晰的表述,而且随着艺术创造历史的发展,
逐渐突显为重要特点并最终成为主流思潮。到近代的江户时代,这一特点
成为坚定不移的明确的审美原则。例如,服部土芳论证其师松尾芭蕉的俳
句时指出其“触物兴感之歌多矣 薄、小 原田东岳认为:“诗吟咏性情而
已” ⒀。本居先长指出:“唯标新立异,取彼虚幻无实、动物心摇、依
依堪怀之事咏而为和歌。”“歌乃情之产物也。此情之思之所以易感于物,
乃触物感怀至深至笃之故也。……况人乃万物之灵,若善知触物感怀,刻
骨铭心,不堪其哀者,正此思也。……唯此和歌未失上代情趣,将人心之
真情实貌如实咏出。”“唯我国空虚柔弱之歌(意指像女人那样毫无掩饰
地流露真情——引者注),可谓诗歌之本意也。” ⒁
在《排芦小船》中,本居先长又说:“歌之本体,并非为辅助政治,并非
为修身,不外是导于言心中之事。” ⒂香川景树提出了“诚实说”:“
自诚实而为歌,即是天地之调,如空中吹拂之风,就物而为其声。所当之
物,无不得其调,其触物就是,感动即发于声。感与调间,无容发之隙,
自胸臆间诚意真心出之也。” ⒃
上述古代近代理论家的论述可以说明日本艺术家对艺术本质和艺术目的论
的基本观念:即“主情”、“明心”是艺术的本质和目的。因此,日本民
族的艺术目的论往往拒绝承担主体自我抒情、感发自我胸臆之外的任何一
种社会功利性。这就是日本艺术往往远离社会政治功利和道德教益、宗教
宣教之类的功利性的重要原因。
今道友信指出:“不管时代是新是古,鉴赏各种各样的歌,都像过去鉴赏
那歌一样,深深诉诸心灵的歌多。如有那样的歌,就可以将它理解为‘不
易’的东西。” ⒄东山魁夷说得更明确:“关于《万叶集》……不论是
悼亡诗,还是爱情诗,或者是旅途生活的诗,都是表现自己心灵的歌。…
…这个传统其后一直以各种形式在锁国时代的1200—1300年间流
传着。
这不仅在文学中,在绘画中也有表现。文学在日本有俳句、和歌、短歌等
形式,这些形式在现在也还存在着。这些依然是个人心灵的歌颂,即使是
短诗,也能使心灵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俳句、和歌、短歌等短诗形式
作为日本传统的文学一直流传到今天。与此类似的事情,在绘画中也可以
见到。……
作为独特的日本文化的主流是心的问题。它创造出具有独特的日本文化,
并走向明治时代。……各国文化不断地大量进入日本,经过吸收,日本那
种经常以心为中心的文化虽然将不断变换形态,但作为其根源的水脉不会
消失,并会永远继续下去。我想这就是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⒅这充分说明,日本民族的艺术思潮的主流是把艺术同自然与人生紧密地
结合在一起,艺术美表现的核心是“情”、是“心”,是发自肺腑的真切
感受,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是对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无穷尽的探索。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1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