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美是什么——国人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9日08:19:4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发信人: nksheng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转载] 美是什么——国人说
发信站: 我爱南开站 (Mon Dec  4 18:14:23 2000),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auty 讨论区 】
【 原文由 nksheng 所发表 】


   1:美在人文
          这种观点多少有点从主流,老孔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时候,
      社会风气正祟尚“游于艺”。他认为美是有层次的,关于“尽善”和“尽
      美”的论证,现在看来却是毫无意思的。他之后,孟子又强调“充实之谓
      美”,这说的是道德;荀子又说“全碎”为美,主张“性伪合”,是从属
      性方面看美的。今人其实大可不必看那时候的美学思想,因为文学太深,
      我也看不懂。
   2:美在自然
          一看就知道是庄子提倡的,其实老子也指明过。他们胜在想像力丰富
      ,将美的主题引向了整个宇宙。老子说,美和丑可以转化,这是很唯物的
      ;但是他又说人应该完全顺应自然,这有点迂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
      令人耳聋”,聪明人一看就知道,这和老孔是相反的。他的“道法自然”
      现在还被附庸风雅的人用来做座右铭。后来,庄子又说“天地有大美”即
      天、地、人籁和天、地、人乐。这也是认为美是自然本身。
   3:美在天人合一
          这好像是我经常说的做爱过程中的高潮的感觉//blush。天和人是儒和
      道走向对立的根本出发点。到了战国,一些有阴谋的人就借了孔子的名义
      ,撰写了宣传天人关系的《易传》,纵观天人关系而求美,用我最讨厌的
      话来说,是“奠定了后世美学的基础。”
   4:美在知乐
          这个“乐”,是音乐的“乐”。大家都知道,古代最早的音乐专著是
      《乐记》。这本书里面就提到了“知乐”。它认为客体是“物”与主体的
      “心”,本来无美丑,需要渐变,而有美之属性的。并且说了“知声”、
      “知音”、“知乐”三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好的,但是它又对像我这样
      的处于音乐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做了批判,我咬咬牙,认为它是错误的。“
      知乐”有内容极其复杂,看了开头就看英超去了。
   5:美在滋味
          这不是大厨师说的,而是南朝的那个钟嵘,在讲诗歌的时候,说诗歌
      之美,在于“滋味”。上哪儿去找这“滋味”呢?当然不是在厨房里,而
      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嘛意思呢?就是说,美要表现出来,需要一
      个凭借,美不是这个凭借,而是它们造成的“滋味”。这种言论对中国的
      文艺鉴赏理论,是有影响的。
   6:美在象外
   说这话的人的名字颇似武林高手,他就是唐末的司空图。他说“辨于
      味,而后可以言诗”,就是说,会辨味,然后才可以言美。真正的食神,
      在酸咸之外,尚可以品出“醇美”,真正能够领略到美的实质的人,是可
      以捕捉“象外之象”的。后来几个人,严羽的“妙语说”、王士祯的“神
      韵说”,就是抄的司空图的。
   7:美在心中
   绝对唯心。代表人物王阳明,高尔太之类的。我都懒得说他们。这个
      学说估计后来传入了西方,让休谟当个宝似的。
   8:美在乎天,集在于人
   这个学说来源较晚,是清代的叶燮说的。他有几个小册子,合起来叫
      做“已畦文集”。在这里面,叶燮认为美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事物本来之
      美,这种美层次太低,甚至够不上美;另一个是人靠自己的休养之类的总
      结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美。这多少有点自傲,也多少有点道理。
   9:美是典型
          这个学说有点政治化,产生于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那场大讨论中
      很活跃的蔡仪。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即特立独行的东西。
      有人钻牛角尖,问大苍蝇大贪官算不算美,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指责。这个
      学说其实本意是为了否定美的社会性。
  10: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朱光潜提倡这个观点。解放前他主张美是关系(国外的论点),解放
      后他自我批评,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骑墙,这次改变是很有政治意味的。
      这个学说,指出美其实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这“物的形象”,已
      经不是纯自然物,而是社会的物了。后来被李泽厚狠骂一通。其实朱是个
      乖学生,李是个才子罢了。
  11:美是自由的实践
          这是“才子”李泽厚的看家理论。他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美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
      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的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有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味道。李
      又说:“就内容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言,美是
      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
  1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这不是国人的论点,是从老马的理论中推出来的。认为凡是显示了人
      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便是美的。


                 以上及这篇摘自我的读书笔记,胡言乱语得很,一笑了之
                            nksheng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