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2日21:51:4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张政文

  德国古典哲学鼻祖康德的美学思想,不仅对十九世纪西方美学意
义重大,而且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走向、嬗变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审美判断力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康德之前的西方美
学有两个阵营,或坚信美是美感的根源,或强调美感决定美。康德借
助于先验综合方法提出了审美判断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
将对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于人的主体能力,实现了人本主义位移。而
这一美学思想的重大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向。这
表现为三个方面:(1)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纷纷通过批判黑格尔客观主
义、继承和光大康德的人本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克罗齐、科
林伍德把康德做为自己的理论先驱,把主体情感、想象、直觉看成产
生美、美感的根源,从而建立了全力张扬现代主义艺术、在二十世纪
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表现主义美学。胡塞尔、杜夫海纳则从康德的先验
方法论中得到了启示,开创了追寻本体之本、思维之思的研究美与美
感的现象学方法。而海德格尔则又将现象学方法和康德的先验方法再
度综合,建立了存在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萨特、加缪、雅斯贝尔斯
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执二十世纪美学牛耳达40年之久的存在主
义美学思潮。(2)康德影响下的二十世纪美学人本主义的一个整体性
倾向是非理性主义。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是一次脱胎于
康德而又不同于康德的人本主义位移。康德将美与美感的根源视为审
美判断力,判断力的外化是可经验的现象,其本质则是人的自由。自
由不可为感知所把握,这正是美作为一种自由形式的超越性之所在。
二十世纪人本主义美学却力图洞达、诠释这不可感知的美之本体,因
而只能从意志、直觉、潜意识、存在之在等方面把握美之本体,构成
了美学非理性主义性质。非理性主义实际表现出二十世纪西方人本主
义美学对美与美感的独特见解,对美与人的现实关系煞费苦心的关怀,
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3)与人本主义美学正面发掘、拓展
康德的美学思想不同,二十世纪西方分析美学的立场则是康德在分析
美与美感关系时使用的先验分析方法在语义分析方向上的反面延伸。
分析美学认为,美与美感如果有存在意义的话,那么美与美感应是自
足的实体。事实上,美与美感都不是实体,因而它们也就不具存在意
义,美与美感不过是形而上的虚构。分析美学之父维特根斯坦坚持
“意义即用法”的基本信念,认为审美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复杂的动态活动,整个活动又都由主体的审美能力来决定。由于主
体的审美能力不同,具体的美与美感并无统一性而只有相似性,就像
各种游戏之间无一致性而只有相似性一样。可见,分析美学把康德的
先验分析方法在语义分析方向上用到了极致,彻底否定了美与美感的
关系。尽管这未免过于极端,却为艺术成为当代美学的主角,为美学
日常化、艺术化扫除了理论和方法上的许多障碍。

  二、审美过程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唯美化倾向。康德认为审美
判断力现实外化为审美过程。审美过程既无功利又无概念,只拥有无
目的合目的性,并且在审美过程中美与美感互相对应,共生共存。受
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出现了明显的唯美化倾向。
唯美化倾向在表现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主义美学认为,
艺术不是功利活动。真正的直觉和表现决不追求感性快乐和效用目的。
艺术不是道德活动,直觉与主体实践活动无关。由此可见,表现主义
完全继承了康德对审美过程的诠释,只不过把这个理论搬置于文艺理
论中,用来解释艺术问题。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康德式阐释,为艺术的
独立性、自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现代艺术是在表
现主义指导、关怀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艺术中的表现主义、未来主
义、立体主义、行动主义等流派都可视为在不同层面和角度,用不同
的方式对表现主义这一美学观点的阐释和确证。在这个意义上,康德
给现代主义艺术带来了最初的理论火种。

  三、关注艺术与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重构。康德从人的自由和审
美判断力出发对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艺术定位于人的自由和对
审美能力的确认。可以说,第一个使艺术成为美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和
研究领域的人是康德。这一做法在影响了黑格尔、马克思之后,又几
乎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从形而上走向形
而下的一个特征就是高度关注现实的艺术问题。许多当代有影响的美
学思想都将艺术研究做为建立理论体系的大陆地。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自然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围绕着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对艺
术进行研究,在直觉、想象、情感、快乐等概念范畴的建构下建立了
各自的理论体系。精神分析美学、人类学美学则通过对艺术动机的解
析建立了具有艺术心理学、艺术史学性质的理论框架。形式主义美学、
分析美学、结构主义美学、解构主义美学在对艺术的意义构成研究中
完成了理论建设。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更多地关注艺术的功能,把昭示艺术的社会价值视为美学理论建设的
核心。阐释学美学、接受美学等则在为世人提供解读艺术作品价值的
方法中树立了自己的理论权威。总之,由于康德批判性阐释了艺术,
使艺术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中心,美从此走向了日常化、艺术化、
现实化、经验化,美学与艺术一起共同成为当代人类人文精神不可缺 
少的支柱。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