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破衣裳||■漂来,桐子),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西洋美术家传略——奥古斯特·罗丹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03日12:55:3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Jacqueline 所发表 】
发信人: Jacqueline (花仙子), 信区: art
标  题: 西洋美术家传略——奥古斯特·罗丹
发信站: 酒井BBS (Sat Sep 12 18:26:39 1998) , 转信

                        奥古斯特·罗丹

                (1840年生于巴黎,1917年卒于默东)

    罗丹,一位警察局小职员的儿子,在十四岁上放弃正常学习,转入皇家
素描与数学专科学校,在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LecoqdeBoisbaudran)
和路易一皮埃尔一居斯塔夫·福尔(Louis-Pierre-Gustave Fort)指导下,
学习默画和泥塑。他在拿破仑三世统治下经奥斯曼整顿后的巴黎,作为装饰
雕刻家,为企业家们工作。他曾三度试图进入美术学院而以失败告终。1862
年,其姐夭逝,使他悲痛欲绝,便入由埃马尔神父(le Pere Eymard)创立
的大圣体宗修道院当初学修士。他曾为埃马尔神父塑像,并听从其劝告而还
俗;以后在自然史博物馆听巴里(Barye)的课,又开始在卡里埃一贝勒兹
(Carrier-Belleuse)工作室工作。他的《断鼻人》为1864年沙龙拒绝,是
一严重失败,因为在当时参加沙龙展出乃是一位艺术家在公众面前露面和获
得订件的唯一途径。他同罗丝·伯雷(Rose Beuret)邂逅相遇;罗丝为他
生了一个儿子,并成为他的终身伴侣。1871年,他因近视而退役,便随卡里
埃一贝勒兹到布鲁塞尔,同他一起为交易所大楼作雕刻装饰。以后,他又同
约瑟夫·范·拉斯堡(Joseph Van Rasbourg)合伙,为富贵区住宅作女像
柱和其它装饰,作了许多杜撰胸像和十八世纪装饰风格的神话作品。他经常
在布鲁塞尔四郊漫游,作画。1875年,他步行去意大利,访问了都灵、热那
亚、比萨、罗马、那不勒斯,尤其是佛罗伦萨。在这次向古代艺术, 特别是
向米开朗琪罗朝圣之后,他意气风发,创造出一个具有永恒形式的个人世界:
《青铜时代》、《行走的人》、《圣施洗约翰》。其《青铜时代》于1877年
被人指责为从活人翻模;一场轩然大波反而使他出名。他返回法国后为1878
年的世界博览会工作。他为特罗卡德罗宫雕塑了一些怪面饰,为塞弗尔瓷艺
工场的瓷瓶作装饰,此外还在寻求公共场所雕刻的订件。他为1870年普鲁士
围困时巴黎保卫纪念碑作了小稿,但是他的这件《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几
乎未能引起注意。然而,1880年,国家购买了他的《青铜时代》,他终于开
始成为知名人士。由于他在亚当夫人的文学沙龙所遇到的名流从中周旋,他
受委托为即将成立的装 我 术博物馆作一座宏伟 那 铜大门。主题为但丁的
《神曲》。他得到一个国家大理石仓库的工作室和部分付款。他选择但丁史
诗中的地狱景象,似乎是因为罗丹的悲观思想与那位佛罗伦萨诗人心心相
印。这座宏伟大门以后便称为《地狱之门》。《地狱之门》虽然最终没有完
成,但它毕竟成为这位雕刻家创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门竟成了他一生
中各种造型的源泉。它使罗丹得以表现那些著名的故事,如乌戈利诺的悲痛
欲绝,保罗与弗兰切斯卡的缠绵徘恻,以及其它种种人类的欲念和苦难。一
大群形象,身躯扭曲到不堪设想的地步,表现出被判入地狱的幽灵所受的折
磨,并藉此表现了人类的感情和痛苦。此门在1884年已有极大的进展,可是
铸铜的费用过于巨大而使此举不能立即实现。罗丹于是转而去完成其它订件:
1884年德瓦弗兰市长委托的《加来义民纪念像》——他在1889年“莫奈罗丹
联展”上展出了这座完整的群像。这座纪念像以其人物姿态简洁而同中世纪
传统联系在一起。南锡市于1886年委托他制作的《克洛德·洛兰像》则更具
传统的形式;它于1889年揭幕。为先贤祠作《维克多·雨果纪念像》,是国
家订件;而《巴尔扎克纪念像》,则是作家协会的订件。罗丹总是以毫不拘
束的思想去处理各种主题,他力图使作品完美而不在乎交货期限,也不在乎
是否会惹出麻烦。他毫不犹疑地把自己的声望孤注一掷,为的是要表现他的
真理。他在1880年至1898年间始终如此行事。  1898年,他在马斯广场沙龙
同时展出了《吻》和《巴尔扎克》。《巴尔扎克》遭到作家协会的拒绝。也
是在1898年,雕刻家与卡米耶·克洛代尔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这场情感专
一而又撕裂人心的热恋,因这两位艺术家的几件令人一见难忘的作品而化为
永恒:几座柔情似蜜而又祈求宽宥的双人像便是佐证。1890年,罗丹和卡里
埃尔(Carriere)、皮维斯·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达卢
(Dalou)一起,创立全国美术家协会,由达卢任主席。1893年,罗丹接替
达卢任雕刻部主席。1900年,他在世界博览会的阿尔马展馆展出一百五十件
作品;与此同时,他的《萨尔米安托纪念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揭幕。他由
此而获得巨大的国际范围内的成功。以后,他的展览接二连三:1901年在威
尼斯和柏林;1902年在布拉格;1904年在伦敦,并在那里接替去世的惠斯勒
(Whistler)而担任国际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的主席职位。他与舒瓦
瑟尔公爵夫人相遇;他们的关系一直维持到1912年。罗丹在当时艺术界的作
用不断扩大,他的名声也与日俱增。他为自己的朋友们塑像,他们都是文学
艺术界和政治外交界的知名人士。他为每个人塑像,都突出其个性及人性的
一面,并细致入微地发掘其真实经验。迪雅尔丹一博梅斯(Dujardin-Beaumetz)
对他说:“最出色的胸像都是历史的合作者。”1908年以后,使他入迷的只
有一个新的题材:身体处于运动中的舞蹈,毫无拘束的姿态和手势。他听取
了雷内·马里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的意见,迁居比隆府;同
时也继续在默东生活。1916年,他通过三次捐赠,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和艺术
遗产权献给国家,作为交换的条件是国家将其比隆府和花园辟为罗丹博物馆。
1917年1月,他与罗丝·伯雷正式结婚。罗丝死于两周之后,而罗丹则于同
年11月逝世。二人均葬于罗丹拥有一工作室的默东群贤别墅公园。在转入二
十世纪之际,罗丹的作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材料和支座。他在逼真造
型中的自由手法,观察中的敏锐眼光,变化多端的构思布局,在自己艺术中
发展起来的种种观念,都是一种紧张有力而且丰富多产的艺术创造的显示,
至今成为当代艺术的参考。 


--
  
             剑胆琴心,以观沧海 
                 是非成败,付诸一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