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春天在哪里),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时间无限,空间无穷(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1日15:25:01 星期五),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Board 讨论区 】
【 原文由 seofearth 所发表 】
时间无限,空间无穷
——论时间、空间的无限性 9936101 高雷
从具有意识的那一刻起,人类就感觉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从远古时代至今,哲学家
和科学家对其研究已达两千五百多年之久。但是,时间和空间究竟是什么?是真实存在
的物质呢,还是由精神创造出来的观念?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若有,那么开始之前是
什么?结束之后是什么?空间有尽头吗?若有,那么尽头之外又是什么?时间和空间是
独立的吗?这些问题至今为止尚未有确定的答案。这也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们终其毕生精
力,苦苦思索和研究的问题。这篇论文是我在读过了前人的著作之后,结合自己的观点
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从“宇宙”这个概念谈起。所谓“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是所有时间
与空间的统称。“宇”谓之“无限的空间”,“宙”谓之“无限的时间”。从这个概念
中可以看出,从人类尝试着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就已经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了。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向何处发展,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目前为止,比较有根据
的解释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我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中说,原来的世界是混沌一团,
后来盘古发挥神力,使清浊一分为二,从此有了天地。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这个大爆炸
理论是多么的相似!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的源头是一个奇点,在奇点中没有时间和空
间。宇宙的起始时,这个奇点在亿万分之一秒内发生爆炸,时间和空间产生了。这个观
点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因为这个观点已经找到了许多证据支持。
从历史上看,物理学上的任何概念更新、理论突破都伴随人类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改变,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牛顿理论到相对论都说明了这一点。解析时空理论所涉
及应是比相对论更为基础的概念,因此它的哲学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必要站在
哲学的高度,用哲学家(不是数学家!)的目光去审视包括解析时空理论在内形形色色
的“时空理论”及“大统一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找到可以改变我们对客观世
界认识理论和人类所能感知到的“客观世界”与真实的世界还存在多大差距的理论。
时间
那么,哲学家们是怎样定义时间呢?柏拉图说时间是诸天(heavens)循环运作(motio
n)的表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并不是运作而是运作的一种度量;康托则认为时间是从
精神中来的,超越于客观存在的一切实体之上的;近代哲学家们普遍认为,时间是因果
关系的某种维度。
那么时间是否无限呢?解释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步骤:
1已经过去的时间的总的数量是否无限。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时间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的
,那么从那时开始到现在的时间的总数量当然是有限的。
2 时间是否无限可分。时间是无限可分的。因为无论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的建立都需
要时间来构成一个连续统。这就要求时间必须是无限可分的。
3 未来的时间数量有限吗?这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首先,时间能够脱离事件存在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未来就是无限的;否则的话,我们需要知道事件是否会持续发生。
从近代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估算来看,宇宙的膨胀效应将是永无止境的。由此宇宙微
粒扩散的事件将永远存在。所以未来的时间是无穷的。
空间
哲学家的时空观存在着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有限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占有一定、有限
的空间,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有穷有尽,有边有际;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无
穷无尽,无边无际。有限性和无限性不是彼此隔断,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
转化的。一方面,无限要以有限为前提。无限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的神秘的绝对虚无,
而是存在于有限之中。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限空间构成,并
且通过各种有限时空的不断生灭、转化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有限也要以无限为前提。
任何有限空间都是无限空间的环节和部分,有限包含无限。这不仅表现在物质结构的不
可穷尽,各个有限的事物都有无限多的质和量,以及无限多样的特性,而且正如黑格尔
所说,有限物的本性就是超越自身规定的限制,趋向无限。由于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事物的性质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原来的空间界限也就相应的会不断被“超越”,从旧
的空间变为新的空间,因而有限物的空间的这种转化也是无限的。
--
对待ppmm要象春天一样温暖
对待灌水要象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软件工程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zhangyan要象严冬一样冷酷无情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70]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5.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