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st (洛之秋·我的灵感壮烈牺牲),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Re: 宽恕及跨文化哲学实践--德里达访谈(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24日11:19:43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 原文由 tst 所发表 】
如果这段话是你自己写的,那看得出你对西方的文艺理论是见解颇深。
小弟不才,对德里达的真正开始了解不过数日,虽然有志向去将巴赫
金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但真正的接触还没有开始。希望以后能向
你讨教。
我个人这几天一直被解构主义的理论困境压得喘不过气来。德里达这
个象尼采一样疯狂的家伙竟然妄图颠覆所有的人类知识。但是滑稽的
是,当他试图论证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站不住脚的,当他接过
尼采那篇没写完的论文继续怀疑语言作为知识载体的可靠性时,他自
己也正用的是“人类的语言”来完成他近似疯狂的解构。所以他的解
构主义本身面临着门徒们的解构。他对结构主义的怀疑是建立在他个
人对索绪尔的理解上,这些理解又是用“人类的语言”在向世界传播。
根据他对施指和受指的动态解释,那么我们不难发现,既然意义无法
先于语言存在,既然signifier和sinified永远无法等同,那么我们
读德尔达的书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一边在和德尔达一起宣誓抛弃颠覆
解构西方的二元对抗,形而上学,还有非此即彼的哲学根基,我们一
边又不得不从旧的结构主义体系中来构造一个所谓的叫“解构”的主
义,这样一来我们还是要用人类的语言来理解,虽然一直强调消解中
心,但实际上,我们在做的不正是建立另外一个中心吗?一直在试图
证实语言和知识的荒谬的人其实一直就是荒谬的。我倒不担心解构以
后还剩下什么,因为我从来就不认同解构主义就意味着一个儿童拆卸
父亲的钟表然后再也无法复原,我担心的是这种解构是否真正的可以
达到目的。
也许当一个人开始宣布他真正懂得了解构主义的同时,正是他离德里
达最远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去消解中心的
“中心”。所以德里达这几十年我估计日子过的也不平坦,他害怕去
做任何正面的立论。他不敢,他一旦做了,他就背叛了自己。这恐怕
也是耶鲁学派穷途末路的原因。倒是后来深受解构主义影响的妇女主
义文学,后殖民主义前途一片光明。所以巴赫金的研究在理论界成为
了热门。但是回过头来,女权主义者在做的,不也是对男性-女性的
二元对抗中男性权威话语的一种解构吗?所谓的以巴赫金为代表的后
殖民主义不也是弱小民族,弱势文化对欧洲的强势文化的一种颠覆和
解构吗?甚至连周星弛不也被称为中国的后现代解构大师吗?反对权
威,反对一极,反对中心,反理性,反潮流,甚至反知识,反对固定
不变的结构,这些观念其实早已经渗透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中,但
我们却还浑然不觉。我们都受惠于德里达,尽管有时我们也参加到对
他的嘲笑中去。
他并没有交给我们一种和西方形而上学等价齐观的哲学体系,没有,
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他给我们的只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观,利用
这个世界观,我们可以在这个盲目追求理性和结构的时代获得多一份
的清醒和超脱。不过也说不准,如果以后我们真的可以通过老僧入定
或者坐禅到达顿悟,那么意义就真的可以不先于语言而存在。事实上
只有完全绕过语言,我们才能很好的思考解构主义。德里达伟大在他
部分的绕过了,但由于他也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他无法完全的超脱。
另外让我比较好奇的是,他对西方哲学中对“在场”的批判其实很类
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东西,有即是有,没有即是有,这种文字游
戏是不是在某种程度映射了我们古代的禅宗呢?
和和,多说无用,还是一起多读书吧。起码来说不把索绪尔弄懂我们
是无法真正接近解构主义的。攒点钱,过两天还是去学府把他老人家
的普通语言学买来。还有巴赫金,lle多谈点吧。
【 在 lle (美丽的骨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被人称作是德里达式的瘟疫。似乎很多人都对他感冒。
: 同样在颠覆中酝酿着变革的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现在到是越来越受到人们
: 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文艺领域,现在研究社会学,哲学的人对其吹捧最为
: 积极。有个人说“解构之后还有什么,。。。幸好借助于米哈伊尔.巴赫金
: 活路还是有的。”
: 【 在 tst (洛之秋·我的灵感壮烈牺牲) 的大作中提到: 】
: : 宽恕及跨文化哲学实践--德里达访谈
: : 张宁/辑
: : 宽恕(pardon)问题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教授近两年来一直在讨论的主题。他
--
公安消防
武警队,简直就是黑社会;
交警队,站在马路吃社会;
消防队,不到火场先收费;
刑警队,未到现场人先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4.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tlab4.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2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