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derrule (胖仔),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lunwen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17日16:50:4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什么是艺术?亚里斯多德说是对现成事物的模彷,可在达利光怪陆离的关于时间与潜
 
  意识的画中,那个几要溶化,扭曲般的钟盘,那从天中破空而出的老虎,你能说它是

现  成事物的模彷吗?很明显达利并不是把钟盘与老虎描摹得真才可成为艺术的;但艺

是    否也如黑格尔所说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的再现?海德格尔对这提出了质问:"这普遍

质在   哪里?又如何存在?艺术作品又如何与它符合一致?一座希腊神庙究竟与什么东
西
的什    么本质相符?谁敢荒诞不经地主张神庙的理念在建筑上得到表现?"          
 
 
                                                                             
               于是海德格尔尝试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了阐述。他认为艺术在

启一个世界   的同时推出了土地,它就是在这场世界与土地的冲突中赢得了作为存在者

体的去蔽,进  入无遮无蔽状态中,赢得了真理。换句话说,艺术昭示了存在的真理,

真理的载体。                                                                 
 
                     李昱、晏殊、苏轼词之所以深入民心,后人无论年代如何久远都

引起共鸣,用海德   格尔的话说,就是"(他们的词)把世界的公开场保持在其敞开中"

词人把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生于世的存在者整体必然命运的阐述揭示,使世界在词句

得到敞开,世界在    
词句中"威临"。但艺术作为世界与土地的冲突而生成者,并不像是用具那样让质料消失 
 
  在效用中,而是让质料在艺术作品中显耀。词中正是由于字句在成为言语之时才得以

    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涯   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音节的顿挫铿锵,"言词的命名力量",这才
使
词句   退入到它的质料当中而让质料以其本身所属的性质呈现上来。音乐、绘画的成为

术,    也正是由于声音的歌鸣、节奏、快与慢;颜料的斑斓、深浅、明与暗,于此,

界在音    乐、绘画之中威临的同时也让声音、颜料更显示出它的特性,昭显出土地的

质特性。                                                                     
 
                 可这样一种艺术说成是土地的自我保存而在林中空地显现真理,是否

能说明艺术的本 质呢?也许这样来看艺术的话容易以为这种审美观念只注重于对审美对

、审美客体的    研究,而忽视了审美直观中主体的心理因素。我觉得并非如此,艺术

这种达到去蔽层    次上的境界,它必然要求创造者及后来的欣赏者是处于同样高的地

之上,不仅创造者    要忘记自我而凝神于客体之上,"艺术作品的真正葆真者必须摆脱

切寻常琐务,站上新   涌入世界的土地"。这种艺术的态度只有源于本真的生存态度,

体与客体在此种层次已   达到了互为的存在,创造与欣赏在不自觉中完成了艺术的合目

性。而且,这种艺术不    是那种看似是属于个人的,不是要把人们个别化到他们各自

体验中去,而是把人们一    道推入到真理,推入到疏明之地中去。                 
 
 
                                                                             
                                 不过,在这样的去蔽层面上解释艺术我认为是把艺

仅仅局限在一个本真生存的层面   上,而忽视了作为沉沦在世这一层次上(也许海德格

的艺术观是以为沉沦之层次不能称  为艺术,以唯美的欣赏态度去看待艺术)。我更趋

于把艺术分为两个层次,一种就以上那种在世界与土地的冲突中赢得自身,开启真理的

术;另一种则在非本真生存上    
的,处于一种被抛状态的艺术。这第二层面上说的艺术并不会去考虑什么真理之去蔽, 
 
  它所关心的是给处于沉沦状态的人们以精神或身体上的某种愉悦、快感,也只留守在

    地上而未敞开世界。对艺术的审美体验这里不再是那种来自人们心灵中先验存在中

一    种创造、理解艺术的机制和能力,而是由个人的所处的时代,地域,经历,知识

构,    教育,性别等所决定的。                                               
 
 
                                                                             
               一个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陶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必然是稀世之珍品,但

为生活而颠   沛流离的民工眼中则仅仅是一个脏不拉叽的破碗罢了;充斥于当代网络、

本的各种小资  读物在优雅的白领女士看来是经典读本,在教授眼中却可能是肤浅的、

俗的文字;先    锋艺术家有的把所谓的行为艺术捧为真正的艺术,太阳底下的市民大

则认为只是哗众    取宠、自我宣传的闹剧;三寸金莲何尝不曾作为女人最美丽的身体

位,时间流变后不    也成了丑陋而邪恶的男性权力象征?尤其在当代,这种沉沦状态

艺术在创造与流传更    达其高峰。在由知识信息,技术,权力三者组成的客体世界的

制下,主体完成受其吸    引、蛊惑,它控制了主体的个人认知,思想及行为。艺术淹

在大众品味的洪流当中,    真理逃逸在极具娱乐性,轻松感,即时行乐的广告海报、

滚、流行时装、室内装修、    网络、电视、报纸的后面。                         
 
 
                                                                             
                                   但以上两种艺术层次却并非割裂而没有联系的。

海德格尔所说,此在通常不是根据   本身存在,也就是不在本真状态生存,社会大众普

理解的艺术也正是非本真艺术;但此  在首先沉沦在非本真生存中,可其本源却应是本

生存,而且"这种本真生存并不是任何   飘浮在沉沦着的日常生活上空的的东西,它在

存论上只是掌握沉沦着的日常生活的某  种变式。"它并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此在可

过良知而达到"畏-无"之境界,从而进   
入本真艺术所可能被领会的层次。                                               
 
 
                                                                             
       虽然我认为本真状态上的艺术才是本源的,但也必不否认非本真状态艺术其存在

价   值,也正是有了非本真艺术,本真艺术的存在才在对比中让人更加珍惜;而没有了

本真  的生活状态,人人都处在真理的无蔽中,史上哲人的求索也就成了多此一举,对

艺术    与美的争论也自然不会存在。                                           
 
 
                                                                             
                                               
哲学像什么?                                                                
 
    有点像游戏,大脑的游戏,还要自己一个人和所有的人玩,可是               
 
    他们并不总觉得你在做游戏,倒觉得你一定是有了什么思维强迫强迫证。         
 
        有点像艺术,印象派的不一定看中现代派的,有的人不喜欢艺术,         
 
        所以他们觉得你还不如去大吃大喝,有的人不懂艺术,所以奇怪你           
 
          成天老是看着一块石头干什么呢?                                     
 
              有点像休闲,不愁吃穿的人才有机会去享受,饥寒交迫的人怎么会   
 
              去捉摸是因为他存在所以会挨饿,还是因为他挨饿,所以他存在?     
 
                                                                           
 
                    还有人说哲学有什么用呢,不能让人沉浸,不能让人沸腾,不

让人感染,          呵呵,你就学学马雅可夫斯基的幽默,我的哲学不是大海,不是

炉,不是鼠疫。                                                               
 
                          其实哲学有点像你我的心,想刺探一切,又想包容一切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