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闭关修炼中=慎戒废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佛陀的启示》读后的零星看法(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2月09日23:58:4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佛陀的启示带着思考不仔细的看了两遍,感觉是一篇没写好的
通俗小说,讲了一些故事,可是没讲好,也没讲清楚。与
waterghost之前许诺的“真理”相比,让人失望许多。

一。佛没有解决我的问题:
以下的基本问题
1。人的终极问题----人存活意义的问题
2。世界的本原问题----“有没有本原”,“有限还是无限”,“物质还是精神”

按《启示》的说法,佛对待两个基本问题持着躲避的态度。 
“因此,鬘童子,记住:我所解释的,已解释了。我所未解释的
,即不再解释。我所未解释的是什么呢?宇宙是永恒?是不永
恒?等十问是我所不回答的。鬘童子,为什么我不解答这些问
题呢?因为它们没有用处。它们与修练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
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圆觉、涅
槃。因此,我没有为你们解答这些问题。”

可见,佛的态度是“它们没有用处”,他这里说的“用处”是
解决人“苦”的用处,这里先且不谈“苦”的定义。
佛强调的“苦”是从客观的“欲”而来,佛似乎没有想象过这样的
一种状态:人精神的思索,对基本问题的思索也是“苦”的一种。
不回答问题,无法从根本解决人的“苦”的问题,无法“灭谛”

四条圣谛也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以至于到了“涅磐”也没有解
决,看来佛是没有工夫理睬这一类无用问题的。

文末提到
“佛教的目的在创造一个社会。这社会摒斥毁灭性的
权力之争,远离胜负之见而为和平与安宁所盘踞。在这里,迫
害无辜必受严谴;能够克己自律的人比以军事及经济力量征服
成百万众的人更受尊敬;仇恨被仁慈所征服,恶被善所征服;
人心清净,不为仇恨、嫉妒、不善、贪欲所感染;慈悲是一切
行为的原动力;一切众生,包括最微小的生命在内,都受到公
平、体谅与慈爱的待遇。这社会里的生活平安而和谐,物质供
应亦能令人满足。它最崇高最圣洁的目标是亲证最终的真理─
─涅槃。”

发挥我们的最大智慧去想象我们正身处于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平和博爱的社会里,
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再去考虑“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我们的生存价值”,“世界又是什么?”这类佛不屑的问题呢?
如果我们一不小心触动了它们,我们的心是坦然,
还是依旧像今日一样惶然?惶然一出现,难保恐怖憎恨不跟着出来,
人能否保住还是小事,社会可能由此而乱,又回到今天。
我们由此惶然的时候,佛又去哪里呢?

----看来,佛只看到我处的俗世和
我的物质身体,却偏偏没有看到我的内心,
以至于连我痛苦的根源都弄错了。
佛又如何搭救我呢?

我请佛救我,佛却跟我讲故事:
“假如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
使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意把这箭拔出来,要到我知道是谁射我
的;他的姓名与氏族;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
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
出此箭,除非我知到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
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种羽毛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所
制......。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如果有人说
‘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习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
问题’,此人还未得知如来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用毒箭比喻终极问题是极不合适的。毒箭是外物所伤而并非与
生俱来的。如果硬要拿箭作比方,我倒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
人一日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某处插着一箭。他很好奇,想
拔除,却觉得疼痛无比,但又不至于会死。后来发现箭连着脑
袋也连着心脏,就更好奇,愈发想知道该箭如何而来,如何又
连着身体。他研究半天没有结果,百般无奈之际,他偷偷看看
别人,竟然发现大家身上都各插有一箭,可是绝大部分人都不
以为然。此人疑惑不已。他继续执著的研究着这根自己身上的
箭。

佛的故事里,箭是要外科医生拔除的对象--换句话说也就是终
极问题要躲避的,而不是研究的;对于研究的人,佛还用“死
亡”威胁他们,这就有点俗了--殊不知人终有一死,人在死前
还是有选择怎样死(或者怎样活)的权利的。

当然,佛的说法是人不是自由的--人受因果循环约束,有继承
业报的束缚--甚至说“无我”,由此也可以看到佛的角度只是
和我们的不同,而并非是总揽全局高高在上的。

以上可见,像我这样患着“思想肿瘤”的特例估计是不在佛的
普度范围之内,佛的作用范围可见一斑。真理之说,也是见仁
见智。

=========
btw:
有人曾经说过,看原著名著的是一等读者,看翻译名著的是二等读者,
看名著评论的是三等读者;
实在不好意思,我这篇算是令人失望作品评论的评论,
你读完了恐怕就沦为七八等之后了,hoho!


--
“啊,妈妈啊,天有多高。。海有多深。。?”屈原仰头自问。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8.209.6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