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闭关修炼中=慎戒废忘~~),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佛陀的启示》读后感(1.5.2)--关于讨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2月11日01:14:37 星期三), 站内信件

2.关于宗教和哲学两个层面上对终极问题讨论的可讨
论性的问题。--兼回xiaogay

xiaogay说“宗教问题放在哲学里讨论只能越来越畸
形”的意思我能理解,也同意。

这话要我说来是,宗教问题在哲学层面上的讨论始终
存在一个错位----这种错位,我理解是,双方基本信
条的差异。

xiaogay相信“‘信’是一切宗教问题的基础,讨论
‘信’是没有意义的”这种信条本身我就不同意。

这里我有三层意思,
a)
哲学的本意就是对一切问题一切事物提问思考,追溯
它们的基础。如果“信”是一切宗教问题的基础,那
么站在哲学立场上我们更应该去讨论去研究。

b)
xiaogay说“所谓的‘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主观的
观点,不能成立”。(其实“主观”这个词这样用是
有问题,以下也就将就用了)

我先不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是否主观,姑且先当
它是主观的。我们知道,但凡宗教包括佛教在内,核
心思想都是主观的。主观观点能否成立,依据不是在
于它是否主观。如果主观观点都不能成立,那么包括
佛教在内的宗教又怎能成立呢?

可见观点是否成立,依据不在于其是否主客观。实际
上,正因为没有准确的判定依据,去判断诸多的观点
,所以才衍生出纷繁复杂的人生态度和宗教流派。

c)
“信则有,不信则无”

具体到每种宗教上,基本有同样的形式,那是:只有
完全的无条件的接受(而不是论证)其基本的信条,
才能达到它所答允的最高境界。这说的是“信则有”。

可是,人们如果不接受一种宗教的基本信条,人通过
各式途径接受了其他的基本信条,那么第一个宗教就
无法束缚这样的人了。这是“不信则无”。

可见“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一种哲学上在承认人独
立性前提下客观的原则。(在承认存在某种事物独立
的前提下,才有“客观”“主观”之分了,宗教哪有
什么客观主观呢?)

鉴于以上三点,我虽然承认对话的可操作(事实我们
也正在对话),但也同时深切感受到对话的错位阻碍
我们进行最本质的交流。

不过,即使这样,我还是固执地相信这样的对话对对
话者以外的其他人是有益的。


--
“啊,妈妈啊,天有多高。。海有多深。。?”屈原仰头自问。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41.200.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