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修炼数学==慎戒废忘~~潜龙勿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试发稿]——Robertfool版道德经第2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14 20:34:04 2006), 转信


关于内容,行文,语言,编排形式,刻划深浅等等,有意见或建议尽管提阿~~hoho~~~
(当然,提了不一定接受阿,反正主要写给自己看的,哈哈...)
工作量大,人又蠢,速度自然慢,现在是平均1章/1.5小时,真ft!
只好一面做贴,一面发贴,
一是够新鲜,二是祈望如此炫耀炫耀,精神上能得些刺激&安慰,以继续爬稿。嘿嘿~~


*********

2(Begin)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始,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释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
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除“美丑”“善恶”外,还有“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等一对一对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如同世间上其它一切矛盾,它们永远存在。

圣人治国,无政事不求政绩[1];圣人教人,以身代言,用行为作模范感化群众。

他们不好大喜功不无端生事,施泽民众不求回报不以为德,建立功业不邀赏好功不自以为是。

圣人成就天下功业却不居天下之功,这样的功业自然能永存不灭了。

**

<释文注说>

[1] 按蒋锡昌之言,圣人一面以自完模范感化人民,让人民自给自足即为足够,过此而求进取,谋发明增享乐便是多事。

**

<原文注说>

(1) 盈: 王本作“倾”。
(2) 始: 当是“始作俑者”的“始”,先。

**

<阐释乱说>

此章文义浅显,引入了些“矛盾观”:矛盾是相互依存的,矛盾是永恒存在的。至于矛盾双方的转化,文中没有提及。苏辙说:“方且自以为长,而有长于者临之,斯则短矣”,那
是发展了原文义。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丑就没有美——这是相互依存——这个原文说得很清楚;事物由恶变善,由丑变美——这是相互转换——这个原文一字未提!后者(矛盾转化)的再一步将迈入相对主义,主张虚静无为的著者显然不是相对主义者,由此也可反向说明原文的矛盾观并不如苏辙所言。矛盾双方的相互转换虽然没有阐述,关于矛盾双方的同生共灭倒是很明了。

著者行为先说道理后联系治国教人的现实,此中转换稍显突兀。“是以”一词表示因果关系。那么上面的诸多“矛盾”何以得出治国需无为教人应无言的结论呢?

难不成,著者是说,“
“无有”这是矛盾;“无为”“有为”,“无功”“有功”这当然也是矛盾;
既然矛盾双方共存亡,那么“无为”与“有为”在这个“同一于某物”的层面就没有区别了。而从“相互取衡相互区别”的层面上看,“无为”使人“无欲”,“无欲以观其妙”;无为“不居”使长久,有等等好处。因此,不难看出,“无为”是更好的选择。

以上是对著者想法的猜测。


2(end)

********


--
“蓝天永远在白云之上!”,---- 寻常的巴萨球迷。
“诸君谬矣。‘白云本无物,何样惹蓝天?’hoho~~”---- Hoho教教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8.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5毫秒